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读课题。 2、质疑:
(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想。
(3)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让学生读生字,说一说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2、弄清共几句。
(1)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2)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3、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