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这与人民币汇率低估不无关系。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资源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内政策环境趋紧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效应,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的影响,在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将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升值。无论是在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还是在现实基础的层面上,人民币升值都会影响我国物价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阐述影响未来物价水平的因素,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分析,最后提出应对策略。该研究对分析当前我国经济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折射到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从中国现今的经济状况中就能发现人民币如此升值的一系列原因。
1、贸易顺差较大。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情况,而我们知道,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时,该国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即外汇供大于求。这时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所以, 贸易顺差较大是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
2、从理论上讲,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纸币所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在其他国家货币所实际代表的价值量不变的条件下,要兑换同等数量的外国货币,会付出更多的本币,从而外汇汇率上涨。虽然国家从某种程度上不承认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而这些年物价的普遍上涨的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摆在眼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而中国現正
就处于这种情况。
3、世界上各大国家都对中国这几年来经济形势十分看好,认为中国经济必定发展良好甚至快速发展,而正是这么一种心理趋势的使然,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预期某种货币不久要升值,一定会大量地抢购这种货币,使其汇率的上涨。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象征么?
4、各国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当一国利率提高时,一方面可吸引外资流入,使该国的外汇供给增长,另一方面又会引起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使外汇汇率下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5、人民币升值还有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即是美国经济的萧条。
二、影响我国未来物价水平的因素
1、要素市场结构因素变化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农民工工资总水平的上升,而务工的农民工工资增长还将推高务农的农民工工资的增长。由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速度大大地低于工业,务农的农民工工资的增长,推动农业成本的提高,必然要转嫁到农产品价格上。因此,务农的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将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
(2)土地市场与土地成本。随着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土地价格向反映土地供需状况的均衡价格方向回归是一个大趋势。其结果是土地价格将会不断地提高,而且这种
价格的提高是在土地供给刚性条件下发生的。在土地供给刚性的条件下,对土地需求的扩大,必然引起土地价格的持续提高,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国际市场因素。中国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为推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大国,对资源供给的控制能力还很弱,定价主导权基本上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国际资源大国手中,中国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境况,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转的。
2、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制度。劳动力成本即实际工资率提高及其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也是长期的。而且,这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也是政府要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做的事情。要想缩小收入差距,普通劳动力的工资上涨率就不能长期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2)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随着中国政府对“两高一资”产品政策控制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的外部成本将会内化为企业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环境和资源成本的上升空间将很大,这种成本提高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在不久的将来,环境和资源成本的提高可能是导致物价持续上涨的最重要的因素。
(3)价格管制制度。在价格管制下,物价上涨是潜在的,表现为需求压力。价格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在短期内有抑制价格上涨的作用,但同时会产生长期需求压力,形成推动价格 持续上涨的动力,因此,这种需求压力不可能长期不会作用到价格上,因为这样做社会所承受的资源错配代价太大。
三、人民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本来能够降低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更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导致国内物价的下跌,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
1、人民币升值直接体现在币值上影响国内物价
价值是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或属性,也是商品区别于产品的一个本质特征。因此,价值的产生与商品的产生有关,“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于商品的价值是无法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和商品交换关系同始终,它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消失而消失。所有进入交换的商品都包含着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并指出这个共同的东西,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但当今社会表现商品价值的是货币,当某种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出来时,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在简单商品流通中,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人民币升值间接体现在供求上影响国内物价
长期以来,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价格相对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抑制出口。国内市场供给就会增加,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市场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当供过于求时,市场呈现“买方市场”,商家为了销售商品,为了与同类商品竞争,必定降低价格。如此一来,国内物价在各个商品领域呈现下跌的情况下,必定有助于抑制和缓解通货膨胀。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主
要原因在于国内重要商品原材料都来自国际市场,由于美元出现持续疲软,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跟着疯狂上涨。这些原材料的上涨幅度都超过了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导致国内物价会持续地攀升。在资本市场供求方面,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国际游资的巨大套利空间,吸引更多的非直接投资的短期资本流入,制造更大的外部不平衡,增加对地产、股市等的投资和投机,甚至会制造虚假繁荣和泡沫,误导经济向非理性方向发展。在国际游资的“挤出效应”下,人民币升值所冲击的往往不只是资产价格,还会引发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3、人民币升值最终体现在成本上影响国内物价
由于很多进口产品的成本在提高,人民币升值对于降低进口成本、缓解输入型通胀是有用的。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本可以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但是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大超过人民币升值幅度,直接导致的还是国内依靠国际市场原材料的企业成本增加,削弱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发展优势。此外,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可能进一步带动生产下游领域的价格上涨,如原油、大豆和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可能带动石油、天然气、钢铁、汽车、建筑、交通、饮食等等涉及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消费成本的增加,最终推动物价上涨。
四、应对策略思考
1、要加速人民币升值,要加速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
2、要保持股市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环保、资源能源成本,迅速出台鼓励企业、个人对外直接投资优惠政策;
3、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商业银行过剩流动性;
4、从近期来看,缓解升值压力的核心是要缓解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具体可以适当提高企业和个人持汇量,适当增加进口,平衡国际收支;加强对外汇流入资金的监管,堵住国际投机资本进入我国的各种渠道;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抑制通货膨胀。当人民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进而导致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5、从长远来看,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灵活的、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健全外汇市场,使人民币汇率有序规范地形成,坚持稳定的汇率走势,增加汇率政策弹性。改革现行储备制度和储备政策,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进口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减少外汇储备;增加企业和个人持有的外汇,减少国家的外汇储备等;运用市场机制缓解由外汇储备增加所引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问题。
6、主动采取措施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坚持外贸综合平衡政策,适当增加进口,尤其是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仪器的进口,带动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也可适当增加石油、矿产品等战略性资源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美元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通过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与投入等措施,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成本,达到改善贸易失衡、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出口企业逐步改变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格局,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五、参考文献
[1] 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谢云.浅析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金融经济,2007,(18).
[3]张婷婷.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5,(5) .
[4]张宗成.我国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实施及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6,(7) .
[5]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世界农业》200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