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改变世界(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方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2.内容解析

本课时共安排三目的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本教案为第二课时内容。

第三目“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上一目充分论述互联网推动社会各方面进步的基础上,本目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互联网作为工具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为第二框的学习作好铺垫,而且能教给学生一种辩证思维方法。“双刃剑”是在前面两目的基础上展开的,内容主要聚焦初中学生常常面临的网络问题。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二,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其三,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教学目标

1.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 2.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3.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难点:提升辨析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展示学习目标 环节二 展示学习目标 国家反诈花教师活动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了解情 1 / 5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通过时政热点,我国花教师展示: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式宣传 环节三 探究新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环节四 2021年9月网友的日常问候语:国家反况,并回答式宣传国家反诈中心的诈中心APP你下载了吗? 问题。 行为,探究为什么要这 么做,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展示国家反诈花式宣传 网络的问题。 ①评论反诈宣传 ②直播pk反诈宣传 ③空中反诈公开课 教师具体介绍下载量 教师提问: 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它的宣传? 教师总结讲解 概括明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1.教师讲解 教师具体讲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学生认真观通过教师的具体举例讲看图片并听解来进一步理解网络信讲。 息良莠不齐。 概括明确: ①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 ②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③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④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我们要注意防范,提高警惕。 过渡:据统计,我国网民遭遇到的各类网络诈骗问题主要是这些……。 2.活动:聊教师展示图表: 学生观察图通过官方的图表,让学一聊我的经《网民遭遇各类网络诈骗问题的比例》 表,并回顾生明确受众较高的网络 历 自己的经诈骗类型,同时提高警教师提问: 历,回答问惕,并回顾自己的经历(1)你遇到过哪些诈骗? 题。 来分享,给其他同学提(2)你是如何应对的? 供一些经验教训。 教师总结: 学生观看视通过了解反诈民警的一对于我们遇到的各种诈骗行为,反诈民警可谓频,并听取天,让学生能够体会警是费心费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讲解。 察的付出,同时进一步《反诈民警的一天》,来了解一下背后的英雄的提高警惕,树立安全的付出,以及如何提高警惕。 意识,相信国家,培养教师播放视频:《反诈民警的一天》 政治认同。 教师进一步总结:识别网络诈骗的方法 概括明确:识别网络诈骗的方法: 1.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 4.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 7.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过渡:我们除了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沉迷网络。我们简单测试一下你有没有沉迷网络。 1.趣味小问教师提问: 学生放开思通过一个趣味的小问 2 / 5

探究新知——沉迷于网络影响 题 2.《失控》中2个关键字的探究——屏读(信息过载) 通过对关键字的解读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感悟当下世界是屏幕(手机)无处不在的世界,结合真是的数据信息,去感受网络信息的庞大及其弊端,让学生明白网络内容的无限性和我们自身时间精力的有限性,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要节制上网,避免沉迷。 概括明确: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这为我们带来便捷,同时大量的信息,也让我们忍受着“信息过载”的困扰。 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 一些青少年还会在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上,浪费大量时间,耽误学业。 3.《失控》教师展示过滤: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学生回顾暑通过结合暑假的生活,中2个关键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假,回答问反思自身的过程中,认字的探究—教师提问: 题。 识到无效的上网,碎片—过滤(信回忆暑假的生活,你看了什么、玩了什化地信息影响我们的思息碎片化) 么、学到了什么? 考和发展,认识到网络教师总结 的弊端,警惕自己成为信息的奴隶。 概括明确:浮光掠影地阅读,我们貌似知道的越多,理解的越少,思考的也就越少。 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 过渡:我们从信息的主人变成了信息的奴隶。 4.进一步探教师提问:当我们成为信息的奴隶的时学生思考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究“信息的候,此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回答问题 主动探寻网络让我们失奴隶”——教师总结: 去什么,自主学习得出虚拟交往而①我们失去了“视觉” 结论。 疏离了现实②失去了“聆听” 的人际关系 ③失去了“语言” 概括明确: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 3 / 5

你知道为什么地球是唯一宜居的星球? 教师简单总结: 如果你回答和我的答案一样了(回答的是WiFi),那我只能说,孩子你可能已经沉迷于网络了。 教师展示资料:《失控》简单说明 教师展示两个关键字:屏读、过滤 教师提问: (1)猜一猜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成为未来的关键字。 教师讲解词语意思: 屏读:把更多的表面变成屏幕 过滤: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资讯 教师展示屏读:我们正前往一个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 教师展示每年的信息产生数量的资料。 教师提问:你每年能看完这些信息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 路去回答。 题,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观看资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听取讲解 学生听取讲解并回答问题 通过对一本经典预测未来世界的书中的关键字,探究互联网带给我们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工作和生活。 过渡:当我们沉迷与网络的时候,危机也就伴随着我们网络走到我们身边。 环节五 1.观看视频教师抛出疑问: 学生观看视通过这个视频,让学生探究新知—感受网络神当我们在网上随便发一张照片时 频。 认识到网络上不起眼的—个人隐私秘“力量” 播放视频: 照片都能准确找到拍摄容易被侵犯 《通过一张照片分析拍摄者精确位置》 位置所在,要正视网络的力量,提高警惕。 2.教师讲解 教师继续抛出疑问: 学生听取讲回到生活实际,提醒学那么当你发送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地解。 生我们发的照片等信息址、学习等logo的照片 更容易辨别出个人信教师总结:都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息,知道网络存在着个险 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个人信息需谨慎发布,增强隐私意识。 3.探究侵犯教师展示图表: 学生观看表通过图表和学生分享,个人隐私的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 格并回答问全面了解网络中侵犯个行为 教师提问: 题。 人隐私的行为。 你知道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4.教师讲解 教师列举网络中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学生认真听通过教师讲解,明确新为 见并回答问知,同时考察学生面对教师提问: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信息被侵题。 这些行为的做法,给予犯了,应该怎么办? 学生正确的方向引导,教师总结:展示我国相关法律 增强法律意识。 概括明确:个人隐私空间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必要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五、课堂练习

1.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D ) ①网络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②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 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④正确的网上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手机不可自拔,成为新生代的“低头族”。中学生沉迷手机( B )

A.适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 B.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荒废了学业 C.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D.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

3.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图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

4 / 5

的同时,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省地各级公安部门多次发布信息提醒:个人信息需谨慎发布。对此,我们应该( D )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上网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 ④依法律已,尊重他人的隐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周末的时候,请同学们记录一下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统计自己一天的学习、娱乐等活动时间。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