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关键时期的今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和强大支撑,迫切需要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回应人民期待,推动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
回顾百年,华夏大地上的科学史,本身就是一部书写科学家精神的历史。作为科技后发国家,从科技落后、一穷二白到大桥飞跨、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巡天……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史上,最重的底色是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爱国情怀。“怕家国难安!怕人民受苦!怕受制于人!”——这是一位雷达专家的心声;“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这是一代代科学家的自我期许、使命担当。
科学家精神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第一要义,是灵魂。科技工作者从事何种研究,有“小我”的兴趣使然,更多则来自“大我”的使命驱动。袁隆平院士年轻时眼见饿呼而痛心,把“解决吃饭问题”当作终身追求;“稀土之父”徐光宪,因为国家的需要而5次改变研究方向。科技工作是艰苦的跋涉,有时会板凳一坐十年冷,有时会隐姓埋名数十年,有时会上下彷徨苦苦追索,这些孤独、艰苦甚至清冷的过程,背后支撑的正是强大的精神、火热的灵魂。
科技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计算与推演。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形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这两个“自”字,饱含国家和人民的期待,饱含时代召唤和崇高使命,也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大展身手、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
(摘编自鲁珊《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
材料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
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宇宙演化和意识活动机理等重大前沿问题有望取得突破,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交叉融合、相互赋能,引发链式变革,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推动产业创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从工业经济范式加速向数宇经济范式演进。面对“卡脖子”问题,推动科技转型,亟需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卓越品质,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以深厚的爱国热忱,在科技挑战中寻觅机遇,不断拓宽科技边界,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飞跃。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国际格局的重构与演变,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和伦理体系也面临重塑,科技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同时,弘扬科学家精神,旨在强化协同合作与人才培养,构建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形成“科学命运共同体”,分享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中的影响力,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大变局与转型中的机遇,为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创新支撑,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创造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做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篇大文章,要顺应科学研究边界、研究范式、技术趋势等发展变化,强化制度供给,促进提升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继而奋力在日趋激烈的创新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的重塑中把握主动,在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强国梦、复兴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改革创新的思想伟力、意志信念,进而转化为团结奋进的行动成效,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科学地揭示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成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行动指引。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在于以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泛的劳动对象,驱动传统生产力向更高级形态跃迁,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内在耦合性。
(摘编自丁明磊《以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应加强科技创新,为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强大支撑。
B.科技工作者不能只关注实验室里的计算与推演,还需秉持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爱国情怀,破解时代难题,回应人民期待。
C.当今世界变局加速演进,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导致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
D.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需要科技工作者艰苦跋涉、努力探索。
B.在工业经济范式向数字经济范式演进过程中,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前沿问题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C.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和伦理体系面临重塑,科学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遭到破坏。
D.若想顺应科学研究范式、技术趋势等发展变化,强化制度供给,就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新质生产力”的一项是(3分)( )
A.菜鸟武汉自动化立库配备了自动堆垛机、AGV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执行货物的存储、检索和移动等任务,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
B.2024年5月,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与天府可乐联手推出藿香小可乐,这款结合清爽藿香和可乐风味的创意饮品一经推出,迅速成为夏日清凉爆款。
C.云南墨江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产生经济效益。
D.2016年8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首次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和地面到卫星的千公里量子隐形传态。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4分)
答:
5.材料一指出“迫切需要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长河镜像府州美
张凌云
长河镜像府州美,山川锦绣古城情。
古老的府谷,大地广表,豪情无限,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英勇的抗争精神。
入住府谷当晚,与文友一起来到河滨公园。夜幕才落,已是繁星点点。月光之下,府谷愈显宁静而神秘。一位文友拉着我的手,回身指向霓虹璀璨的府谷县城说,没想到偏僻的塞上竞有这样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县城。它独特的魅力、折射的文化不亚于江南。历史与现代在黄河东岸竞能如此奇妙地交融,散发令人嗟叹的无尽魅力!
次日清晨,我独自一人徜徉于南临黄河、背倚群岭的神龙山巅,目光所及,那漫山遍野的青翠、山水一色的交融、云蒸霞蔚的梦幻,好像一帧帧画面,展现着府谷的新气象。游览文元塔、花坞阁,古朴典雅的气息油然而生;登临木栈道、景观厅,现代人文的感触骤然升华。这座古老的城池,宛如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老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登临古城,极目远眺,①滔滔黄河环绕而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诗意瞬间涌上心头。回望府谷的山川大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与希望,它的美如同一首悠扬的诗,永远传唱在黄河的涛声之中。
府谷的景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智慧创造的完美统一,黄河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川道景观,河水的汹涌澎湃与两岸的山峦起伏相映成趣。沿着河岸行走,古老气息扑面而来。黄河奔腾不息,如同历史的洪流。曾经的烽火硝烟、金戈铁马都已化作岁月的尘埃,那些英勇的故事却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②回溯府谷的历史,感悟唐宋的风骨,城寨堡的雄浑壮阔中写满了波澜起伏的烽火史诗,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梦想与奋斗。夕阳余晖的光芒,与炽热的历史温度、绚烂的文化韵脚一道,绘出一幅历史与自然交融的金墨长卷。
千年府州、边塞将城,忠勇麟州、英雄故里。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两座古城见证了神府(神木和府谷)地方文化的薪火相传。和麟州(神木旧称)古城一样,府州古城这座始建于唐宋之间的古老城池,连接了晋陕蒙,在民族融合、边塞文化、军事史诗等方面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痕迹。府州城内的钟楼、文庙、千佛洞、荣河书院、文星阁、城隍庙、南门瓮城、水门等景点,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一部生动的宋代史。折家将十代人镇守府州二百八十多年,与杨家将三代镇守麟州的历史何其相似,同样令人扼腕喟叹。杨家将的忠勇精神、折家将的忠毅气概,传颂至今。神府土地相连、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从“河东要塞”的军事名词到杨折两家联姻,从“双雄虎踞”河东要塞到杨折二氏留名青史,从神府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后隶属行政一体……今天,神府又并驾齐驱,携手成为“全国百强县”,亮出了领先西部的风华。
我的思绪游弋在府谷的自然风光之间,陶醉在府谷的人文内涵之中。古老的村落,冥想中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是家一样的温暖与安宁。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山川之间代代相传,在和美之中静静滋养。曾经游历府谷的场景历历在目,节日里热闹的集市、精彩的民间表演,都展现着府谷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徜徉在府谷的街头巷尾,特色小吃的香气扑面而来。府谷独有的味道总让人回味无穷、记忆犹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徜徉其间,让我明白了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身边的点滴之中,需要我们着意检索,静静感悟。
回归自然、敬畏自然,是涤荡心灵最为质朴的选择。当年清康熙帝平定噶尔丹途径府谷时,一定是淡化了宇内一统的烦忧,惊奇于天赐恢宏的奇景,才坦然驻足莲花迪。人的一生能够登高俯瞰尘世放逐梦想,消除浅绪闲愁,在纷繁中纾困自救,何其难矣!③莲花迪两亿年的风雨修炼,何尝不是揽怀黄河,看尽九曲环绕的纠缠,才能修身成莲,一朝含笑绽放!
一眼沧桑,一桥勾连。走进胡桥沟清流濯足的惬意,也就走近了交相辉映的田园风光。林荫间的文化遗存千百年传承,胡桥寺里精美的雕刻让我们赞不绝口。④虎头山、城墙湾、盐奶河、石窖子……我们仿佛是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上行走,踩出的都是历史的声音。或许,大家也在延续着这篇史诗巨著的时代篇章,丰饶着人间山水田园的世外画卷。
透过时空交叠的千里旷野,品味七星庙的风姿绰约。相较七星庙独特的建筑风格,我更有感于这座庙背后杨折两家的故事。近在咫尺的神府二地并存两座军事要塞,孕育出名传千古、威震燕云的杨家将和十代传承的折家将。我又想到了当年浴血哈拉寨的忠烈们何其英勇而无畏,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神府人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尊严洒下的鲜血,仿佛听到了他们坚持真理、追求解放的赤诚呐喊……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苦难与辉煌,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自然,是一本无字书,它教会我们敬畏生命、尊重规律,与万物和谐相处。人生,是一场修行,让我们在风雨中成长,在挫折中坚强,在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以史为鉴,以文化心,以心化境,府谷之旅正是我的一次化境之旅,也是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汲取智慧之旅。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府谷县城位于偏僻的塞上,但夜幕之下的县城却霓虹璀璨,其独特的魅力、折射的文化不亚于江南,这不能不让人惊叹。
B.“我”独自登上神龙山巅,游览了文元塔、花坞阁、木栈道、景观厅等地,感受到府谷的自然历史与现代人文的完美融合。
C.文章写府谷的景观,由实而虚,由黄河山川联想到曾经的岁月,又由虚而实,由历史回溯到现实中的热闹集市、精彩表演。
D.文章依次描写作者入住府谷当晚、次日清晨的所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跟随作者的脚步逐步了解府谷的美。
7.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引用诗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登临古城时的心境和感受,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和诗意。
B.句子②以深情而庄重的笔触,描绘了府谷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深邃。
C.句子③不仅描绘了莲花迪历经沧桑、最终成就非凡的壮丽画卷,更传达出了关于生命的深刻哲理。
D.句子④运用借喻的手法,赋予了府谷的历史遗迹以教育意义,使得原本静默的遗迹变得鲜活起来。
8.文章提及神木和杨家将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为什么说府谷之旅是一次“化境之旅”和“汲取智慧之旅” 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戊辰,五将军发长安。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夏,五月,军罢。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余里,至蒲离侯水,斩首、捕虏七百余级。前将军出塞千二百余里,至乌员,斩首、捕虏百余级。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天子①薄其过,宽而不罪。祁连将军出塞千六百里,至鸡秩山,斩首、捕虏十九级。逢汉使匈奴还者冉弘等,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祁连即戒弘使言无虏欲还兵。御史属公孙益寿谏,以为不可。祁连不听,遂引兵还。虎牙将军出塞八百余里,至丹馀吾水上,即止兵不进,斩首、捕虏千九百余级,引兵还。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擢公孙益寿为侍御史。
乌孙昆弥自将五万骑与校尉常惠从西方入,至右谷蠡王庭,获单于父行及嫂、犁汗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级,马、牛、羊、驴、橐佗七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所虏获。上以五将皆无功,独惠奉使克获,封惠为长罗侯。匈奴民众伤而去者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
上复遣常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②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注】①天子:指汉宣帝。②风:通“讽”,用委婉的言辞暗示。
材料二:
赞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成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节选自《汉书·宣帝本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言鸡秩山西A有虏B众C祁连D即戒E弘F使言无G虏H欲还兵。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虏已引去”与“遂引兵还”两句中的“引”意思不同。
B.昆弥,汉朝时乌孙国最高首领的名号,与匈奴的单于称号类似。
C.置,赦免,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其置也若弃”的“置”意思不同。
D.光,光耀,与《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的“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得知汉朝派了五位将军前来征讨的消息后,匈奴人便携老带弱、驱赶着牲畜向远方奔逃,最终这五位将军收获很少。
B.常惠与乌孙国五万骑兵一起进攻匈奴,最终俘获了大量匈奴人和牲畜,他带着这些战果回国后,被汉宣帝封为长罗侯。
C.为替赖丹报仇,常惠违背汉宣帝旨意,在从乌孙国回汉的途中,征调多国军队围攻龟兹国,最终迫使龟兹王交出姑翼。
D.班固指出,汉宣帝在位时,主持政务、研究经典、专攻法理的人全都精通自己的业务,宣帝功德可与商高宗、周宣王相比。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匈奴民众伤而去者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
译文:
(2)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译文:
14.班固称赞说:“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材料一第一段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班固的观点 请简要概括。(3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雉 带 箭①
韩 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注】①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任职。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描写了原野猎场寂静的环境,野雉因惧怕空中的猎鹰而在原野上时隐时现。
B.地形渐窄为将军射雉提供了有利条件,“满”“劲”“加”三字侧面写出将军的不凡射技。
C.第八句写野雉中箭从空中倾斜坠落,红色箭羽和白色箭头使画面色彩更加鲜明生动。
D.将军射中野雉之后众人纷纷祝贺,“仰笑”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将军的得意与豪迈。
16.程学恂《韩诗臆说》对三、四句诗评道:“二句写射之妙处,全在未射时,是能于空际得神。”所谓空际得神,就是不在实处作穷形极相之语。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运用比较法来突出阿房宫中栏杆之多。
(2)苏轼有“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相似的语句:“ , ”
(3)星宿是天文学术语,寓指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古诗文中常以星宿名入诗,如“ , ”两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人们买菜,(甲),而买芥菜疙瘩则恰恰相反,越是斜头歪脑怪模怪样的,口感越好。
做辣菜的主料是芥菜头,芥菜头长在地下,形似圆萝卜,底部有长长的须根,(乙),辣菜之名即由此而来。芥菜头外形疙里疙瘩,故山西人习惯叫“疙瘩菜”。每年初冬时节大量上市。上海似乎极少见。想起有次在附近的菜场意外看到有卖的,灰头土脸地堆在一处乌糟糟的角落里 A 。上海人不认识呀,这能吃 惊喜之余我以极其优惠的价格通通买了回去,腌、炒、凉拌,累了大半日, B 。
如何腌制芥菜疙瘩呢 先将其切成指头粗细的条,撒盐,稍微讲究的人还要加熟花生碎或熟黄豆,拌匀,捏一撮香菜跟葱丝。葱丝必须得是老葱,够味,尤其少不了姜丝跟炸过的花椒,有条件的还可以把炒熟的芝麻也撒一点,最后放入一个大缸——最好是那种旧时乡下腌成菜用的黑釉粗瓷大笨缸。盖上盖子三五日便好。要吃了,临时夹半碗来,最好一次吃完,搁久了发软,太原人说“皮塌塌的”,没个嚼劲。现吃现抓,淋几滴晋北高原特有的胡麻油拌拌。大热天来碗清粥,就一口芥菜疙瘩,咬一口大饼或馒头,真是舒服!
芥菜疙瘩还可以用来做芥辣丝。吃芥辣丝,得预先有点心理准备,决窍是“入口吸气,咽下呼气”,嚼时别张嘴——芥辣丝遇到口中的热气,辣味易挥发,闭嘴嚼,辣气则顺口腔钻入鼻腔,一股极强的辛辣暖流直撺天灵盖,然而稍不注意就会被呛,但即使被呛到涕泗横留,口也不停,越呛越想吃。等辣过之后有种说不出的轻松感,这东西用来解酒极佳。
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疙瘩菜”得名方式最不接近的一项是(3分)( )A.玻璃杯B.金钱豹C.鸡冠花D.鹅卵石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
甲
乙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答:A__ B
21.班级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了解传统美食,感受文化魅力”主题活动,你将在活动中介绍芥菜疙瘩的腌制与食用,请根据第三段,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2.文中最后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答: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快餐文化泛滥、一切追求“短平快”的时代,大众的生活习惯似乎与诗的精神相去甚远。有人说,在这样一个“诗歌无用、诗意无存”的年代,读诗有什么用 对此,叶嘉莹曾朗声作答:“让人心灵不死。”作为个体,每个人都难免述茫困顿,进而质疑世事的无常,追问生命的价值。而古典诗词之中,恰恰就有某种永恒的意义。只要认真去读,我们总能被诗词中精妙的境界、细腻的情感打动,找到内心的静好,丰盈精神的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这导致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错,强加因果,从材料二可知,前后句并无因果关系。)
2.A(B“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前沿问题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错,从材料二“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宇宙演化和意识活动机理等重大前沿问题有望取得突破”可知,选项变未然为已然。C“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遭到破坏”错,材料二中并未提及相关内容。D 从材料二“做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篇大文章,要顺应科学研究边界、研究范式、技术趋势等发展变化,强化制度供给……”可知,选项条件关系倒置。)
3.B( 藿香小可乐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不属于新质生产力;A 自动化立库、C 光伏发电、D 量子卫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属于新质生产力。)
4.①引用雷达专家的心声、科学家的自我期许,有力地证明了爱国情怀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史的重要底色,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可信度。②列举袁隆平、徐光宪的事例,说明了科技工作者从事研究更多来自“大我”的使命驱动,体现了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5.①有助于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转型,拓宽科技边界,实现创新飞跃,以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②有助于强化协同合作与人才培养,构建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形成“科学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③有助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6.C(“又由虚而实,由历史回溯到现实中的热闹集市、精彩表演”错,热闹集市、精彩表演是“我”对曾经游历府谷的场景的回忆,而非现实。)
7.D(“运用借喻的手法”错,应是使用暗喻手法,本体为“虎头山、城墙湾、盐奶河、石窖子………”。喻体为“历史教科书”。)
8.①丰富文章内容。府谷与神木土地相连,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折家将与杨家将两家联姻,世代守城,名留青史,这些内容体现了府谷与神木的地域关联,拓展了府谷的历史文化维度,使文章更加丰满。②深化文章主题。神木杨家将的忠勇精神与府谷折家将的忠毅气概相呼应,作者由此联想到浴血哈拉寨的英勇无畏的忠烈们以及保卫家园、追求解放的神府人民,深化了文章赞美英雄精神的主题。(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①作者在游历府谷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自然风光之美,沉浸在其人文内涵之中,领略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这种体验让作者从日常的忙碌中跳脱出来,明白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实现了心灵的升华,所以说是“化境之旅”。②作者通过府谷的历史看到了过去的苦难与辉煌,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通过府谷的自然学会了敬畏自然,尊重规律;作者还明白了要坚强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他从府谷之旅中获得了诸多启示,所以说是“汲取智慧之旅”。(每点3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0.CFH(原文标点为: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祁连即戒弘,使言无虏,欲还兵。)
11.D(A“闻虏已引去”的“引”指退,“遂引兵还”的“引”指率领,二者意思不同。C“其置也若弃”的“置”指放下,与文中加点的“置”意思不同。D 文中加点的“光”指光耀,名词活用为动词,“明道德之广崇”的“明”指阐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二者用法不同。)
12.B(“他带着这些战果回国后”错,从“乌孙皆自取所虏获”可知,这些战果被乌孙国留用。)
13.(1)受伤、逃亡的匈奴百姓数不胜数,于是匈奴(国力)就衰弱耗损,(匈奴人)怨恨乌孙。(“去”“衰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遭逢匈奴动乱,(汉宣帝)推翻施行亡道之国,巩固施行存道之邦,信义威震北方夷狄,单于敬仰(汉宣帝的)仁义,(向汉宣帝)叩首称为藩臣。(“乖乱”“推亡固存”“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度辽将军、前将军二人虽不到预定地点就收兵,但斩获颇丰,汉宣帝认为他们过失不严重,所以未加处罚。②虎牙将军不到预定地点就收兵,且虚报战果;祁连将军明知敌人就在前面,却畏缩不前,汉宣帝便下令审理二人。③公孙益寿劝说祁连将军前进攻击匈奴,汉宣帝将他擢升为侍御史。(每点1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15.B(“*满”“劲”“加’三字侧面写出将军的不凡射技”错,“弓满劲箭加”写将军拉满弓并射出强劲的箭,精准命中受惊的野雉,这属于正面描写。)
16.①第三句写将军的心理,他想以高超的技巧征服众人,体现了将军对自身射箭技艺的高度自信;②第四句通过“盘马”“弯弓”的动作展现出将军的沉稳、专注,“惜不发”进一步表现出将军从容不迫、等待最佳时机的心态。③这两句没有直接描写将军射箭的高超技艺,而是从“空际”入手,将笔触聚焦在射箭前将军的心理和行为上,通过将军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和其沉稳的心态,来暗示其射技之妙。(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7.(1)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2)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3)(示例一)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示例二)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示例三)西北望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给分)
18.A(以物体的材料命名的,“疙瘩菜”与B、C、D 均是以物体的外在特征命名的。)
19.甲:总喜欢挑卖相好的 乙:吃起来有股辣味(每处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则酌情给分)
20.A无人问津 B乐此不疲(每处2分,符合语境即可)
21.(示例)腌制芥菜疙瘩需先切条撒盐,最好加上熟花生碎或熟黄豆,再拌以香菜、老葱丝、姜丝、炸花椒、熟芝麻,置于粗瓷缸中三五日即成。食用时,现吃现抓,配上胡麻油,口感更佳。("切条撒盐”1分,“熟花生碎、熟黄豆、香菜、老葱丝、姜丝、炸花椒、熟芝麻”1分,“置于粗瓷缸中”1分,“三五日即成”1分,“现吃现抓,配上胡麻油”1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则酌情给分)
22.①决窍一诀窍②直撺一直蹿③横留—横流(每处找出错别字1分,修改正确1分,任答两点即可)
23.【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在快餐文化盛行、“短平快”的时代背景下,对诗歌价值的讨论展开。核心问题是“读诗有什么用”,并给出了叶嘉莹“让人心灵不死”的观点,以及古典诗词能带来精妙境界、细腻情感,帮助人们找到内心静好、丰盈精神世界等信息。矛盾在于当下追求快速的时代特征与诗歌所代表的需要深度品味、相对“缓慢”的文化之间的冲突。需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时代,诗歌究竟有怎样不可替代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读诗来实现这些价值。若写成议论文,要围绕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展开论述,阐述为什么读诗能带来心灵的滋养、精神的丰富等;若写成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在阅读古典诗词过程中,如何被打动,从而获得内心平静、解决迷茫等具体经历。
【参考立意】
①诗歌滋养心灵,抵御时代浮躁:
②以诗为友,破解人生迷茫困境:
③诗意生活——在平凡中寻找不凡:
④诗歌,让心灵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