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053:我们总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却忘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2025-02-10 来源:东饰资讯网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053:因为室友是中国人,很老实地上每一堂课,所以马斯克感谢他,他可以逃课了。被狠狠戳中了,我们总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却忘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原创 浪剑 偷心的人 2025年01月25日 23:24 河南

“我有一个来自香港的室友,他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世界首富马斯克在他的传记《硅谷钢铁侠》中回忆到。

“他近乎虔诚地上完了每一堂课,这帮了我大忙,因为我总是尽量少去上课。”

中国人很忙,但忙于琐屑;

外国人很闲,是闲于取舍。

作为中国人,我真的是被狠狠戳中了,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悲哀。

我们常常被教导,你要做个好人,你要听话懂事,结果在许多无聊和碎屑中消磨生命。

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很憋屈,但就是迈不开腿,张不开嘴。

而马斯克,就不一样了,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敢于舍弃,这才有了他的4420亿美元的身家。

01#

别在垃圾堆里找糖吃,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被教导,你要品学兼优,你要科科优秀,不能偏科。

于是我们不得不在每一门课程上都下足功夫,尤其是自己很不擅长的科目上。

且看看马斯克,他对这种选择就很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这得从他小时候说起,那时他14岁,就已经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他在《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科幻小说中找到了答案。

“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去为人类争取更大的集体启蒙。”

马斯克把为人类寻找清洁能源和宇宙的征程看作个人的使命,也就是后来的特斯拉和Space X。

“当其他企业家还在努力形成世界观时,他已经形成了宇宙观。”

怀揣这一目标,他对于对他有益的科目,比如物理和计算机,就拼了命地学习。

而他觉得没啥用的科目,就应付过关,草草了事,比如南非语。

其实,他并非没有能力学好,只是他深知自己的精力有限。

与其在不喜欢的科目上耗费大量时间,不如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热爱的领域。

《大学》有言: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另外,马斯克还敢于逃离他的原生家庭,而不是默默忍受。

那时的南非,种族冲突,枪战不断,你不知道哪天走在街上就被爆头了。

马斯克还在学校中经受了可怕的校园暴力,他经常被欺负得皮青脸肿。

另外,父母离婚,家庭破碎,他先跟母亲,但母亲梅耶忙于挣钱,没空照顾他。

后来他又跟了父亲,但他父亲实在是个混蛋,喜怒无常,上一秒还夸你,下一秒就骂你。

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等到他一成年,他就办好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

一拿到机票,他便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

一个人坐飞机,移民到完全陌生的国家生活,能想象这是什么概念吗?

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过去属于死神,而未来属于你自己。

你要有你的做事优先级,敢于取舍,别让原生家庭的烂牌,毁了你的王炸人生。

02#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992年,马斯克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我们中国的孩子选专业是怎么选的呢?

听父母的,听老师,听亲戚朋友的,却唯独不问问你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未来想要从事什么事业。

而马斯克自己移民加拿大,先上女王大学,再转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完全听从本心的安排。

为了使自己火星梦能够落地,他选择了攻读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

在他看来,经济学能让他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物理学则能培养他的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完美无缺。

我们上大学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成为毕业后找好工作的敲门砖。

但马斯克是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

他不参与学生组织,他认为这只是在找工作时写在简历上的一条履历,没啥卵用。

他课后去图书馆,假期去硅谷大厂实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见识和能力。

1995年,24岁的马斯克成功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博士。

斯坦福大学,什么概念?

世界所有大学里面排前五,跟北大清华一个水平线上的。

这本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然而,马斯克却在入学后的第二天,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决定——退学创业。

当时,互联网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马斯克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绝佳机会,他不能错过。

好朋友尼科尔森说:“读书的机会很多,但互联网革命,人生只有一次。”

所以,他毅然决定,放下书本,投身创业。

孟子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马斯克心中有移民火星的目标,所以才会有此选择。

毕竟,斯坦福少了一个博士不可惜,但是如果地球少了特斯拉和移民火星的推动者,那就太可惜了。

但是,马斯克还是很鸡贼的,他在斯坦福保留了学籍,万一创业不成,我还回来呢!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做事留一手,遇事不犯愁。

03#

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而不是140个字符。

我们中国人讲究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以至于,我们是为了挣钱而工作,等到挣够钱了就退休养老。

但马斯克不是这样式的,他心中有一个从小就明晰的火星梦。

从斯坦福退学创业后,马斯克创办了Zip2公司,一家网络地图+点评的黄页,相当于现在的百度地图+大众点评,也可以说就是美团。

由于新兵蛋子经验不足,本是创办者的他被公司组织架空了,导致公司经营理念出现了偏差。

谈不拢啊,公司最终被康柏公司收购了,马斯克获得2200万美元,一下子成为了两千万富豪。

后来他又创办X.com,就是PayPal的前身,也是支付宝的前身。

但是又因种种原因,一拍而散,他被公司其他人合伙给踢出去了。

不管怎么说,他最终从中挣了2.2亿美元。

31岁的他,手握2.4亿刀乐,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有18亿人民币了。

搁我们,脸皮都笑出褶子了,老子我躺平啦!满世界旅游吧!从此君王不早朝!

但马斯克还真不是常人,我的火星梦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

他用这些钱,一口气开了两家公司,特斯拉和Space X,一个清洁能源,一个火箭追星。

时代确实变了,人们的目标已经从冒险创造全新的行业和伟大想法,变成通过取悦消费者,以及批量生产简单应用和广告来赚快钱。

Facebook早期工程师杰夫·汉默巴彻说:

“我们这代人中最聪明的大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

我们沉浸于这帮聪明人精心设计的各大APP中,嘻嘻哈哈无脑乐,一刷整天不自知。

当扎克伯格希望帮助你分享宝宝照片的时候,马斯克则是希望将人类从自我毁灭和意外灾难中拯救出来。

尽管“把人类送上火星”的言论,给人愚不可及的感觉,但却赋予马斯克的工业帝国一句独特的战斗口号。

如果马斯克当初选择了躺平,还会有特斯拉和Space X吗?

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安逸会让人满足,只有挑战能推动人进步。”

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上讲,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而不是140个字符。(指Twitter,推特,最多发140个字符,相当于中国的微博)

写在最后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但当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开始进步。”

了解马斯克越深入,我越是明确,他成功很重要一点就在于敢想敢干,敢于取舍。

我们国人思想底色还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集体主义……

我们为了融入集体,被浪费掉许多生命;为了平安度日,被埋没掉许多创造力和生命活力。

你想想与领导、同事尴尬的饭局,你要腆着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

一个是:活着本就艰难,不应奢求更多。

一个是:活着本就不易,所以更要尽兴。

在以上两者抉择中,太多中国人选择了前者,于是活得如同死去,看上去越发艰难了。

其实,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