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课堂同步试题

来源:东饰资讯网
 -

《小石潭记》练习

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下列习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1) 影布石上 ( ) (2) 悄怆幽邃 ( )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俶尔远近( ) ...

(5)斗折蛇行( ) (6)以其境过清( ) ..(7)伐竹取道( ) (8)不可久居( ) ....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

B. 全石以为底 ..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C.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3.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1

-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5.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6.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 ..(2)北堕小谭( ) (4)卷石底以出(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

2

-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11.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甲文:

乙文:

三、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

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

3

-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15.【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 ② ③ 答案1解释略2 .D 3.C

4、略5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6、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7——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2)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10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11.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12.(4分)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全,都。 ⑶说出 ⑷失望,失意,惆怅

13.(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

4

-

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4.(6分)

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15.【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