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随着社会⼀步步向前发展,⼤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途。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为加强“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的`医疗安全,杜绝病⼈意外发⽣,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 ”
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具体项⽬和危急警戒值见附件。 ⼆、具体操作流程
1、检验科流程: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者⾸先要确认检验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然后⽴即电话告知有关科室医⽣或护⼠,了解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异常的情况下,经过复查后,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临床医⽣和护⼠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复查。如果结果与上次⼀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时、分)、报告⼈、接受⼈、备注等项⽬。病区、ICU、门诊部及体检中⼼“危急值”报告接收⼈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签字。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论平诊、急诊,都应⽴即报告给临床。
2、病区、ICU报告流程:主班护⼠⽴即向主管医⽣报告该“危急值”,主管医⽣需⽴即(1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如找不到经管医⽣,需及时报告值班医⽣、住院总医⽣、护⼠长或科主任,由他们负责采取相应措施。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在6⼩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接收⼈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 相应记录。
3、门诊部报告流程:门诊接收⼈员应⽴即向该病⼈门诊医⽣报告该“危急值”,再有门诊医师通知该病⼈速来诊室接受紧急诊治,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师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4、体检中⼼报告流程:体检中⼼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即通知病⼈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联系合适的医师,向医师简要说明病⼈的情况,医师应先⾏给予该病⼈必要的诊治。体检中⼼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5、其他科室发现“危急值”时按检验科报告流程执⾏并做好登记 三、质控与考核
(⼀)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掌握“危急值”报告项⽬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件下发之⽇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情况,将纳⼊科室⼀级质量考核内容。督察
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情况和来⾃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术室等危重病⼈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