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开承诺的有关制度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公开承诺的有关制度

1、明确承诺主体。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为活动的主体,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农村党组织,应以改善生活、保持稳定为重点;而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农村党员应带头发展生产,比致富,比带富;达到使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责任和工作重点的目的,促进他们立足岗位,深入探讨,结合实际,自觉承诺,也便于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争创氛围,推动公开承诺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自我定位,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在全镇范围内相互学习互相借鉴。

2、创新承诺的形式,推进活动开展。

一是创新活动载体。传统的承诺方式,人们往往容易想到的是白纸黑字的“立字为据”形式,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栏张贴承诺书是最常见的公开承诺方式。而现代化的社会借助高科技的网络化服务,我们可以拥有网上承诺的新办法。这种承诺网上公开的新形式可谓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随时想见,随时可见!也是基层党组织对于创先争优活动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在进行了公开承诺网上“晒”开展后,我们会看到有更多的群众知晓并参与到了这其中来,更多的群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了解家乡的动态,了解党员的行动,这本身就反映了民主和监督体制的进步,无疑更加推动了公开承诺活动的开展。二是创新活动方式。在已经进行的公开承诺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党员类型的不同,分为干部党员、普通党员、致富能手党员、流动党员、无职党员等几种不同类型结合他们自身特点和本质工作进行承诺,发挥广大党员作用,力求达到承诺内容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可监督性强的目的。三是创新承诺监督途径。通过承诺内容的公开,定期对承诺兑现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并将统计的结果在党组织的公开栏和网上进行公开和通报,让群众在了解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内容的同时,更能了解承诺的兑现情况,通过群众的监督和其他党组织和党员兑现情况的对比,促进自身积极改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3、结合其他工作,推进公开承诺发展。

结合每一年度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公开承诺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并及时对承诺情况进行点评,并逐步建立起以长远承诺为基础、年度承诺为主体、即时承诺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承诺模式,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新的双向承诺活动。结合“一创三联”活动,党组织深入党员当中、党员深入群众当中,结合本职中心工作,对自身的承诺进行兑现履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落实。对于工作在本地区的党员,可以定期通过开展党课活动、党组织党员走访的形式;对于流动党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的方式进行联络,把公开承诺活动自觉融入到党组织和党员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落实。结合“三会一课”活动,不断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对自身的承诺内容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正与完善,力求在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内在素养的同时,达到承诺内容科学、目标明确、视野开阔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