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0%的博士正在逃离学术圈|一读·研选

2025-05-05 来源:东饰资讯网

编者按:“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哈姆雷特的终极命题,如今以"留下还是离开?"的形式,拷问着全球数百万博士生。博士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既是学术研究的基石,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职业市场的变化,传统的博士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来自奥地利的Corinna GeppertAttila Pausits等学者,发表于《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的“To leave or not to leave? Expectations, factors, and trajectories of academic careers in the light of doctoral programme reforms”揭露了博士教育改革风暴眼中的职业生存图景。当68%的博士生坦言"考虑放弃学术道路",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曾经渴望通过读博在学术研究中有所建树人,在毕业后却想要离开这个行业?

在中国,大多数博士毕业生趋于进入高校寻求稳定。随着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术职位需求的相对稳定,传统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就业模式受到挑战,致使博士毕业生不得不寻求更多发展,职业路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篇研究深入探讨了奥地利博士生在学术与非学术职业之间的抉择,分析了博士项目改革及相关就业环境的变化并揭示了博士教育改革如何重塑学术职业的未来。

01

背景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博士教育正经历重大调整,包括“申请-考核”制的推广、资助模式的优化,以及跨学科培养的加强。这些改革不仅改变了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预期。在奥地利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仅占极小比例,约为1%。根据1990-2006年针对博士群体的数据调查,在医学、工程等领域,79%的人有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强烈愿望,并且77%的人预计自己也会踏上这条道路。但自2009年起,奥地利引入并拓展了结构化博士课程,这一举措使得博士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发生了显著变化。

1.学术与非学术职业的抉择

许多博士生在完成学位后,面临是否继续投身学术生涯的困境。该研究揭示了影响这一决策的关键因素,如:经济压力方面,博士资助制度是否足以支撑长期研究;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学术界职位稀缺vs.产业界的高需求;个人动机方面,对科研的热情vs.对稳定工作的偏好。

2. 多样化的职业轨迹

基于博士课程的修改,博士生的职业路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博士→博士后→教授”模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企业、政府或非营利组织,而博士教育改革(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正推动这一趋势。

02

研究过程

作者使用奥地利官方统计局的毕业生追踪系统(ATRACK)的数据,覆盖2008年至2020年21学年的24,610名博士毕业生,追踪其毕业后6个月至10年的职业状态和收入。根据毕业生在高等教育(HE)、研发(R&D)、其他领域(SELF OTHER)、失业(UNEMPLOYED)或海外(ABROAD)的状态,定义了7种职业路径类型:

1. 持续在高等教育领域(HE)。

2. 持续在研发领域(R&D)。

3. 在研究领域内切换(HE与R&D之间)。

4. 毕业后24个月后重返研究领域。

5. 毕业后18-36个月离开研究领域。

6. 毕业后60-120个月离开研究领域。

7. 始终在研究领域外工作。

分析博士毕业生的职业路径类型、留任研究领域的比例、收入差异以及性别差距,以评估博士教育是否需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多样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03

发现与讨论

作者从职业路径分布、学科差异、国际差异、收入差异和性别差异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1. 职业路径分布:

研究发现,约33%的博士毕业生选择留在奥地利的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和研发部门),其中持续在高等教育领域工作的比例为12%,持续在研发领域就业的占4%。与此同时,32%的毕业生始终在研究领域外发展职业生涯,其余人群则因职业路径未明确分类或长期居住海外而未被纳入统计。这一分布表明,尽管研究领域仍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之一,但超过六成的毕业生最终进入了更广泛的非学术就业市场。

2. 学科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学科领域的博士毕业生在研究领域的留任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医学领域的博士表现出最强的学术延续性,留任研究领域的比例高达47%,位居各学科之首;其次是经济和管理领域(44%)、生物和相关科学(43%)、艺术(43%)以及社会和行为科学(40%)。而法律领域的博士仅有12%选择留在研究领域,在所有学科中比例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博士毕业生在研究领域的留任比例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内部差异。ISCED-F2级中,经济、行政和法律领域的博士占19%,而ISCED-F3级中,经济和行政领域的博士占44%,法律领域的博士占12%。

3.国籍差异:

数据显示,奥地利本土博士毕业生中有69%选择留在国内发展职业生涯,而欧盟其他国家和其他国籍的博士毕业生这一比例分别仅为41%和26%。这种明显的差距可能由多重因素导致:一方面,国际学生可能因其跨国流动性更强而选择回国或前往第三国就业;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当地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就业偏见对非奥地利籍博士的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4. 收入差异:

具体数据显示,毕业36个月后,非研究领域从业者的中位收入达到4,694欧元,比高等教育领域的4,020欧元高出约16.8%。其次,性别收入差距在不同领域呈现差异化表现,在研究领域外尤为突出,男性博士的收入平均比女性高出465欧元,这一差距比高等教育领域更为显著。

5. 性别差异:

在职业路径类型方面,男性和女性的差异相对较小,但在全职就业比例和收入水平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具体来看,男性全职就业比例为89.0%,而女性仅为73.8%,这表明女性在全职就业方面面临更多挑战。此外,收入差距问题也一直存在,尽管职业路径选择趋于一致,但女性的收入水平仍普遍低于男性。

04

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当前研究发现,未来研究可在以下四个方向深入探索:

首先,通过队列分析追踪不同毕业年份博士的职业轨迹变化,这将有助于揭示宏观环境变迁对博士就业选择的影响;

其次,重点评估奥地利结构化博士教育改革对毕业生职业路径的实际影响,通过比较改革前后的就业模式差异,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整合欧洲毕业生追踪倡议(EGTI)的跨国数据,开展国际比较研究,这将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国家博士就业市场的共性与特性;

最后,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将年龄、学科领域等关键变量纳入考量,构建更全面的解释模型,以深入理解影响博士职业选择和收入差异的复杂因素。

这些研究方向不仅能够拓展我们对博士就业市场的认识,也将为优化博士培养体系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05

结语

这篇研究基于奥地利博士课程改革前后博士持续参与学术研究的数据对比,分析教育改革对博士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它不仅适用于正在抉择职业方向的博士生,也对高校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及雇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中国也正在经历大量博士生择业迷茫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该文章给相关研究者提供新分析视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