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损伤论文
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校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损伤程度多数为中度损伤,而且损伤部位多发生在踝关节,其损伤的性质多数为拉伤,损伤的原因多数为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对抗激烈。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性质﹑损伤部位等,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预防措施,以保证学生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为提高我校学生篮球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篮球;运动损伤;专项能力
篮球运动作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是一项身体素质、技巧、智力为一体的紧张、激烈的并直接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它的技术动作包括跑、跳、投等基本技术必须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完成各项技术动作,是一种瞬息万变的运动。因此,在篮球运动中损伤是难免的,而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治疗更为重要。而运动损伤也是在各种体育运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的,它是从创伤外科学中分出的一门科学,运动损伤与劳动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体育运动训练安排、运动项目、技术动作、运动训练水平、身体状况、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等
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运动损伤较为常见,特别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更高,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会使他们的锻炼意志大大减弱,从而就因此再也不去参加锻炼,身体素质减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校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资料,探讨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办法,以保证学生学习、篮球训练的正常进行和促进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
1. 运动损伤的病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结果符合要求,然后对所有受过伤的学生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在60名学生的问卷中,46名学生共发生72次运动伤害,另14名学生没有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发生率为76.7%,人均1.56次。从表1可以看出急性损伤占40.0%,慢性损伤占60.0%。慢性损伤为微细损伤积累或急性损伤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或没有治疗而导致的慢性运动损伤。由于有些学生及教练对运动医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充分、运动量掌握的不当、准备活动﹑整体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过大,以及准备活动和基本部分衔接方式不当,最后导致了运动损伤。此外,还包括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 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
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严重损伤。以美国运动损伤报告系统(NAIRS)标准规定:7d 内能恢复的损伤属轻度损伤,8-12d 恢复的为中度损伤, 21d以上才能恢复的损伤为严重损伤。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学生中出现严重损伤10人次,占损伤总数的13.9%,中度损伤47人次,占损伤总数的65.3%,轻度损伤15人次,占20.8%。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高速度、高强度、强对抗的极限运动,它的运动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和篮球爱好者有受到损伤的潜在危险。还有就是由于在篮球项目中需要调动的肌群比较多,需要的力量也比较大,而一些小的肌群在没有充分调动时,它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一旦超过了它所能承担的负荷,它就可能引起肌肉被拉伤。且大多为中度损伤。 3. 受伤的部位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踝关节损伤最多达17人次,占总数的23.6%,其次是腰关节损伤达14人次,占总数的19.4%,膝关节损伤达11人次,占15.3%,大腿达8人次,占11.1%,足部达1人次,占1.4%,肩部达7人次,占9.7%、小腿达5人次,占6.9%﹑腕关节达8人次,占11.1%﹑其他部位达1人次,占1.4%。下肢关节和腕关节损伤出现较多,由于在跑动过程中,对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要求较高,如果学生的腿部力量不足或柔韧性较差,在训练中不能及时适应运动的强度,那么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还有很多学生不是很了解运动训练
的常识,容易模仿其他学生﹑老师训练,而不是去细心研究篮球运动的特点,有目的的加以改进提高,这样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 受伤的性质
从表4可以看出,在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性质的调查中,主要是擦伤、肌腱和肌肉损伤﹑软组织挫伤,分别占34.7 %、25.0%和19.4%;其次为关节韧带损伤﹑脱臼﹑骨折,分别占12.5%﹑5.6%﹑2.7%。这与篮球运动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篮球运动主要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训练的场地面积较开阔且粗糟,队员之间时时都有身体接触,在运动中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引起摔倒、碰撞,引起擦伤,但其属于轻度损伤,对继续运动影响不大。而肌腱和肌肉损伤、软组织损伤也较多,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肌肉无法适应运动的强度,而出现运动损伤,这种损伤比较严重,一般不能继续运动,对健身、训练影响较大,有时还可能导致很长时间都不能再继续运动训练。 5.受伤的原因分析
关于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对预防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有重要性的意义。从下表我们可以得出,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场地原因、心理状态不良和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对抗激烈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
从表5可以看出,由于对抗激烈造成运动损伤的有15人次,占总数的20.8%;技术动作不合理造成运动损伤的有9人次,占总数的
12.5%;准备活动不充分为13人次,占总数的18.1%;疲劳造成运动损伤的有11人次,占总数的15.3%;场地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有3人次,占总数的4.2%;心理状态不良和身体素质差造成损伤的各为10人,占总数的13.9%。
(1)练习过程中技术动作掌握不正确
练习过程中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未形成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存在缺点和错误,这类错误的技术动作,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因而易造成运动损伤。如扣篮、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不正确,可发生大腿、小腿肌肉拉伤,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或骨折,以及膝外侧滑囊炎和足部腱鞘炎;转身等动作不正确,可导致腰部和膝关节扭伤;运球技术动作不正确易导致肩、肘部肌肉和韧带拉伤;抢断球、接球中由于手型的不正确,就容易引起手指关节的扭伤或挫伤等。
(2) 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在赛前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人体机能隋性,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从而缩短人体对运动的适应过程,。教练员要对学生的准备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并经常教育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使之自觉达到活动充分的目的。如篮球中的运球,滑步防守与进攻、急停、急转、跳起投篮、盖帽等都要求处于半蹲位进行运动,而负担较重的
膝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它因休息而消退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尚未恢复,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量过大,身体已经出现疲劳,身体的功能水平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再参加竞争激烈、身体对抗性强的篮球运动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3)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差
篮球项目对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要求很高。这些素质差,表现为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整个身体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容易致伤。如股四头肌力量不足容易引起髌骨劳损;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和柔韧性差容易引起肩关节损伤;踝关节力量差,容易造成其扭伤或内外侧韧带拉伤等。
(4) 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良
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运动员心情不舒畅、情绪不高,对健身、训练或比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思想就不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容易受伤。另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胆怯犹豫、赛前过于紧张、场上心慌意乱,以及在进行关键性比赛或遇实力相当的对手时,因处于特殊的心理状态,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 6.结论与建议
1. 结论: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因人而异,在同等环境、同等强度、同等条件下,体质好的不易受伤,体质差的易受伤;发生运动损
伤的病程中,慢性损伤占受伤总数大部分。慢性损伤主要为微细损伤积累或急性损伤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或没有治疗而导致。损伤发生率很高;篮球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中,中度损伤最多,可见人们对篮球运动损伤不太重视;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绝大部分运动下肢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所以下肢关节损伤出现较多,常见的有擦伤、肌腱和肌肉损伤和软组织挫伤;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和对抗激烈。三者共占损伤总数的54.2%;
2建议: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率,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根据上述损伤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提出以下预防措施。首先,强化思想防范意识。教练员要对运动损伤造成的损失有足够的认识,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有关知识,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教给学生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提高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其次,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进行运动训练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安排训练,这样有利于训练成绩的提高同时又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三,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准备活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开始阶段,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做的好,运动过程中效果也就好,反之,异然。这样也有利于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放松活动与准备活动一样的重要,进行放松练习这样可以加
快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利于减轻身体的疲劳,防止在下一次运动中由于疲劳而造成的运动损伤。最后, 制定预防措施要根据篮球运动损伤的易发时间、种类及部位,合理制定预防措施。要加强易受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如要预防膝关节发生损伤,就要加强大腿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训练,以减少损伤的发生。要坚持全面身体训练,提高整体机能水平,结合项目特点优先发展力量素质。在发展力量时,不但要注重主动肌的训练.也不能忽视对抗肌和协同肌的训练。要训练大肌肉群,也不能放弃那些参与工作的小肌肉群的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