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主要土壤类型 [2007-10-27] · 西南大学 X洪斌 ·来源:XX市农技推广总站 水稻土 黄壤 山地草甸土 紫色土 黄棕壤 石灰(岩)土 新积土 棕壤 粗骨土 红壤 黄褐土 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XX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XX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
XX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但XX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清楚显。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XX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
分析工程 土层厚度(cm) 物>2mm石砾〔%〕 颗粒组成 2~0.2 理 (粒径:mm) 0.2~0.02 性 (%) 0.02~0.002 潴育水稻土 18.1 2.35 9.21 25.37 36.76 淹育水稻土 17.9 / 14.66 37.74 26.36 渗育水稻土 潜育水稻土 19.1 0.77 10.32 28.53 35.10 19.9 2.27 8.82 28.96 38.96 漂洗水稻土 18.4 2.68 9.33 24.87 36.36 2
. -可修编.
. . 质 3<0.002 容重〔g/cm〕 总孔隙度〔%〕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速效磷〔mg/kg〕 速效钾〔mg/kg〕 pH 碳酸钙〔%〕 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量/100克土) 有效态锌(mg/kg) 有效态硼(mg/kg) 有效态钼(mg/kg) 有效态锰(mg/kg) 有效态铜(mg/kg) 有效态铁(mg/kg) 紫色土
28.97 1.31 50.59 2.08 0.121 0.033 1.74 3.7 78 6.3 1.78 17.64 1.109 0.177 0.165 38.44 23.58 93.42 20.07 1.31 50.72 1.34 0.083 0.040 1.95 4.3 76 6.9 2.75 14.91 / / / / / / 25.39 1.28 51.28 2.15 0.128 0.052 1.84 6.6 84 7.1 2.94 18.80 0.737 0.122 0.117 24.88 2.39 41.15 23.29 1.10 57.48 3.50 0.187 0.052 1.77 5.6 72 7.2 3.69 18.48 0.904 0.204 0.159 30.30 3.725 81.08 28.24 1.31 50.86 2.98 0.123 0.028 1.67 5.5 74 6.1 / 15.99 0.897 0.152 0.156 49.80 2.338 123.95 化 学 性 质 是XX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XX、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图1 不同海拔高度紫色土的分布面积
图2 XX市紫色土分布图
紫色土是在紫色岩风化物上形成并根本保持了母质理化性质的一类土壤,显然,紫色土具有岩性土的特点。但是紫色土成土速度快〔从岩石—风化物—土壤〕,发育进展程慢〔从饱和土—不饱和土〕,在物质、能量交换都很强烈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竟能大面积、大跨度分布,保持稳定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有很高的土壤生产率,这是一般岩性土所不能比的。正因如此,紫色土区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紫色土是XX市粮、油、果、桑、药及多种林木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开发、利用、改进、保护紫色土,对XX市经济开展具有战略地位。
紫色土是紫色砂、页、泥岩风化物,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幼年土壤。由于受母岩的影响,经及频繁的浸蚀和规堆积,使紫色土的发育形成,明显反映出生物气候对土壤性质影响小,化学风化作用微,但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土壤砾质含量高。XX市紫色土母
2
. -可修编.
. .
岩除由一局部为酸性黄沙岩外,其余绝大局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碳酸钙。虽然这些碳酸钙在含有CO2的降水影响,产生溶解大量淋失,但由于新的土壤不断堆积,所以土壤中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碳酸钙,多呈中性和碱性反响。因为碳酸钙的淋失,土壤中原生矿物的分解,粘粒逐渐增多。粘化过程十清楚显。
地貌对紫色土的形成影响也是十分深刻。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水热分配和物质移动堆积的特点,因而紫色土的形成随地貌的不同,其组合分布也不一样。在海拨1000m以上的XX区的紫色土均有酸化趋势,海拨500m以上的低山区,岩石和土壤产生酸性淋溶过程,土壤淋洗作用随高度增加而增强,pH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海拨500m以下的丘陵区,紫色泥岩发育的土壤那么为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在局部地貌中,从上到下,由陡到缓,土壤发育依次为石骨子—夹沙土—大土泥—紫黄泥〔或豆瓣泥〕—白鳝泥,前三种为物理风华为主,后一种化学风化加强。
紫色土剖面发育层次不明显,主要以耕作层—心土层—母质层为主,耕作层—母质层次之。土壤质地随母岩种类的差异而变化,由砾石土到轻粘土,以壤土为主,土壤养分除钾含量较高外,其余有机质、全量、有效养分含量均为中等,但微量元素含量低,属中度缺乏。
紫色土发育浅,土质肥沃,构造良好。土壤微生物活力强,易耕作,宜种度广,是我市主要的农业土壤资源和旱粮、多经作物以及柑桔、蚕桑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出产小麦、玉米、红苕、豌豆、胡豆、高梁、绿豆、黄豆、花生、油菜、甘蔗、柑桔类、梨类、麻类、烟草、生姜和各种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紫色土由于所处地区多为丘陵,大都辟为农地,森林覆盖低于3~ 5%,仅存在着局部散生的自然植被,因而,保水防冲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使坡土极浅薄,作物易受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生产开展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因此,实行土、水、林综合治理,坡地改梯地,治理坡面水系,兴修蓄水池,治沙凼、植树、种草、营造农业防护林,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以及合理的耕作,是培肥紫色土的根本措施。
紫色土为初育岩性土,受生物气候带的影响较小,土壤的诊断层发育明显,因而亚类的划分,主要依据成土母质的根本类型和土壤的理化属性,以土壤的pH值和碳酸钙含量作为主要分异指标。紫色风化物母质和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大于3%,pH值大于7.5,划为石灰性紫色土亚类;碳酸钙含量1~3%,pH值6.5~7.5,划为中性紫色土亚类;碳酸钙含量<1%,pH值小于6.5,划为酸性紫色土亚类。紫色土的亚类并不是紫色土发育的分段,主要反映由于母岩沉积时期形成的岩性差异而带来土壤性质的差异。土属的划分主要依据:(1)紫色母质的性质差异,如泥岩、砂岩、砾岩及组合特点;(2)紫色岩的沉积相和古水文差异,如古气
. -可修编.
. .
候、古水文使母岩发生先天的氧化、复原、淋洗和沉积差异,致使颜色表现为红棕、棕、灰棕的变化,其土壤属性,特别是生产性能也不一样;(3)特殊的成土因素,如气候〔降水〕导致母质特性发生某些变化〔如碳酸钙含量和pH值〕,使形成于同一岩群的土壤而性质各异,如脱钙紫泥,酸化紫泥。
新积土土类
面积为12855.88 hm,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6%。新积土是由河流流水沉积物或山丘、河谷低处的洪积物和堆积物发育而成,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气候类型多样,而且由于河流源头和流经地域的地质、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沉积物质十分复杂。因而成土母质的来源深刻地制约着新积土的属性。XX市的新积土主要分布于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沿江沿河阶地上,绝大局部已开辟为耕地,是肥力水平较高的农耕地。
由于新积土母质来源于河流沿岸不同的土壤母质,其不同的土壤母质影响着新积土的性质,即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发育不同的土壤。但一般来说,组XX较复杂,沉积层深厚,几米至十几米。由于受河水流速的影响,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影响表现明显。距河床远近不同,由近到远,由粗变细,土壤一般为轻壤至中壤,在屡次沉积和流水分选作用下,土壤成层性和成带性十清楚显。这类土壤剖面多为耕作层—心土—母质,其犁底层表现不十清楚显。
新积土母质组成复杂,其土壤颜色多为灰棕、紫棕色、黄色,养分较为丰富,土壤中不仅钾、钠、钙、镁等金属元素高,微量元素也常比一般土壤的平均含量高。在农业利用上耕作容易,土壤湿润抗旱性较强,所处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宜种性广,是我市粮经高产优质的高产旱作土。但这类土壤,特别是处于河床较近的土壤易受洪水冲刷,形成不稳定因素。
新积土按照物质沉积过程的差异划分为新积土和冲积土峡两个亚类。 红壤土类
面积为20216.92hm,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24%。红壤是由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而成,是古生物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这类红色粘土在近代生物气候和水文作用下,土壤向黄壤方向发育,属于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性质介于红壤与黄壤之间,所以在分类上那么根据附加黄化成土过程,归入黄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秀山县中部、酉阳县西南部的海拔300~500m的坝区和槽谷区。
XX市红壤是由第四系红色粘土母质发育而成,是古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在这类红色粘土母质上当前除具有生物积累外,还在进展脱硅富铝化过程,所以它既具有古生物气候的残
22
. -可修编.
. .
留特征,又承受近代富铝化过程的影响,在此过程中,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遭受淋失,粘粒与次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聚积。主要粘土矿物为高岭石及水铝矿。农业利用方式为小麦〔油菜〕,玉米间花生、红苕,多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XX市红壤地处黄壤带中,在近代生物气候和水文作用下,土壤向黄壤方向发育,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性质也介于红壤与黄壤之间。在分类上,根据附加黄化成土过程,归入黄红壤亚类,亚类下分为黄红泥土一个土属。
黄红泥土土属:地形为XX中部和中下部的缓坡部位。母质较为复杂,主要有辉长岩、玄武岩、花岗岩、粉砂岩、砂岩、泥质页岩、石英闪长岩、千枚岩等残坡积物。
黄红泥土的土层深厚,但耕性较浅〔14~20cm〕,质地粘重,少数土壤含有砾石。剖面层次构造及颜色分异明显,呈A— B—C构型,有一定的淋溶作用,酸性或微酸性反响。土壤中氮、钾养分处于中上水平,磷素较低,尤以速效磷贫乏。粘土矿物以2:1型为主,阳离子交换量较高,为15~22me/100g土,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好,肥效慢而久长。由于灌溉条件差,一般一年一熟,施肥管理水平较低,作物产量中等,玉米亩产200~250kg,马铃薯、甘薯、地瓜亩产1500~2500kg,小麦50~100kg,烤烟200~250kg。要提高黄红泥土的生产能力,应大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加深耕层,实行轮、间、套种豆科作物,施用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
黄壤
黄壤是XX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为 2371750.39hm,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 <1500m 的低、XX及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其中以海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积最大,占黄壤总面积的75.22%。黄壤是XX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
黄壤具有明显的发生层次,其农业土壤剖面构型为耕作层—心土层—母质层。自然土表层有10~30cm的未分解或半分解枯枝落叶腐殖质层,其下为粘重、紧实的淀积层,颜色为黄至棕黄色。黄壤的有机质随植被类型而异。在自然土中,有机质由于腐殖质层存在,可高达5%以上,但心土层那么迅速降低,耕作黄壤随熟化程度提高而增加。氮、钾含量均属中等水平。在农业土壤中大局部磷以闭蓄态存在于土壤中,使绝大局部黄壤速效磷低于10mg/kg,是典型的缺磷土壤之一。由于土壤淋溶强,盐基饱和度低,土壤酸度大。绝大多数黄壤pH值小于6.0。
黄壤是XX市山区的主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林业基地。农作物主产玉米、小麦、
2
. -可修编.
. .
红苕、土豆和多种蔬菜以及茶叶。自然林被为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次生林被主要为马尾松、松木、香樟等乔木林和种类繁多的竹林、灌木、草本植物,同时林下附生多种药材。黄壤具有过粘、过沙、过酸三大特点。耕作土壤具有瘦、冷、湿和特别缺磷的共性,因此在黄壤上种植玉米、小麦常出现红苗现象。当前黄壤最主要的问题是植被破坏,迹地和蔬林地比重比拟大,水土流失严重,土性多显贫瘠。
根据发育阶段,黄壤划分为黄壤、漂洗黄壤和黄壤性土三个亚类。 黄棕壤土类
面积为651081.2 hm,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90%。集中分布于海拔1400m-2100m的XX上。黄棕壤在我市属山地垂直地带性土壤,它在温凉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生成发育的,土壤具有弱度的脱硅富铝化作用,次生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高岭石;黄棕壤还具有明显的淋溶作用,碳酸钙已经淋失,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呈酸性反响,土体常见粘粒下移和累积,但铁锰的淀积在土壤中那么少见和难见。成土母质为三迭系、二迭系、志留系、寒武系,奥陶系、震旦系地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砂页岩和板岩风化的坡残积物。
黄棕壤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下,具有明显的发生层次,一般有10~20cm的腐殖质层,其下为30~40cm的腐殖质浸染层,再下为心土层,土壤构造多为块状,其养分含量有机质积累多,但分解缓慢。
黄棕壤是XX市的主要林业土壤,农业耕地利用少,它不但生长着常绿阔叶及针叶混交林,而且林下还生长着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
黄棕壤按其腐殖质积累特点、土壤发育程度和侵蚀委员长的差异,将黄棕壤土类划分为黄棕壤、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三个亚类。
棕壤土类
面积为116871.63 hm,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2%。棕壤过去又叫棕色森林土,这是对温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森林土壤的统称。但在划分了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类之后,棕壤仅限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的地带性土壤。棕壤在XX地区的土壤垂直带中,一般为最上端的土壤类型,其下多与黄棕壤相接。棕壤分布的高程为海拔2000~2700m,主要分布在城口、巫溪等县。
棕壤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其次为松栎混交林。阔叶林树种主要有红桦、栎类、山杨、多种槭等;针叶树种主要有高山松、华山松以及少局部紫果云杉、巴山冷杉等。原始植被破坏后,取而代之的为灌丛或人工松林。林下灌丛的主要树种是卫茅、忍冬、杜鹃、绣
22
. -可修编.
. . 线菊、花楸、蔷薇等。
棕壤的成土母质以变质岩、砂板岩类为主,其次为灰岩、泥页岩、花岗岩等残坡积物,在沟谷地带有零星的冲洪积母质。砂岩、泥页岩发育的棕壤土层较厚,粘粒和粉砂含量较高;板岩类发育的棕壤粘粒含量较少。但由于棕壤分布地势高,除生物气候因素外,土壤属性受地形、母质影响也十清楚显。
棕壤地表枯枝落叶来源较丰富,在湿润和干冷交替作用下,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腐殖质的形成,未耕垦的棕壤都有明显的枯枝落叶层和较薄的腐殖质层,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大于5%,最高的可达14%,但腐殖化程度比黄棕壤低,未分解的腐殖质残体较高。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为0.69,碳氮比值大于10。
棕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富含钙镁等盐基物质,经腐解淋溶聚积于腐殖质层。在腐殖质层以下,钙镁等盐基淋渗现象明显。同时,铁、锰在剖面中有移动聚集的趋势,心土层有一定量的铁、锰胶镆,但不及黄棕壤明显。棕壤的粘土矿物类型以蛭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其次为蒙脱石、高岭石。棕壤的水解酸含量较低,多为0.3~3me/100g土,盐基饱和度一般大于70%。
在棕壤剖面中,粘粒在心土层有明显的聚积作用。由于受到母质类型的影响,一般由砂岩、砂板岩、泥质页岩类发育的棕壤,石砾含量较低,粘粒含量较高,为20~30%,粘粒在心土层的聚积作用明显;由碳质板岩、黑色千枚岩类发育的棕壤,土体中石砾含量较高,土壤表层粘粒含量很少,为5~15%,中下层粘料含量略高,为10~20%,心土层有粘粒聚积的趋势。
按照淋溶作用的强度和土壤发育程度的差异将棕壤土类划分为棕壤、棕壤性土二个亚类。
黄褐土类
面积为81491.40 hm,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99%。黄褐土处于黄壤和黄棕壤分布地带,只是由于富盐基的黄色粘土母质影响及局部地形的变化,导致水、热条件出现差异,使黄褐土分布区域气候相对枯燥。该类土壤在原有的土壤分类系统中,一局部划归黄壤,一局部划为黄棕壤,但其富铝化程度、酸碱度指标与黄壤明显不符,又有别于黄棕壤,接近于北亚热带的黄褐土,因而划分为黄褐土土类。黄褐土主要分布在长江的XX至巫山段两岸,海拔600~900m的中切割XX中下部。
黄褐土剖面中硅、铁、铝没有明显的移动现象,富铝化特征不明显,粘粒硅铝率都在
2
. -可修编.
. .
3.2以上,铁在游离度一般只有30%左右,大低于黄棕壤和棕壤〔铁的游离度为40~70%〕,土壤盐基交换量较高,盐基饱和度在90%以上,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粘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为主,蛭石、高岭石次之,绿泥石很少。这些都说明了土壤的弱富铝化、弱淋溶特征,说明土壤处于脱钙阶段的发育特点。
表1 黄褐土典型剖面理化性状
物理性状 层次 深度 (cm) 颗粒组成(%) 〔粒径:mm〕 2~0.2 11.99 9.73 / 有机质 (%) 1.36 0.61 0.2~0.02 11.00 10.49 / 0.02~0.002 47.87 37.95 / <0.002 29.07 41.83 / 质地命名 粉砂质粘土 壤质站土 / 容 重 3(g/cm) / / / 总孔隙度 (%) / / / A B C 0~25 25~64 64以下 碳酸钙 (%) 10.62 4.69 化 学 性 质 全氮 (%) 0.077 0.048 全磷 (%) 0.093 0.037 有效态(mg/kg) 全阳离子交换量 钾 毫克当量/100(%锌 硼 钼 锰 克土 ) 1.85 2.21 18.57 21.83 0.46 / 0.11 层次 pH 铜 铁 A B C 8.2 8.4 8.1 0.87 5.83 注:采自奉节县白帝乡凉水村,海拨130m,长江河谷二级阶地,母质为第四系晚更新统黄色粘土、亚粘土。农业利用主要为小—玉米套甘薯或小麦—甘薯。
黄褐土划分为黄褐土和黄褐土性土两个亚类。
. -可修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