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来源:东饰资讯网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5种方法)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1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

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实际看到的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3)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坠落的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万户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14世纪末,他设计制造了一种“飞龙”火箭。1959年,科学家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纪念这位人类飞行的先驱者。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成功。

2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季的星空

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 29.53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 地球 —— 月亮 ——太阳(新月 农历初一 朔)

月亮 —— 地球 ——太阳(满月 十五十六 望)

(2)三者成垂直时:

月亮 地球 ——太阳

(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地球 ——太阳 月亮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 , 下下下东东 。 5、月相的形成变化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6、月相变化规律和农历的关系:

月相名称从左向右依次为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日期依次为农历初一、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二十二(或二十三)。 农历中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来决定的。 5)太阳系

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在木星和土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核由冻结的氨、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组成,著名的哈雷慧星公转周期是76年。

九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土星,有固体的核心和几万千米厚的氢、氦等构成的大气,体积大,卫星多,并且有光环。

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固体星球,无大气层,布满了环形山,表面情况与月球相似。

金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称“蒙面逆子”) 火星(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但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金星和火星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地球(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最大的特征是表面有大红斑) 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征有很多光环和卫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笼罩着氢和甲烷气体,冥王星表面有没有大气现在还不清楚。 6)四季的星空

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作为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365。2422天,既通常所说的一年。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是阳历成分,其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对于北半球来讲)

0/

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N2326——0/S2326),春分时节,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随着季节的变化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秋分时节,直射点在赤道,冬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的高度变大;春分昼夜等长;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的高度变小;秋分昼夜等长;从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的高度变小。

(在上图中注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星图

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

2、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有88个。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6等星。

4、记住几个重要的星座的形状: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

5、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北斗七星位于北方天空,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

4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斗柄 东 (左)指,天下皆春;斗柄 南 (下)指,天下皆夏; 斗柄 西 (右)指,天下皆秋;斗柄 北 (上)指,天下皆冬; 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5倍距离即是。

银河系和宇宙

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

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哈勃太空望远镜还看到了什么?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宇宙的将来

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 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由环绕着地球的七个同心球壳组成,太阳、月亮、行 星和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围绕地球做完美的圆周运动。”这样,空 间的位置是绝对的,地球的地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每个物体都有它的天然位置。 亚里士多德把宇宙空间分为“月上”和“月下”两部分、天上的物体就在天然位置上, 它们随天球做圆周运动,月下和地面附近物体的天然位置是地心,它们之所以做落体运动,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天然位置。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5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轨道的近圆性

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太 阳 系 家 族的 诞 生

一. 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园盘 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四: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 圆环部分形成一顆顆行星及卫星

恒星的演化

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行星状物质: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6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恒星的一生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15倍太阳质量 1千万年 1倍太阳质量 1百亿年 0. 2倍太阳质量 1万亿年

小质量恒星

•红巨星的外壳慢慢消散 •中心的核压缩成为白矮星 •白矮星冷凉了,就成了黑矮星

大质量恒星

•一系列核反应后,他们呈现洋葱结构 •没有了能量抵抗引力,超新星爆发 •外层被炸飞,剩下的核被压缩 –中子星(10亿吨/cm3) –黑洞

通过天文观测和发现逐步证实和完善了恒星的演化理论。

星际气体收缩形成 原恒星 主序星

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暗矮星

主序星 中子星

7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黑洞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组成部分。

地球内部结构和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蛋壳——地壳 鸡蛋 蛋白——地幔 地球

蛋黄——地核

2、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由于其本身或地球其他部分的物质与能量在内力作用下不断地循环和转化而产生或变形的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下表是两个最好的例证。 海陆变迁 海洋——陆地 陆地——海洋 实例 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 证据 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海底有 地壳变动后的地质结构——褶皱、断层。

褶皱是在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作用下,使岩层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叫做褶皱。喜马拉雅山系是板块在运动中碰撞推挤,发生褶皱而形成的山。如果岩层受挤压过度,会形成断层。 断层是在地壳运动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岩石受礼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和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等都是断层结构。

(2)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火山的成因:火山活动一般常在一些不寻常的地质背景上发生,其中大多数都在构成岩石圈的庞大的板块边界处。约80%的地球活火山及其相关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两个板块相聚,并且其中一个俯冲到另一个下面的地方。俯冲

8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下去的板块,一方面因挤压而造成局部压力增加,一方面其自身也融为岩浆;这时,上面受挤压的板块如果出现裂口或薄弱处,压力极大的岩浆就会从这些地方喷发出来,形成火山。

火山的组成: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三部分。 火山的喷发物: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火山的种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

火山对人类的利和弊:火山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火山弹、火山岩烬、火山砾、火山灰、火山尘等。不仅熔岩所到之处一切化为灰烬,而且还会引发地震;火山灰遮天蔽日,随风飘到很遥远的地方,影响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火山还会喷出有毒气体,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不过火山对人类也有好的一面,例如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是很好的建材;火山附近常有地热及温泉;对科学研究来说,火山的喷出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火山的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3、地形

(1) 相对高度和海拔:相对高度和海拔是计算地面高度的两种方法。相

对高度是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海拔又叫绝对高度。指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主要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9

海拔高低 较高 较低 较高 没一定标准 地表起伏特征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四周高,中间低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 表方法 地特征 说示坡线画在坡度向外侧降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中部高 四周高 中部低 外低内高 闭合曲线等高线凸向山低处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山脊连线高处 从山顶到山麓凹起部分 山脊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山地山峰 盆地洼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冲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示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脊连线形 四周低 明 等高线外侧,

土壤

土壤的结构:

(1)土壤是由水、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矿物质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2)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名称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土壤质地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性状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土壤污染及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 的严重威胁。

10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污染的危害有:1)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2)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3)危害人体健康;4)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土壤污染的防治: 依法预防:制定和贯彻防止土壤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农用灌溉水标准、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等。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报与评价系统。

发展清洁生产,彻底消除污染源。控制“三废”的排放;加强污灌管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上的水体 水体的分类:

地球上的水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根据水的存在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根据水的含盐量分:有咸水和淡水。

根据水的分布分:有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根据水的用途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交通和娱乐用水等。 各种水体的比例如图:见课本

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

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又称为小循环。 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按多年平均径流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由大到小的排序。(1)各大洲水资源总量排序:亚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2)各个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序:巴西(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六)。(3)从我国来看,空间上:南多北少、动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问题前景不容乐观。淡水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排名在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1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节水惜水、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积极探索海水淡化、利用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固体冰川水资源的新途径,扩大水资源。

11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其中节水惜水、防治水污染、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淡水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大增加 水污染严重 普遍浪费水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防治和治理水污染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修水库 解决措施 海水淡化 跨流域调水

天气与气候

短时间内近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称为气候。

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碘化银和水等催化剂消雨,或局部缓解旱情。 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5、人类活动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12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010年中考物理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

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

1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 v计算。

24.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

14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却剂)。

34.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6. 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7.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 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 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

46.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 六种物态变化:

52.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

15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 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 6J换算。 63.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6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010年中考物理复习记忆口诀15条

力的图示法口诀

你要表示力,办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段线, 长短表大小,箭头示方向,注意线尾巴,放在作用点。 物体受力分析

施力不画画受力,重力弹力先分析;摩擦力方向要分清,多、漏、错、假须鉴别。

牛顿定律的适用步骤

画简图、定对象、明过程、分析力;选坐标、作投影、取分量、列方程; 求结果、验单位、代数据、作答案。 不等臂天平称量法

天平两臂不相等,待测物体左右称;物体质量是多少?两数积的算术根。 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并不匀,速度方向变不停,加速度,向圆心,速度平方比半径。 功和能的区别和联系

状态定,能量定,状态能量两对应,状态变化能量变,做功传热是过程。 关于密度的计算

密度单位要注明,气体、溶液必须清,体积换算勿遗忘,立方厘米对毫升。 说明:气体密度单位常用“克/升”,液体密度单位常用“克/(厘米)3”,体积换算时,1(厘米)3≈1毫升。 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

不管容器粗和细,哪怕管子斜又曲,液体压强真稀奇,只看ρ·g和h。 注: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像倒,虚像正,焦距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物像等,放大缩小要分清。

17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氢原子光谱规律

一二三四五,赖巴帕布普;二三四五六,依次记光谱。 电动势·电压·电流

电源有个电源力,推动电荷到正极,正负极间有电压,电路接通电荷移。 直流电路等效图

无阻导线缩一点,等势点间连成线;断路无用线撤去, 节点之间依次连;整理图形标准化,最后还要看一遍。 安培定则歌

导线周围的磁力线,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判断直线用定则一,让右手直握直导线。

电流的方向拇指指,四指指的是磁力线。判断螺线用定则二,让右手紧握螺线管。

电流的方向四指指,N极在拇指指那端。 安装电灯要点

火地并排走,地线进灯头,火线进开关,开关接灯头。 安全用电顺口溜

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广播碰到电力线,喇叭怪叫要冒烟。 如果有人触了电,切断电源莫迟延。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

18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9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20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

21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22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注:1、在鉴别cl-和so

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九、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2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

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24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元素符号与名称,下面介绍一种记忆方法:

拼音法其中包括中文的拼音规则以及英文的字母发音规则。

如:氯cl(可乐,上海方言中“氯”与“乐”同音,c发音为k,l即“乐”的辅音字母)氟f、钙

ca(其中c发k,a发ai)、镁mg、钡ba、锌zn、钠na、钨w、氦he、锰mn(即门,符号也类似两扇门)、氖ne2.谐音法其中溶入一些地方的方言。

如:、溴br(上海方言:修皮鞋)、碘i(顶天立地)、氧o(复姓:欧阳)、硫s(上海方言:流水)、碳c(叹息)、磷p(鱼的鳞片)、钾k(夹克)、铁fe(废铁,fe可发音读为“废”)、硅si(官司)、氮n(蛋鱼,“鱼”在上海方言读作n)

25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6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7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