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秋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来源:东饰资讯网
.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困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傲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选自)

美字体

赏美文 流泪的滕王阁 今 人 不 见 古 时 月 , 今 月 曾 经 照 古 人 。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滕王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1页

.

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语文网,有删改)

序诗风波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己宿构的诗,王勃是抄袭自己的,是偷背出来的!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吴子章羞赧而退!

(选自百度百科)

2页

.

我站在滕王阁里,七月的南昌竟下起了雨,阁外的长江和着雨声,如唱,如泣,如吟!那雨声缠绵着我的思绪,那思绪里有着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夹杂着我的爱惜、惋惜和遗憾。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仕途不顺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一路上风餐露宿。当张灯结彩的滕王阁映入眼帘时,他将他的愁苦,他的愤懑,他的怀才不遇,连同那满腹的经纶,一并揉入了《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里,又饱含了他多少心酸;“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里又有多少南昌的清山秀水。我读着、吟着,深深地爱惜着那篇华美的《滕王阁序》,道尽了南昌故郡里的美景,诉尽了王勃心中的抑郁,扬名了滕王阁,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坛!

(选自小荷作文网)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俨骖

于上路

B.云销雨霁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所赖君子见机

解析:A项,“俨”通“严”,整齐。B项,“销”通“消”,消散。D项,“机”通“几”,细微的征兆。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谏太宗十思疏》 .

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旧有的。B项,名词,声望/动词,指望。C项,形容词,高贵的/形

3页

.

容词,盛大的。D项,动词,写/名词,一种文体。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 B.奉宣室以何年 C.怀帝阍而不见

D.望长安于日下

解析:C项是被动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D两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多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 .C.于是其诗益工 .

穷:尽,完 工:工整 没:淹没,遮掩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解析:C项,工:精妙、工妙。 答案:C

4页

.

5.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②说的是跟随大将北征,⑥是说颜回、原宪坐守陋室,都与山水无关。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解析:A项,“非有……的人不能到达”表述与原文不符。 答案:A

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年,以例自免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

(2)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将一定会给我更多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惭愧。

参考译文:

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塘峡、滟滪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

5页

.

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制,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去了也得不到什么;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常常深感遗憾。

浙江天台籍人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因为是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颇得益于川蜀的山水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游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老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将一定会给我更多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惭愧。

三、创新语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习惯喝咖啡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喝咖啡真的可以提神吗?为什么有的人喝完咖啡就很精神,而有的人喝了却跟没喝一样?其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因。因为基因的关系,每个人大脑中的受体是不一样的。其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60岁的人大脑中的受体仅为20岁的人的三分之一不到,所以咖啡对老年人的作用往往比较小。最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会对喝咖啡的效果有所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根据横线前面“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可以推知第①空应填“更是因为……”或“还因为……”,再根据横线后面的“可是,喝咖啡真的可以提神吗?”可以推知第①空所要填写的内容。根据后面“首先”“其次”“最后”等内容可以推知,第②空所填语句是对后面内容的总领,而第②空后面讲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样”的原因,据此可以推知此空应填“喝咖啡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一个60岁的人大脑中的受体仅

6页

.

为20岁的人的三分之一不到”可以推知第③空应填“年龄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类的句子。

答案:①更是因为咖啡可以提神醒脑 ②喝咖啡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年龄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