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5期 2010年5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01.24NO.5 May.2010 ‘‘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徐美娜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维果茨基是苏俄早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 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发展。在该理 论的影响下,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以及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等层出不穷,对教育教学 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影响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10}05—0015—04 维果茨基(L.Vygotsky,1896~1934)是苏俄早期一位杰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是在处理教学和发展关系 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社会建构主 问题上的一大突破。当时在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上占统 义理论的先驱,被认为是2o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 治地位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把教 一。在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不可 学与发展当作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教学似乎只是附加 估量的精神财富,为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 在成熟之上的观点;另一种是以詹姆斯和桑代克为代表的 献。维果茨基一生著述186余种计200万字,他的研究涉 把教学与发展两种过程等同起来,混为一谈的观 及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其中在智力发展与儿童思维的研 点[3](m 。维果茨基则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两个相互影 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 响、相互依赖的过程。教学与儿童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 “文化一历史学说”(culture—history theory),提出了教学与 应,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并确定儿 智力发展关系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系统的和自觉 童的发展水平。在维果茨基看来,至少应确定儿童的两种 的学习理论以及儿童思维与语言发展的新理论。美国哲 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JL童的实 学家和科学史学家S.托尔明在1978年9月的《纽约评论》 际发展水平),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成熟;二是在成人 上发表《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一文,盛赞维果茨基。美国著 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 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为其专著《认知心理学》俄文版 发展水平)。【4 维果茨基把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定 所撰写的前言中真诚地指出:“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 义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存在个别差异和情境差异, 事认知过程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该承认维果茨基 即不同个体之间,最近发展区有所不同;在不同情境中,同 的著作对自己的巨大影响。”l1 J( 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波 —个体也可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发展水平是一 及全世界,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维果茨基研究热。在 个变动的“区段”。维果茨基还由此提出了“教学最佳期” 中国,1998年10月“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的成立则标志着 这一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定向于儿童思维已经成熟的 我国学者对维果茨基理论成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特征,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 度,对其思想遗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 维果 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 茨基理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运用莫过于他的“最近发展 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超出最近发展区之外 区”理论。该理论在他去世20年之后受到各国教育心理学 的教学对于儿童来说是无效的困难的;相反,降低最近发 家的关注,日益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而享誉世界,对当代教 展区水平的教学将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它重复儿童业已独 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立解决的问题。只有适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有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内涵 效的良好的o L4J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是维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 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潜在 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 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 “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 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 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_3】(H7’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 之间的差距。”它描述了儿童智力可能达到的水平。 展的前面并且引导发展;教学不能过多地以发展成熟为目 【收稿日期】2010~03—03 【作者简介】徐美娜(1979._),女,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教育心理学。 ・ l4・ 第5期 2010年5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5 May.2010 标,而要以使之成熟的功能为目标”。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可以使我们勾画出儿童最近的未来以及儿童动态发展的 者们,使他们在实践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从而 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往的情境。按 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 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通 全貌。“经验已经证明最近发展区较大的儿童在学校的成 绩要好得多”(哈佛曼,196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为对儿童施加合理的教育教学影响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 依据。同时,在实践上能够直接运用于解决儿童智力发展 的诊断问题,它既可以测试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又 可以测试儿童智力发展的潜在水平。L5 可见,最近发展区 概念的引入促进了儿童教学与发展关系的重大变革,具有 决定性的原则意义。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维果茨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心理学和教 育学并对此作了最基础的精辟的阐述。维果茨基的追随 者们发掘了这一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珍贵遗产,并把它运用 到各国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促进 下,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产生,从而对当前各 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scafolding)”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提出的教学模 式。“支架”一词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布鲁纳用 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的模式: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 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 架。支架理论假设‘6J,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 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在依赖 这些能力的活动方面设置支架,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会使任 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用 维果茨基的话说,“将外部知识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 工具。”L7 在一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开始阶段教师需要承 担大部分工作,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步撤走支架, 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支架式教学包括三个环节:(1)预热(etudes)。这是教 学的开始阶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 获得的工具。(2)探索(exploration)。教师先为学生确立Et 标,让学生探索尝试,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加以控制。此 时教师可以给以学生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解决问 题的原型,也可给学生反馈等,但要逐步增加问题的探索 性成分,逐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3)独立探索(excursion)。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 方法,独立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 问题。[。](聊 ‘ ) 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支架”是与最近发展区密切相 关的。在支架教学这一模式中,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搭建的“支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在操作上, 教学支架应该考虑学生的需要:当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 时,教师就进一步提供“支架”;当学生需要较少的帮助时, 教师就撤销“支架”,以便学生能独自完成任务。ll J( ” (二)交互式教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立启发了他的追随 过与其他学生交往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往而沟通、交 流、协调,从而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交往中发现自 我,增强主体性,形成主体意识;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合作, 学会共同生活,形成丰富而健康的个性。此外,一些西方 学者在对最近发展区进行研究中,不仅关注校内课堂教 学,而且重视学生在校外的交往。他们认为,儿童在校外 获得的经验与其在校内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是紧密相 连的。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教学中的“人机 交往”成为必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各种计算机程 序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达到他们的潜在发展。计算 机还可以消除存在于成人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同样 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参与者,所有这些参与者的不同在于他 们的理解水平各异。维果茨基认为,参与者应该共同地解 决问题以达到认知发展。而计算机可以提出问题并激励 学生为达到他们潜在的认知发展而努力。可以预见,随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交往”必将在教学中发 挥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基 于对智力的静态测量的反对,认为静态的智力测量所测的 只是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忽视了智力发展的动态性,不 能探测儿童的潜能和智力的潜在发展。最近发展区概念 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改变了了解儿童学习准备性的观念和 方法,把儿童的潜在水平和现实水平之间的距离(即最近 发展区的“宽度”)作为评价对象。因此,对儿童学习能力 的充分了解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评价。最近发展区理 论促进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激励了这一方向研 究的深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博德欧夫(Bod- o 开发了一系列程序用以评价教学中后进个体的学习 潜能,进一步验证了静态测量的不适宜性,尤其是对测验 分数较低的儿童,他设计了一个“测验一训练一测验”的程 序并将其引入评估中,用某一心理测验所得到的训练前的 分数作为儿童“目前能力”的反映,训练后的测验分数即是 一种综合反映,包含了起始能力水平、实践与特殊训练的 结果。他的研究表明,只要得到适当的训练,许多智力分 数较低的儿童也能与那些智力分数较高的儿童一样表现 出较高的学习水平,不管训练前的测验分数如何,训练后 的测验分数代表了儿童可能表现出来的学习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弗伊尔施泰因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与 博德欧夫的观点很相似,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中介学习的结 果,“中介学习就是通过有经验的成人为儿童提供训练、框 限、选择、聚焦、反馈环境经验、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4 经 ・ 】5 ・ 20 毒 月 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MaNyo.2.50 10 过中介的学习经验构成了发展的本质方面。弗伊尔施泰 因相信,后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童年阶段中介 学习的匮乏。在学习潜能评估策略中,弗伊尔施泰因也采 用了“测验一训练一测验”的程序来测量儿童的现实水平 和学习潜能,并指出:对这些测验项目进行简单训练可以 择恰当的活动目标,使学习任务的难度能处于最近发展区 以内,不至于过难或过易。再次,当学生快达到一个层次 比较高的发展水平时,教师不能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 办,也不能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置之不理,而要给学生提供 一定的教学支持。 使测验成绩得到较大提高。弗伊尔施泰因训练计划的根 本目的与维果茨基的观点是内在一致的,即通过教师的支 持性中介,帮助儿童意识到学习活动的意义,并最终通过 (二)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在 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地采用 内化提高对自己认知的调节能力。 以卢博夫斯基(Lubovskii)为代表的前苏联心理学工作 者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评估方法 运用于缺陷儿童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在一系列认知任务 中,学习障碍儿童与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起点能力并无多 大差异,他们之间的差别明显表现于从测验者提供的帮助 中获得进步的能力。学习障碍儿童与智能落后儿童相比, 他们获得较少的帮助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而且能较熟 练地将学习经验迁移到测验情境与课堂行为中。当然,普 通儿童与这两类群体相比,起始学习能力与最后的迁移水 平更高。 上述三种涉及儿童学习潜能动态评估的研究方案都 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都认为训练 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成人提供暗示或提醒以帮 助问题的解决;都提出或间接提出了从他人组织到自我组 织的内化学习理论;都指出了自我调节或自我反省机能是 良好学习和有效迁移的决定性成分。动态评估的目的在 于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终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充 分发展,它是揭示儿童学习潜能的理想工具,而这些潜能 在静态的标准测验中往往无法体现出来。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总的心理发展理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 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 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合作学 习的重要性,这些远见卓识对很多学科领域特别是教育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我国教学改革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握其最 近发展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传统教学是以学生应试为目的 的传统教授式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升学”,教学的实质是传授知识。而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 当代教学则是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 式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 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暗合。维果茨基认为,学习与 发展是~种社会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 人的。它适于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 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该对儿童进行动态 评估,对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做出准确的评价。其次,选 ・ l6・ 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完善。时至今日,因材施教 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无论古今,人 们对因材施教最本质的解读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 行相应的教育”。就是使教学的深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 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 异。而当我们通过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来透视传统的因 材施教观时,就会发现建立新型因材施教观的必要。在维 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 守、落后的,有效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发展。 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更重要 的是要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 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 展。在新型的因材施教观中,“材”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 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因此教学 应促进、引导发展。 (三)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解决 问题中学习 问题解决历来就是学习与教学理论流派所关注的重 要课题。加涅在其学习的分类中,把解决问题视为“最高 级的学习”。近年来,基于“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鼓励学 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做法日益增多。希伯特(Hiebert)等 在1996年提出了这样一些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构想:在教学 开始前,教师应先呈现给学生一些问题、两难选择或提问, 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就所学的内容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 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深层理 解,从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还提出 了“问题本位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解 决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instruction)等与传统的知识 讲授型教学模式相对立的学习与教学观。研究表明,这种 教学模式不仅引发了学生不同类型的迁移,增强了学生创 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拓宽了知 识面,学会了在小组中工作的技巧,提高了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他对心理学 和教育学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 者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重视,对各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 生了并将继续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 (下转第23页) 2()嚣辜 月 姚本先王道阳全莉娟:高等学校公共心理学研究现状的计量学分析 MaNyo.2.50 10 力量的地区分布中安徽位居第一。当前急需加强公共心 99—103. 理学的研究,并且研究主题要更多地向教学评价、实验实 [2]余祖伟.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践教学倾斜。在论文发表源上也要更广泛地在心理学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3):102—103. 刊发表,并且加强合作研究,尤其是高校之问的合作研究。 [3]唐芳贵,皮修平.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创新 [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5):161~163. 【参考文献】 [4]余益兵,葛明贵.世纪之交的中国发展心理学研究 [1]黄希庭,陈传锋,陈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 的计量学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79~83. 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The Metrology Analysis of Public Psychology Research in Colleges YAO Ben—xian WANG Dan—yang QUAN Li—juan (Anhni Normal University,Wubu,Anhui,241000,China) Abstract:We have measured 225 items of public psychology research papers indexed on China Journal Net,and the metrology analysis shows that:First,the Public Psychology research in China went into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from 1990s,and ca/ne to its peak in 1999 and 2003;but it devdoped slowly in recent years,even declined in tendency.Second,the research topics mainly focused on teaching re— form,cou舢,textbooks and teaching mehtods;hte research on teachign contents,efects,objectives,evaluation and nlode were erlatively in— adequate.Third,the papers published more on the Normal Unive ̄ity Jottmals than Psychology Journals.Fourth,the research method is rath— er single;itismoreindividualresearchthan cooperativeresearch,andmoreintemal ccopemtionin universitytha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 leges.Last,research institutes concentrated on Higher Normal Universitise;the research forces centered on Anhui province among the re・ gional distribution. Key words:Public psychology;coth' ̄c¥;current situation;metrology (上接第16页) [7]Wjnk J,tMrney L.A Vision ofVygotsky[M].Allyn and [2]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取向[J]. Bacon:A persom Education Company,2(K/2.85~115. 外国教育资料,1999,(3):45. [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 [3]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c].余震球选译.北京:人民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教育出版社,1994. [9]Valiner J,Vander R.The encoding of idstnace:the con- [4]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 ecpt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and its interpretations 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3. [z].In lloyd P,Femyhough C,LEV VySotsky Critical A88e88- [5]王光荣.维果茨基心理理论述评[J].心理学探新, ment。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1999.3—26. 2002,(4):9. [10]Brown D L,Ferrara R A.Diagnosing zones of proximal [6]Tappan M B.Socio—cultural Psychology nad Carign Ped— development[Z].In Lloyd P,Femyhough C,LEV Vygotsky Criitcal agony:Explorign Vygotsky’s“Hidden Curriculum”[J].Education— Assessment,London and NewYork:Routldege,1999.225~253. al Psychologist,1998,33(1):32—33. Vykotsky’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Its hlfluence upon Education XU Mei—na (School of Pedagoyg,La ̄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China) Abstract:Vygotsky was a distinguished psychologist of early Soviet Russia and all iintiator of hte socio—cultural historical schoo1.Hi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theory indicates two levels of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the actual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peten・ itla level of development.The theory believed that teaching should step ahead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and lead the development.Under hte influence of this theory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models such as scaffolding taeching mode1.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dynamic as。 sessment ofleamign capabilitise have been put forward one after another.It has great impact on educational and teachign practiec and has deeply enlightened us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Key words:Vygotsky;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ilfnuence and inspiartion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