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_杜秀娟

来源:东饰资讯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

杜秀娟

要〕生态社会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口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马

尔萨斯人口论,认为人口、自然和社会发展是相互适应的;在发展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变换断裂的现象,阐发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解的生态维度。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人口;可持续发展;生态共产主义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002)〔作者简介〕杜秀娟,1964年生,哲学博士,鞍山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辽宁鞍山114007)。〔中图分类号〕B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12)03-0057-03〔摘

一、生态人口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口问题的关注起始于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

中指出,按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按算术理》

级数增加的谷物数量之间永远存在着不可调和的

这一矛盾构成并决定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供求矛盾,

历史。尽管有其缺陷,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将自然资源与人口之间的供求矛盾引入人类学术视野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马尔萨斯却是一个不停推动我们前进的、绝对必要的转折点。由于他的理论,总的来说是由于政治经济学,我们才注意到土地和人类的生产力,而且只要我们战胜了这种绝望的经济制度,我们就能够

”〔1〕保证永远不再因人口过剩而恐惧不安。马克思

恩格斯并没有全盘否定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是在肯定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谷物必须保持平衡的大前提下,强调使自然资源与人口增长保持动态的平衡。

针对马尔萨斯所谓人口相对于谷物的绝对过剩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口过剩不是相对于

,“要是谷物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资本的过剩

马尔萨斯不这样片面地看问题,他就会看到人口过剩或劳动力过剩是始终同财富过剩、资本过剩和地

。造成人口过剩的根本原因〔2〕产过剩联系着的”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是资本对人口和自然的掠夺

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

57,“资本主〔3〕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

。既然资本主义制度对土〔4〕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造成了谷物产量的不足,导致人地的掠夺性破坏,

口过剩,那么,从根本上消除人口过剩,就必须废除

。“瓦解一切私人利益,资本主义私有制只不过是

替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

,“只要目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而已”

前处于对立状态的各个方面的利益能够融合起来,

……那种认人口过剩和财富过剩的对立就会消失,

为土地不能养活人们的荒谬见解也就会不攻自

。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5〕破”由人口、自然和社会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才能够实现彻底的和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口与谷物同时按几何级数增长,使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持动态平衡。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利用自然科学的进步,对马尔萨斯抽象

:“我们可以假定耕的人口论进行了批判。他指出

地面积是有限的。但是在这个面积上使用的劳动力却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即使假定收获量并不是永远和花费的劳动量同比例增加,但是我们还有第三个要素,一个对经济学家来说当然是毫无意义

——科学,的要素—它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一样是永

无止境的,至少也是和人口的增长一样快。仅仅一

门化学,甚至仅仅亨弗利·戴维爵士和尤斯图斯·李比希二人,就使本世纪的农业获得了怎样的成就?但是,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也是和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样的。人口的增长同前一代人的人数成比例,而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当地球上的土地才耕种了三分之一,而这三分之一的土地只要采用现在已经是人所

就能使产量提高五倍甚至五共知的改良耕作方法,

倍以上的时候,谈论什么人口过剩,这岂不是非常

”〔6〕可笑的事情。在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应用使得资本、劳动和科学就可以使土地的收获量无限提

,〔7〕因而,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基础公式没有高”

存在的理由。

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人口控制的设想。基于对资本主义人口问题和人口规律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人口问研究,

题进行了科学预见。在1881年2月1日致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从人类自身生产必须和物质

:“人类数量增多到资料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指出

必须为其增长规定一个限度的这种抽象可能性当

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某然是存在的。但是,

个时候不得不像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样,同时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那么正是那个社会,而且只有那个社会才能毫无困难地做到这一点。在

有计划地达到现在法国和奥地利在这样的社会里,

自发的无计划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那种结果,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

”〔8〕样的措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有计划地分

配社会劳动时间成为社会首要经济规律的条件下,社会可以像对物质生产进行计划一样,进行人口再生产的计划,而马尔萨斯的道德限制为共产主义社

。“我们从马尔萨斯会中的计划生育提供了方案

的理论中为社会改革取得了最有力的经济论据,因为即使马尔萨斯是完全正确的,也必须立刻进行这种改革,原因是只有这种改革,只有通过这种改革来教育群众,才能够从道德上限制生殖本能,而马尔萨斯也认为这种限制是对付人口过剩的最容易

”〔9〕和最有效的办法。

二、可持续发展论

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

58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

的发展。这种发展观要求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的基础上,重视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它的核心就是主张在资源利用方面应对后代负责,为后代着想。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还没有可持续发展这一术语,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宝库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下简称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是有害的劳动,他反对离开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依我来说,发展来谈论劳动和生产力。他说劳

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动本身,

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这

尽管他并是从国民经济学家的阐发中得出的结论,

”《资本论》〔10〕不知道这一点。在中,马克思更加明

确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他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时指出:大土地所有者使农业人

造成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口不断下降,

业人口,由此产生在物质变换的过程中造成了“一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农业〔11〕个无法弥补的裂缝”

为例,进一步批判了资本主义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作用都不仅是掠夺

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

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

”〔12〕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马克思:“整个社揭示了土地私人占有制的荒谬性,指出

一个民族以及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会、

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

”〔13〕改良后传给后代。由此可见,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和思想:人不是自然的所有者,只是自然的利用者,自然也不是人的奴仆,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占有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善待和养护它,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要再生产自然界,使自然得以持续发展,以便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利用。由此可见,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驱。

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指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既破坏了人本身的自然,也破坏了人之外的自然,造成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这就注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即使资本主义社会被取代,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土地的可持续性关系不会随着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而自动地产生,必须对人类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革命性的转变,废除城乡之间的敌对关系,发展理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生态共产主义论

在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论时,人们往往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忘记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致性,遮蔽了共产主义理论的生态维度。殊不知,人

共及其社会都产生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

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实现必然意味着人与

重新考自然新质关系的诞生。我们从生态学视野,

察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论,不难发现,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人与人和解的自由的社会,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解的生态社会。我们可以通

《手稿》《资本论》和关于共产主义过分析马克思在

的论述来理解这一思想。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人和自然界之间、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决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

”〔14〕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在这里,最高层次的人道主义与最高层次的自然主义被当做

一回事,人道主义的实现不再意味着自然主义的被忽略乃至被践踏,而是自然主义的彻底实现即自然界不再被当做人类征服和索取的对象,而被当做自身即是目的的有尊严的存在。由此可见,马克思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统一的社会,是一个生态平衡的社会。建立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共产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提出了另一个著名的论断: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

。“合〔15〕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合理调理调节”社会的前提是“自由人联合体”

节”的规则是最佳效益及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

类本性的统一。所谓“最佳效益”的原则,即用最

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所谓“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规则,即生产和生活要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要以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平衡为目标,不能盘剥和损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用今天的话来说,对于最佳效益与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统一,就是经济增长与改善环境的统

这正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原则。一,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人与人和谐的自由社会,而且还是人与自“和解”的生态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然

与人关系的和解,人类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具有了全新的性质。一方系,面,自然界不再作为盲目的力量与人们相对抗,而是被联合起来的人们所认识和控制,成为人的自由创造的基础;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界实现了真正的

人与自然的和解。随着人与人的对立关系的终结,

对立也失去了理由,二者将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统

人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完全、一。到那时,

充分地考虑到人类活动的长期或更长期的影响,实

。“需要和享乐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而自然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性质,

”〔16〕的纯粹的有用性。自然界对人类来说不再是

纯粹的资源仓库,而是作为目的性存在受到人的尊

“美的尺度”重,人类将按照来守护自然。

从现代生态理论视角来审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仍然是深刻的。梳理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5〕〔6〕〔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1956年,民出版社,第616-622页。

〔3〕〔4〕〔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1972年,552-553、552-553页。社,第69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1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145-146页。

〔10〕〔14〕〔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1979年,120、125页。社,第55、

〕〔13〕〔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1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1974年,875、926-927页。社,第916-917、

【责任编辑:李凡】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