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圆】(P.33)书证一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0三回:“解将下来,已经是笔直挺硬的了,舌头吐出了半段,眼睛睁得滚圆。”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新近一个贩珍珠的客人来,我换了他有半斤,都是豌豆大滚圆的珠子。”
【滂泽】(P.36)释义“大雨”之书证引唐僧鸾《苦热行》:“不发滂泽注天下,欲使风雷何所从?”按:书证可提前。北齐魏收《魏书·王肃传》:“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满月】(P.58)义项二“婴儿出世满一个月”书证一引《北齐书·恩倖传·韩凤》:“男宝仁尚公主,„„其公主生男昌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按:书证可提前。北齐魏收《魏书·石文德传》:“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民皆送至河上。时式子宪生始满月。”
【满面春风】(P.60)书证一引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按:书证可提前。宋程节斋《沁园春·贺新冠》:“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人都羡,是君家驹子,天上麟儿。”
【满门抄斩】(P.60)书证一引鲁迅《呐喊·药》:“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告官,连他满门抄斩。”按:书证可提前。清《七剑十三侠》第六回:“那徐庆原系是个宦家公子,乃唐朝徐勣的后裔。他的父亲身立朝纲,为官清正。与那伍氏兄弟,乃姑表兄弟。只因天熊父母早亡,他父亲把二个外甥抚养成人,所以自小同在一处。后被奸臣陷害,假传圣旨,把徐家满门抄斩。
【满腹狐疑】(P.63)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公子听如此说,便不好问,只是未免满腹狐疑。”按:书证可提前。《红楼梦》第一一六回:“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是何人?’晴雯道:‘此时不必问,到了那里自然知道。’”
【漫天匝地】(P.85)书证一引《随园诗话》卷一引清魏允迪《咏山中积雪》:“寂寞山崖更水滨,漫天匝地白如银。”按:书证可提前。《随园诗话》是清代作品。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四首(之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漫天要价】(P.85)书证引《人民日报》1981、2、11:“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按:书证可提前。清《镜花缘》第十一回:“唐敖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
【漫天盖地】(P.85)书证引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只觉得冷凄凄的外围掩抑他的个性,渴望和润的幻想虽充满了他的内力,究不敌漫天盖地宇宙的伟力。”按:书证可提前。清《说岳全传》第二三回:“半山里树顶上,胡先看见岳统制败回,后边漫天盖地的番兵赶来。”
【漫不经心】(P.86)书证一引郭沫若《文艺论集·佤特·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满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按:书证可提前。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独亮自以生长明公之里中,友尝拜伏门下,不可谓无一日之雅,则于明公之举动,乌能满不经意于其间!”此词几可上溯700年。
【漫散】(P.88)义项一之书证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豆》:“种茭者,用麦底一
亩,用子三升,先漫散讫„„”按:书证标点有误。句中应标点作:“种茭者,用麦底,一亩用子三升。”此句是说“种茭”应用“麦底地”,每亩用种三升,但并不是说只能用“用一亩的麦底地”,用三升的种子。《齐民要术》中多有“一亩用子一升、用子二升”等叙述,可见此处之误。
【渗凉】(P.115)书证引李若冰《在柴达木盆地》:“我转着看了一阵,觉得身上渗凉渗凉的,就走进帐篷里去了。”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周景杨,也避不得内外,急跑进来,叫:‘快拿盐来!’使水泡了浓浓的盐卤,用鸡翎醮了,扫在烧的疮上。狄希陈觉得通身渗凉,略可禁受。”
【洁白】(P.116)义项二“纯净的白色”之书证一引《陈书·高祖纪下》:“仙人见于罗浮山寺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按:书证可提前。南朝的陈建于公元557年,灭亡于589年,《陈书》更是晚至唐朝才成书,故用例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六七日,水微臭,然后拍出,柔韧洁白,大胜用灰。”又同篇:“捣小豆为末,下绢筛,投汤中以洗之,洁白而柔韧,胜皂荚矣。”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上》:“帝生而洁白,有异姿,襁褓岐嶷,长而渊裕仁孝,绰然有君人之表,显祖尤爱异之。”
【牛性】(P.229)释义“喻指人的倔强执拗的脾气”后引于敏《老杜和助手》:“两人都是牛性子,都是有话憋在肚里。”按:书证可提前。明《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再三劝住,你可趁满月,快快去教女儿,不要作梗。财主是牛性,一时间真要翻过脸来,你可吃得这场官司。”此例早约300余年。
【物品】(P.253)书证一引《通典·食货九》:“既欲均齐物品,廛井斯和,若不绳以严法,无以肃兹违犯。”按:书证出处可提前。《通典》为唐代杜佑所作,历述前代经济问题,而“物品”所引之言,原出自北齐魏收所编著的《魏书·食货志》中,杜佑只是转述而已,应直接标作《魏书·食货志》即可。
【牵疾】(P.273)释义“带病,染病”书证一引《北史·司马膺之传》:“膺之时牵疾,在外凭几而坐,不为动容。”按:书证可提前。《北史》为唐人所撰。南朝沈约《宋史·谢弘微传》:“东乡君葬,混墓开,弘微牵疾临赴,病遂甚。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犒军】(P.287)书证一引《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行密因犒军擒霸族之,得其兵数千。”按:书证可提前。《新五代史》为宋人所作。北齐魏收《魏书·屈遵传》:“师次和龙,冯文通致牛酒以犒军,献甲三千。”
【手足异处】(P.296)书证一引《史记·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按:书证可提前。《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一言而不听,一事而不行,则陵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
【手长】(P.296)书证一引《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况且这万把银子都是面子上的钱;若是手长些,弄上一底一面,谁能管他呢?”按:书证可提前。明《型世言》第六回:“打听得县官是个掌印通判,姓毛,极是糊涂,又且手长。”
【手疾眼快】(P.299)书证一引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他非常的后悔,没能送殡送到地土;多一个人,说不定也能手疾眼快的救了钱太太。”按:书证可提前。《西游记》第二一回:“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力壮身强。两家舍死忘生战,不知那个平安那个伤。”
【手势】(P.302)义项一引徐迟《不过,好日子哪天有?》:“其中除了许多术语、引
用语,还有洋文。还有动人的手势。”按:书证可提前。明周清源《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载幽期》:“俺不免像小孩童书房中读书‘图夜散书堂’,快做个手势像车水、纺砖儿的光景,速速的把日月催趱将过去,便转眼间就是五年,少不得有相逢之日。”
【手铐】(P.303)义项一引杨匡满郭宝臣《命运》:“他带上手铐以后,没完没了的审讯和训斥。”按:书证可提前。明末《梼杌闲评》第三一回:“那万烯双手被校尉用铜手铐子扭住。不能遮挡,只得任他踢打。”
【手松】(P.305)按:无书证,只有一自造例。明《型世言》第三回:“盛氏道他手松,做人情,时时絮聒他。”又:“次日,于伦梳洗,去到盛氏房中问安,盛氏也告诉掌珠做生意手松,又做人情与熟人。”
【扎手】(P.307)义项三“犹棘手。比喻事情难办”书证一引《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您怕这一百两银子扎手么?”按:书证与释义不合。《醒世姻缘传》此处中的“扎手”不是“棘手”之义,而是“刺手”之义。查该书第十五回,晁家老太太藏了被通缉的要犯梁生和胡旦,晁大舍不愿意,文中写道:“晁大舍走到原先住的东书房内,叫了晁书、晁凤到跟前,说道:‘你们别要混帐,没有主意,听老奶奶的话。那两个戏子是朝廷钦犯,如今到处画影图形的拿他,你敢放在家里藏着!这要犯出来,丢了官是小事,只怕一家子吃饭家伙都保不住哩。„„如今见悬着赏,首出来的,赏一百两银子哩。你们着一个明日到城上,我写一张首状,你拿着,竟往厂卫里递了,带着人回来捉他。只咱知道,休叫老奶奶听见。就是别人跟前也休露撒出一个字来。一百两银子的赏哩!每人分五十两,做不的个小本钱么?’晁书看着晁凤说道:‘明日你去罢,挣了赏来也都是你的。不知怎么,我往京里走的生生的。’晁凤道:‘还是你去,我干不的事;先是一个心下不得狠,怎么成的?’晁大舍望着晁凤哕了一口,道:‘见世报!杭杭子的腔儿!您怕这一百两银子扎手么?’”可见此处“扎手”并非事情难办,而是怕银子扎手。而该词条义项一“刺手”引《红楼梦》例,显晚,可将该例补上。
【打下】(P.310)按:义项一“攻克”无书证。可补民国张杰鑫《三侠剑》第一回:“徐元帅姓徐名达,字国显,数百余阵打下南北两京,八黑赶元,将元太子追到天现铜桥,定大明一统华夷。”
【打失】(P.312)释义“丢失,遗失”书证一引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啊,这是要报上去的。”按:书证可提前。宋代禅宗语录中已有此词。《圆悟语录》卷二十《和灵源瞌睡歌》:“校疏亲,浑打失,瞌睡根灵莫穷诘。有人契会便同参,睡著须知更绵密。”
【打合】(P.313)义项有“融合;怂恿”等三项。按:义项可补。明《型世言》第十五回:“那人开口要三千,花纹打合要五百,后来改做三百。”另第十九回:“里边有个管家看他女人生得甚好,欺心占他的,串了巫婆,吓要送官。巫婆打合女人准与他,正在家逼写离书。”此处用例可释为“居中调和”。
【打杠子】(P.315)释义“用棍子打人,拦路抢劫”之书证引梁斌《红旗谱》三四:“可没想到,一出门就碰上打杠子的。”按:书证可提前。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刚走到一带榆树林中,忽听有人喊道:‘救人吓!了不得了!有了打杠子的了!’”
【打住】(P.315)释义“停止;刹住”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七五回:“贾珍道:‘且
打住,吃了东西再来。’”按:书证可提前。宋无名氏《浪淘沙》词:“水饭恶冤家,些小姜瓜。尊前正欲饮流霞,却被伊来刚打住,好闷人那!”
【打抢】(P.328)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一0三回:“他跑进来不是要打抢了么?”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他家晁奶奶见在,你们分罢了,如何来打抢?如今大爷这等严明,还要比那尝时的混帐,任你们胡行乱做哩!”
【打雷】(P.328)按:无书证。《警世通言》第四十卷:“孽龙呼风不得,就去叫雷神打雷。谁知那雷神遵了吴君的符命,半下儿不响。”
【打趣】(P.331)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二一回:“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就敢说你了?”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众人倒仔细听他说了半日。一人道:‘这是笑话儿!是打趣张天师符不灵的话!’卖猫人绷着脸说道:‘怎么是笑话?见在翰林院对门子住,是翰林院承差家,有招对的话。’”
【打鼾】(P.335)书证一引鲁迅《呐喊·阿Q正传》:“他飘飘然的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照例应该躺下打鼾,谁知道这一晚,他很不容易合眼。”按:书证可提前。明《型世言》:“[董文]自进房去,喜是一上床,便雷也似打鼾。”
【打扰】(P.335)义项二之书证一引何其芳《老百姓和军队·第二封信》:“当我们走进屋的时候,走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客气地说:‘打扰你们’„„”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待了一月,沈裁的婆子拿了一盒樱桃,半盒子碾转,半盒子菀豆,来看晁夫人,再三谢前日打扰。”
【扯谎】(P.370)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却不肯说出来,只是嘴里扯谎吓人。”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狄婆子说狄希陈道:‘你这个扯谎的小厮!前日那枝金耳挖子,我问你,你对着我说是二两银子换的,这今日不对出谎来了?’狄希陈说:‘谁扯谎来呀?我给了他二两银子,他给了我一枝耳挖,不是二两银子换的可是甚么?’”
【投降】(P.402)书证一引唐陆贽《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其投降人等,权与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按:书证可提前。《魏书·邢峦传》:“昔刘禅据一国之地,姜维为佐,邓艾既出绵竹,彼即投降。”
【投顺】(P.405)义项“投合;一致”书证一引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都只为我情你意相投顺,姻缘自把佳期问。”按:书证可提前。《魏书·夏侯道迁传》:“卿忠义夙挺,期委自昔。中有事因,以致乖舛。知能乘机豹变,翻然改图,奖率同心,万里投顺,远举汉中,为开蜀之始。”
【抽斗】(P.453)书证一引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在会议室的一角,放着一张黄色的书桌。里面的抽斗内,贮满了各种左倾的杂志并共产主义的书报。”按:书证可提前。明《型世言》第二五回:“前日朱玉捞得张抽斗桌,到也有五七两银子,陈桥便相帮下帖,买了个猪,一个羊,弄了许多酒,打点做亲。”
【拖拉】(P.464)释义有“办事迟缓”、“拖延”二义。按:释义可补。“拖拉”还有“不利索地穿着、带着”的意思。《醒世姻缘传》第九回:“那时小珍哥平时威风已不知都往那里去了,拢了拢头,坎上个鬏髻,穿着一领家常半新不旧的生纱衫子,拖拉着一条旧月白罗裙,拉拉着两只旧鞋。”《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方才你大奶奶穿着天蓝大袖衫子,
脖子拖拉着一根红带子,已是到了我家了。我就去。”《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有了相太爷在内照管,咱这铺子就可以照当的,叫狄管家合小大哥开着。他刘姐也不消拖拉着个孩子过江过海的跟了你去。”
【拖累】(P.466)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五十回:“秦中书听了这个话„„道:‘这都是好亲家拖累这一场,如今却也没法了!’”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白姑子凑处那应捕的盘缠,管待那番役的饭食,伺候那捕衙的比较,足足的忙乱了两个月,当不起这拖累,只得苦央了连春元的分上,与了典史,方才把番捕掣了回去。”
【拍打】(P.469)书证一引巴金《家》二八:“两人面对面地望着,下面白黄色的河水时时凶狠地拍打岩石脚。”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你前日送客,劈面打你的也是他,昨日那个鹞鹰使翼拍打李成名脸的,也是他。”
【招女婿】(P.511)按:无书证。《西游记》第八十回“我老孙一向西来,那里有甚惫懒处,似你这个重色轻生,见利忘义的馕糟,不识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绑在树上哩。”《金瓶梅》第三四回:“ 金莲骂道:‘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着做。’”
【招手】(P.512)书证一引清陈大章《九江夜泊》诗:“云中五老人,见我时招手。”按:书证可提前。明初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一回:“那和尚望空中招手叫道:‘五台山众行者、火工、人夫!我向善王太尉抄化得三千贯铜钱,你众人可来搬去则个!’”
【招兵】(P.513)义项二之书证一引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第四节:“前已电各署,非有命令擅自招兵索饷者,准其格杀勿论。”按:书证可提前。清《粉妆楼》第五八回:“米顺道:‘谅鸡爪山一掌之地,成何大事?现今各省的总督、总兵都是我们心腹,何不行文到各省去,叫他们招纳英雄好汉,军中听调?京中也挂榜招兵,等兵马一齐,大师就登了大宝,再传旨征剿罗琨,怕不一阵剿灭?’”
【招灾惹祸】(P.513)书证一引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按:书证可提前。元末无名氏《白兔记》第十九出《挨磨》:“无计解开眉上锁,恶冤家要躲怎生躲?怨我爹娘,招灾惹祸。梁上挂木鱼,吃打无休歇。哑子吃黄连,有口对谁说。”
【招风】(P.514)义项二“惹人注意而生是非”之书证一引赵树理《登记》一:“人家都说:一个马家院的燕燕,一个咱家的艾艾,是村里两个招风的东西。”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一回:“[西门庆]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学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结识的朋友,也都是些帮闲抹嘴,不守本分的人。”
【招军】(P.515)义项一之书证一引许地山《女国士》:“大兵不久要过绛州,地方官已经贴出黄榜招军。”按:书证可提前。《清平山堂话本·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十四年上,匈奴数十万入寇萧关,边廷告急。文帝下诏招军,良家子弟应募者量才授职。于山西成纪得一人,姓李名广。”
【招惹】(P.517)义项三“触犯;触动”之书证一引老舍《四世同堂》二三:“学校里的同事们都不敢招惹他,而他就变本加厉的猖狂,渐渐的成了学校中的一霸。”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晁书娘子说:‘何如?我说不该招惹他。没的舍了
四顷地,好几十石粮食,四五十两银子,惹的人家撒骚放屁的!’”
【招贴】(P.517)亦作“招帖”。书证一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到了下午,那救生局招人认尸的招帖,已经贴满了城厢内外。”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他又生出个巧计,哄骗那些愚人,他刊了招帖,说:‘本铺打造一应器皿首饰,俱系足色纹银,不搀分文低假,恐致后世子孙女娼男盗。四方君子,用银换去等物,不拘月日,如有毁坏者,执此帖赴铺对号无差。或另用新物照数兑换,止加工钱;如用银,仍照原数奉银,工钱不算。执帖为照。’”
【拿主意】(P.517)按:无书证。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我这也不好主的,你自己拿主意,或是与周相公商量。可行则行,可止则止,不可冒失。”
【拿腔做势】(P.537)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二五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作势的抄写。”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再说权、戴两人拿腔作势,心上恨不得一时飞上山去,口里故意拿班,指望郭总兵也要似狄希陈这般央及。”“做”“作”在古代基本相同。
【拿获】(P.538)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随惊动了许多獐狍麂鹿、雉兔獾狼。大家放狗撒鹰,拈弓搭箭,擒的擒,捉的捉,也拿获了许多。”
【挺杖】(P.560)释义“棍棒”之书证引梁斌《红旗谱》三二:“听说他家里安上个大杀猪锅,钩子挺杖一边放着,就是没有人抬猪去。”按:释义书证皆可商。一是书证稍晚。可补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屠户悄悄的穿了衣裳,着了可脚的鞋,拿了那打猪的挺杖,三不知开出门来,撞了个满怀,拿出那缚猪的手段,一手揪翻,用那挺杖从脊梁打到脚后跟,打得爬了回去,惊出许多邻舍家来。”二是释“挺杖”为“棍棒”,过于宽泛,“挺杖”就是“梃杖”,杀猪后,在猪的腿上割一个口子,用棍子贴着腿皮往里捅,捅出一个沟,然后往里吹气,使猪皮绷紧,以便去毛除垢,这里用的“棍子”就是“挺杖”,一般许多挺杖是用铁做的。吹气时还要一边吹,一边用挺杖敲打,使整个猪皮充满气,这样才好剃干净猪毛。所引《红旗谱》例就是指杀猪的用具,不过《红旗谱》原用“梃杖”一词。《红旗谱》中还有几例,如二九:“朱老忠在关东学会杀猪,制了一套钩子、梃杖, 杀猪的家具。乡亲当块儿办个红白喜事,杀猪宰羊不求人。他把这套家具带回来,把这份手艺传给大贵。” 三二:“大贵看血流尽了,用刀在猪腿上拉了个小口,把梃杖伸到小口里挺了挺,猫下腰把嘴对着小口,吹得滚瓜儿圆。”从《汉大》所引《红旗谱》例子和《醒世姻缘传》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挺杖”的作用。
【括户】(P.562)释义“登记户口”书证一引《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良》:“寻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户,大获浮惰。”按:书证可提前。北齐魏收《魏书·孝静帝纪》:“冬十月丁巳,太保孙腾、大司马高隆之各为括户大使,凡获逃户六十余万。”
【指头】(P.584)书证一引唐张鷟《游仙窟》:“一双臂腕,切我肝肠;十个指头,刺人心髓。”按:书证可提前。《尔雅》:“芍,凫茈。”晋郭璞《注》:“生下田中,苗似龙须而细,根如指头,黑色,可食。”
【挪步】(P.594)书证引茹志鹃《百合花》:“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不肯挪步。”按:书证可提前。《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先生念诗赋,请
新人入房,坐床撒帐:‘新人挪步过高堂,神女仙郎入洞房。花红利市多多赏,五方撒帐盛阴阳。’”
【挪动】(P.594)义项二之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九八回:“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谁知此牛旧性一些不改,喂他的时候,他把别的牛,东一头,西一头,抵触开去,有草有料,他独自享用。你要叫他耕一垄的地,布一升的种,打一打场,或是拽拽空车,他就半步也不肯挪动。”
【捆绑】(P.613)书证一引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北大示威同学刚才在成贤街被捆绑走了许多。大概被押到孝陵卫去了”按:书证可提前。清《粉妆楼》第二四回:“且言罗琨被侯氏、侯登好计灌醉,捆绑起来,睡到次日大亮才醒,见浑身都是绳索捆绑,吃了大惊道:‘不好了,中了计了!’”
【捐除】(P.615)书证一引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删弃文法,捐除科条。”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照得本县夏遭淫雨,岁罹奇荒。本县为斯民父母,血气犹存,眼光具在,非不知吾民颠连已甚,皮骨不存,无奈下情不能上达,正供难以捐除,体恤有心,点金无术,致不得不勒限严比,忍用桁杨。”
【换钱】(P.623)按:义项一“把整钱换成零钱„„”无书证。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前年娶孙兰姬的当铺正是那东门里边的秦敬宇,浙江义乌人。既说他家有当十的折钱,换钱之际,乘机得与孙兰姬一面,也不可知。况且姑子李白云曾说,再待三年,还得一面。只怕这就是个偶凑机缘。”
【换亲】(P.623)书证引《十月》1981年第1期:“难怪她换亲不换,转亲不转,原来早有底线拽着呢!”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七三回:“我没本事处置你哥罢了,我没的连你也没本事处治?你就替我合你丈人合你姐夫说话,你还递呈子呈着那光棍,我便罢了;你要似你哥缩着头,我不依!当初原是换亲,他既休了你姐姐,你也就把你媳妇儿休了!”
【挽牵】(P.624)释义“牵引;拉纤”书证引《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晚益肥,腹缓及膝,奋两肩若牵挽者乃能行。”按:书证可提前。《魏书·高道悦传》:“又欲御泛龙舟,经由石济。其沿河挽道,久以荒芜,舟楫之人,素不便习。若欲委棹正流,深薄之危,古今共慎;若欲挽牵取进,授衣之月,裸形水陆,恐乖视人若子之义。”
【挨
2
打】(P.627)义项一之书证一引巴金《随想录》五:“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
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有时吴推官衙里受罪,狄希陈那边听了赞叹;有时狄希陈衙里挨打,吴推官听了心酸。”
【挨肩】(P.627)释义“接连”之书证引孙芋《妇女代表》:“我年轻的时候,挨肩儿添了两个小小子。”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一个妻骆氏,年纪约三十五六岁的光景,也识得几个字,也吃得几杯酒,也下得几着围棋。一个大儿子名询,年十六岁;一个女儿名涉姑,年十四岁;一个小儿子名咏,年十二岁;挨肩的三个儿女。”
【挨门】(P.628)书证一引《红楼梦》:“他哥哥能带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晁梁挨门谢客,忙劫劫唤了石匠,完那坟上的工程。”
【掌柜】(P.634)义项一“称店主或经理”之书证一引《老残游记》第六回:“这事我
已明白,自然是捕快做的圈套,你们掌柜的自然该替他收尸去的。”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正说中间,只见掌柜的提了一大篮菜,后边两个小童一个掇了两个盆子,一个提了个锡罐走近前来。”
【描金】(P.640)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五三回:“榻上设一个轻巧洋漆描金小几。”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与巧姐做的八步大床、描金衣柜、雕花斗桌都用强将自己赔嫁的旧物换了他新的。”
【排门】(P.656)释义“推门”书证一引南朝梁何逊《七召》:“于是整容投刺,屣履排门。”按:书证可提前。《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裴松之注:“臣等维持,誓之以死,屯守府门,不听所执。而七营虎士,五部蛮夷,各怀素饱,不谋同心,奋臂大呼,排门遁出。”
【排队】(P.658)书证一引巴金《死去的太阳》:“终于下了动员令。接着便是排队的工作,两个人排成一行。”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三一回:“说话中间,忽报刘公公、薛公公来了。慌的西门庆穿上衣,仪门迎接。二位内相坐四人轿,穿过肩蟒,缨枪排队,喝道而至。”
【捻2】(P.695)义项一之书证一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法》:“一石豆,熟澡之,渍一宿;明日出蒸之,手捻其皮,破其皮,破则可。”按:引文有误字。此句中衍“破其皮”三字,原文为:“手捻其皮破则可。”衍出之字,明显罗嗦。另“一石豆”前原有一个“率”字,在征引时割裂了。
【掏换】(P.697)释义“搜寻”之书证一引韩澎德《拔旗》:“这两日他特别高兴,因为他掏换一年多,七拼八凑,居然把各种零件凑齐全„„”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小的又问别说:‘他是前街上李老娘收生的?李老娘是俺亲戚。’晁思才说:‘那是?到是那街上徐老娘收生的。’小的掏换的真了,想道:‘一个女人家有甚么胆气,小的到他门上澎几句闲话,他怕族人知道,他自然给小的百十两银子,买告小的。’不料的就弄假成真。小的家也尽够过过,神差鬼使的做这没天理的勾当,只望老爷饶这狗命罢!”
【探监】(P.721)书证一引《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在关押期中,每周探监时间,都有一个形象标致,仪态大方的女青年来看望陈风。”按:书证可提前。清《粉妆楼》第二十五回的回目名即为:“染瘟疫罗琨得病 卖人头胡奎探监。”
【搭包】(P.735)释义“长而宽的腰带,内可装钱物”书证一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开他行囊来看看,见搭包多是白物,约有五百余两。”按:《西游记》第六五回:“老妖魔公然不惧,一只手使狼牙棒,架着众兵;一只手去解下一条旧白布搭包儿,往上一抛,滑的一声响亮,把孙大圣、二十八宿与五方揭谛,一搭包儿通装将去,挎在肩上。”
【搭头】(P.738)义项二“附带的东西”之书证引老舍《四世同堂》:“他的铺子是以布匹为主,绸缎只是搭头儿。”按:书证可提前。此例至少晚300余年。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回:“员外道:‘多了一个“哭皇天”,只怕不吉。’道士说道:‘你原只问生子,不曾问甚的祸福。那一句是个搭头。假如问祸福的,这“八月秋风生桂子”一句,就落空了。’”又第七三回:“这牛鼻子道士当真的有些本领,但不知那个和尚何如?„„到了明日之早,再去体探那个和尚一番。如果那和尚再加是这等利害,不如
趁早抽身;如果那和尚是个搭头,我还出来支持一二。”
【挥霍】(P.778)义项二作:“豪奢;任意浪费财物。”书证一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会冬至,需家致宴挥霍。”按:义例不合。《国史补》中此句不是“豪奢”之义。因句中有“致宴”二字可能使人误解是大肆安排宴会来挥霍。但参考其他记同一事的著作,就可见其为非,如《唐语林》卷六:“进士何儒亮,自外方至京师,将谒从叔,误造郎中赵需宅,自云同房。会冬至,需欲家宴,挥霍之际,既是同房,便令引入就宴,姑姊妹尽在列。”还有《太平广记》卷二四二引《唐国史补·何儒亮》条记:“唐进士何儒亮自外州至京,访其从叔。误造郎中赵需宅,自云同房侄。会冬至,需欲家宴,挥霍云:“既是同房。便令入宴。”两处都与“豪奢”无关,那么,“挥霍”就不应是“豪奢”,而是“匆忙,忙乱”之义,因是过节,何儒亮误造赵家,在忙乱中,赵家就让其就宴。“挥霍”有“匆忙,忙乱”之义,中古多有用例,《太平广记》卷三一二引《北梦琐言·裴氏女》条记“唐黄巢之乱,有朝士裴某,挈妻子,南趋汉中。才发京都,其室女暴亡,兵难挥霍,不暇藏瘗。”“兵难挥霍”就是兵荒马乱中很匆忙,不能及时埋葬其女。再如《玄怪录》:“温州有人山中遇一波斯,把野鸡。见人,挥霍钻入石壁中,其石自合。”另,原引文“需家致宴挥霍”句,根据《唐语林》等著作,似应作“需欲家宴,挥霍„„”为妥。江蓝生等主编《唐五代语言词典》“挥霍”条引此例就径改为“需欲家宴”,释词为“迅疾,匆忙”。
【捣臼】(P.803)按:释义“舂米的器具”无书证。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三:“香附子洗去皮毛,炒之焦熟,然后举投水钵内,候浸渍透彻,漉出暴日中,微燥,乃入捣臼,悉应手縻碎。”
【抢2先】(P.813)释义“争先;抢在前面”之书证一引巴金《军长的心》一:“„„听说要输血,都抢先要献血。”按:书证可提前。石玉昆《七侠五义》第一九九回:“展爷带着众人,谁不抢先,唿地一声,全都跪了。”
【抢
2
救】(P.813)释义“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之书证一引闻一多《可怕的冷静》:
“火烧上了眉毛,就得抢救。”按:书证可提前。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九九回:“吴用当查沉船数目,共沉失兵船十三号,兵丁被沉下水者,均各抢救上岸,幸无死亡。”
【抢替】(P.813)释义“冒名顶替”之书证一引叶圣陶《马铃瓜》:“岂有此理,既是冒籍,又是抢替。”按:书证可提前。清梁溪司香旧尉《海上尘天影》第二十七回:“我们要定个罚酒章程,以免席中不遵令官号令,或强辩是非,交头接耳,或迟延推诿,传递抢替。”
【撬棍】(P.878)书证引沙汀《青棡坡》十三:“潘耀华正在用撬棍揎动一块片石。”按:书证可提前。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三回:“王神姑果真的取了杉条儿,找了鹰架,安了天秤,只是拿了绳索,没去用处,拿了撬棍,没处使去。”此例早近400年。另,例中的“鹰架”是建筑施工中用的支架,《汉大》引现代人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宫室》:“今人搭造高架以造屋者,亦云搭鹰架。”(12-1166)书证也晚,也可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例补之。不再单独出条。
【抬杠】(P.933)释义“争辩;顶牛”之书证一引茅盾《春蚕》二:“为了那‘洋种’问题,她到现在常要和老通宝抬杠。”按:书证可提前。《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姑老
爷先不用合我们姑太太抬杠,依我说这会子算老天的保佑也罢,算皇上的恩典也罢,算菩萨的慈悲也罢,连说是孔夫子的好处我都依。”
【抬盒】(P.933)释义“一种用两人抬着盛放礼物的箱盒”之书证一引巴金《秋》二一:“过礼用的抬盒前几天就送来了。”按:书证可提前。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六回:“邓九公方才接礼单看玩,只见辛甲暗将信香取出,忙将抬盒内大炮燃着。一声炮响,恍若地塌山崩。”
【毛巾】(P.997)按:无书证。清·欧阳钜源《负曝闲谈》第四回:“少时又拿进一只白铜的小面盆来,白铜面盆里还搁着一条雪白的毛巾。”
【毛孔】(P.998)义项二“汗孔”之书证一引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按:书证可提前。北魏《齐民要术·蒸炰法》:“蒸猪肉法:净燖猪讫,更以热汤遍洗之,毛孔中即有垢出,以草痛揩。如此三遍,梳洗令净。”
【毛皮】(P.998)义项一“带毛的兽皮”之书证一引萧红《生死场》三:“四面板墙钉住无数张毛皮。”按:书证可提前。《礼记·玉藻》:“君衣”至“狐白”。孔颖达正义:“君,谓天子以狐之白毛皮为裘,其上用锦衣以裼之。”
【毛豆】(P.999)按:释义“大豆的嫩豆荚”无书证。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如春夏则燕笋、牙笋、香椿、早韭、雷菌、莴苣,秋冬则毛豆、芹菜、茭瓜、萝菔、冬笋、腌菜。”
【毛刷】(P.1000)按:释义“用毛穿制„„的刷子”无书证。徐珂《清稗类钞·鉴赏类》:“拓碑之法,昔用毡卷(白细绒毡不夹灰土者卷紧,以带满缚紧两头,切平适用为便),后用毛刷(犀尾者胜羊毛,皆栉沐所用)。”
【毛茸茸】(P.1000)释义“细毛丛生貌”之书证一引沙汀《代理县长》:“年轻科长出其不意地把眼睛射向老头儿毛茸茸的嘴上去。”按:书证可提前。清石玉昆《七侠五义》第二一回:“只听得咔嚓的一声,把窗户上大玻璃打破,掷进一个毛茸茸血淋琳的人头来。”
【毛线】(P.1004)按:释义“通常指用羊毛纺成的线”无书证。徐珂《清稗类钞·迷信类》:“或所持孔雀羽,包以魔纸,缠以毛线(以狗毛、山羊毛或羊毛捻成),更以鼷鼠皮包其全部,谓可祈家族之兴隆也。”
【毛虫】(P.1006)按:义项一“体上多毛的蝶、蛾类幼虫”无书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毛虫螫人赤痛不止。马齿苋捣熟封之,妙。”
【气不过】(P.1025)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倒怪九兄,你既这等气不过,何不那日就回来„„”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二四回:“这蕙祥在厨下忍气不过,刚等的西门庆出去了,气狠狠走来后边,寻着蕙莲,指着大骂。”
【气狠狠】(P.1028)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睁开眼,只见贾璉气狠狠的坐在旁边。”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十一回:“春梅道:‘有时道没时道,没的把俺娘儿两个别变了罢!’于是气狠狠走来。”
【气喘吁吁】(P.1033)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说着,只见那白脸儿狼满头大汗的赶来了„„白脸儿狼气喘吁吁的说:‘不值什么!’”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十五回:“当下桂姐踢了两跑下来,使的尘生眉畔,汗湿腮边,气喘吁吁,腰肢困乏。袖中取出春扇儿摇凉,与西门庆携手,看桂卿与谢希大、张小闲踢行头。”
【气喘如牛】(P.1033)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脸是喝了个紫漆,连乐带忙„„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毛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回:“谁知那杨古月的时运也就不能替他帮助了!将恶路补住不行,头疼壮热,腹胀如鼓,气喘如牛,把一个画生般的美人只要死,不求生了!”
【气恼】(P.1033)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汤大爷、汤二爷领得落卷来,正在寓处看了气恼,只见家人从镇远府来,递上家信。”按:书证可提前。元柯丹邱《荆钗记》第十出《逼嫁》:“听他道,越气恼,无知贱人不听教。因甚苦死执迷,惹得娘焦燥?”《金瓶梅》第二九回:“神仙道:‘目今流年,日逢破败五鬼在家吵闹,些小气恼,不足为灾,都被喜气神临门冲散了。’”
【气头上】(P.1036)书证一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又恐怕张幼谦出去,被两家气头上蛮打坏了。”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二六回:“玉楼向蕙莲道:‘你爹正在个气头上,待后慢慢的俺每再劝他。你安心回房去罢。’”
【牌示】(P.1046)按:释义“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无书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六·史部十二》:“此集刊於康熙癸亥,自卷一至卷七,皆载其历任所上奏疏,及详文、牌示并一时同官往来书牍。” 清寄生氏《五美缘》第六十二回:“大老爷息怒,容小官禀上,小官怎敢不遵大老爷的牌示,无奈小官的臬司差了差官,又有令箭催斩,小官怎敢违拗。”
【牌照】(P.1046)按:释义“政府发给的经商、设摊、行车等许可证”无书证。清魏源《海国图志》卷六十:“如分管武事,设立章程,给发牌照,开设银店,贸易工作,教门赈济贫穷,以及设立天文馆,地理馆,博物馆,义学馆,修整道路桥梁,疏浚河道,皆官司其事。” 清李圭《鸦片事略》卷下:“斯时也,诚得曲体郭大臣揆事理人心之言,与英议院停给牌照之意,申明而发号焉,庶几弛而复张。”
【新任】(P.1068)义项一之书证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署了两个多月,新任藩台到了,接过了印„„”按:书证可提前。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随从报科,云)有新任府尹老爷下马也。”清《粉妆楼》第三三回:“解差问门上巡捕官说道:‘不知新任大人为官如何?是那里人氏?’”
【新来乍到】(P.1069)书证一引《红楼梦》第八一回:“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是个年轻人„„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一些扭彆得。”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后来又搭识了个来历不明的歪妇,做了七大八小。新来乍到,这刘振白‘饿眼见了瓜皮,就当一景’,掀上掇下,把嫡妻越发不希罕了。”
【新房】(P.1071)义项一“新建成的房屋”无书证;义项二“新婚夫妇的卧室”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郑家把匡超人请进新房,见新娘子端端正正,好个相貌,满心欢喜。”按:义项一可补《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道:‘再不的,我烧了灵,先搬在五娘那边住两日。等你盖了新房子,搬移不迟。你好歹到家和五娘说,我还等你的话。这三月初十日,是他百日,我好念经烧灵。’”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自从有了这新房,又甚是干净,又有了独自院落,那些囚妇又没处东张西看的来打搅,晁大舍也便成几日不出来,家中凡百丢的不成人家了。”义项二书证时代稍晚。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晁梁说:‘娘说新人该住新房,怎么又不来住了哩?’晁夫人道:‘你合你媳妇儿是新
人,谁是新人?’晁梁还不懂的,还只说是教他媳妇自己在新房睡哩。”
【新娘】(P.1074)义项一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亦作“新娘子”。书证引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妯娌》:“明天,新娘子要过门了,赵二妈一家人很高兴。”按:两例书证时代皆晚。《金瓶梅》第八回:“ 西门庆道:‘你休听人胡说,那讨什么新娘子来!因小女出嫁,忙了几日,不曾得闲工夫来看你。’”明《型世言》中也有较早书证。第二一回:“只见小简带了小厮到家„„忽见一个尸首,又没了头„„他做亲得两三日,也认不真,便放声哭起„„邻舍问时,发财道:‘是不知甚人把我们新娘杀死。’”又同回:“若依我问,平白一个人家,谁人敢来,一定新娘子做腔不从,撞了这简胜酒头上,杀死有之。”
【新媳妇】(P.1077)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房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这尤聪原是盐院承差尤一聘的个小厮,从小使大,与他娶了媳妇。禁不得那媳妇原是人家的使女,用了五两财礼,两抬食盒,娶到家来。那新媳妇自然也有三日勤,又未免穿件新衣缠缚脚手,少不得也洗洗脸,搽些胭粉,也未免使些油梳个光头。”
【断乎】(P.1087)释义“绝对”之书证一引《红楼梦》第六六回:“湘莲听了,跌脚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你就拦住了他的身子,也断乎拦不住他的心肠,倒也只听他本人自便为妙。”又五三回:“ 晁思才道:‘我不好多着哩,不消去请学生。嫂子有酒,你叫人送瓶我家去吃罢。这老婆的事,咱也改日商量,我断乎不饶他。他就再走十日,咱有本事拿他回来!’”
【断种】(P.1096)义项一“灭种”之书证一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母皆瘦死,羔小未能独食水草,寻亦俱死,非直不滋息,或灭群断种矣。”按:引文有误字。末句应作“或能灭群断种矣”,漏一“能”字。
【爪子】(P.1101)义项二之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安老爷]一脚踹在狗爪子上。”按:书证可提前。《西游记》第五九回:“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蒸人。沙僧只叫:‘脚底烙的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
【爬犁】(P.1103)书证一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赶一张二马爬犁,跟在大伙后面,准备把没收的谷物和家具接到农会去。”按:书证可提前。清末聂士成《东游纪程》中“爬犁”一词多见。如十一月初七所记:“由黑河至漠河无道可通,夏秋乘俄轮船,春冬乘爬犁,并由左岸俄境前往。爬犁即俄站置备,及应往来官差,每站爬犁四张,每张仅坐二三人,驾马三匹,行李不能多载。”又同一日记:“爬犁行江冰上极快,交四点钟至俄伊克那及站。”
【釜底之鱼】(P.1118)释义作:“比喻不能久活。”按:释义可商。应为:“比喻不能久活的人或物。”《汉大》同页另有“釜底游鱼”一词,义为:“在锅里游动的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境地的人。”还有“釜底游魂”,义为:“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这两词与“釜中之鱼”结构相同,意思相近,可知原释义不确。
【月白】(P.1124)义项二之书证一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如桑初生。”按:书证可提前。明《型世言》第三回:“有的道:‘早饭时候,的是穿着油绿绸袄、月白裙出门的。’”
【有口难辩】(P.1143)书证一引张书绅《正气歌》六:“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按:书证可提前。《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鲁学曾只是不信,叙起父亲存日许多情分„„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休。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有日子】(P.1144)义项一之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话舅太太却不好出主意了,只说了句‘有日子呢,罢咧,也只好慢慢的商量。”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十四回:“李瓶儿说:‘家里无人,改日再奉看众位娘,有日子住哩。’”
【有点】(P.1165)义项一之书证一引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可不得了,咱这不是有点反领导了吗?”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寄姐喝道:‘没算计的忘八!空顶着一顶扶巾子,有点知量么!’”
【有脸】(P.1165)义项三“犹好意思”之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三四回:“不知好歹的冤家,都是你闹的,你还有脸来问?”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薛教授说:‘他活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我没有这们个闺女!我没有脸去看!我从此以后,我家里也不许他进门。’”
【肝儿】(P.1168)按:释义“指食用的猪、牛、羊等动物的肝脏”无书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九回:“只得拣一块鱼肉,抽了刺,给兴官吃;寻一个鸡胗肝儿,强逗着嬉笑而已。”
【肚2子】(P.1170)释义“用作食物的动物的胃”之书证引沙汀《困兽记》四:“你们怎么搞的?这个肚子还是昨天的啦!”按:书证可提前。明《八段锦》第一段:“云发接来看了,藏在袖中。揭开盒子,拿一个肚子,叫酒博士切做一盘,分付烫两壶酒来。”
【股子】(P.1185)义项二之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四四回:“咱们要不给他冒股子劲,那还算交情了吗?”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其次就是宅里三奶奶,这不也往八十里数的人了?要见老人家没了,这也是咱的一大股子买卖。”
【肥松】(P.1192)书证一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作假蜡烛法:削肥松,大如指,以为心。”按:引文有误。此处在“作假蜡烛法”后少“蒲熟时,多收蒲台”一句,作假蜡烛(即类似于蜡烛的替代品)仅用“肥松”是不行的,应在“香蒲成熟时,多收些蒲台,把松脂多的松木削好像指头大小,插入蒲台中当烛心”方可。
【胡作胡为】(P.1209)书证一引洪深《赵阎王》第六幕:“我们有法子,只好依从,到后来做溜了手,才胡作胡为的呀!”按:书证可提前。明初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胡员外猛省起来:‘这几日只管得门前买卖,不曾管得家中女儿。若纳得住定盘星便好,倘是胡做胡为,交养娘得知,却是利害!’”此处用例虽用字有所不同,实际为同一词。
【胡话】(P.1217)义项二“胡说的话”之书证一引周戈《一朵红花》:“别说胡话,快担水去!”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素姐把那太守差人要呈子,待休了递解回去,反倒告诉寄姐;寄姐故意的也把那太爷扯淡,休不得别人的老婆,及那拿不出去,休了不走的那些胡话混他。”
【胡说八道】(P.1218)书证一引鲁迅《故事新编·出关》:“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按:书证可提前。清《三侠五义》第七回:“小妇人告诉他兄弟已死,不但不哭,反倒向小妇人胡说八道,连小妇人如今直学不出口
来。当日被小妇人连嚷带骂,他才走了。”
【胡闹】(P.1219)义项一之书证一引叶圣陶《火灾·祖母的心》:“她深幸自己有见识,没有任凭儿子媳妇去胡闹。”按:书证可提前。清《粉妆楼》第二回:“神柜横头跳出一条大汉,面如锅底,臂阔三停,身长九尺,头戴一顶元色将中,灰尘多厚;身穿一件皂罗战袍,少袖无襟。大喝道:‘你等是谁,在俺这里胡闹!’”
【背人】(P.1224)书证一引《红楼梦》第五八回:“你只回去,背人悄悄问芳官就知道了。”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姑子悄悄的对狄婆子道:‘这位嫂子是个羊脱生的,腚尾巴骨梢上还有一根羊尾子哩。他敢是背人,不叫人知的。’”
【胖4子】(P.1237)书证一引《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按:书证可提前。《金瓶梅》第四二回:“韩玉钏道:‘唐胖子吊在醋缸里──把你撅酸了。’”
【胎气】(P.1242)义项二之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她一时躲不及,两只手赶紧往怀里一握,却是怕碰了她的肚子,伤了胎气。”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四回:“谁知他不惜劳碌,把五个月胎气动了。听说庄上失了火,未免也唬了一跳,到了初六日午后,觉得腰肚有些酸疼。”
【胰子】(P.1244)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早有两个小小子端出一盆洗脸水,手巾,胰子,又是两碗漱口水。”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狄希陈方才害怕,苦死央求。学师只是不允。直待狄员外备了一分极厚的重礼,自己跪央,方才歇手。虽然使肥皂擦洗,胰子退磨,也还告了两个多月的假,不敢出门。”
【胳2肢】(P.1254)书证一引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七:“‘你今天怎么这样的别扭!’男的笑着去胳肢女的。”按:书证可提前。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寄姐捏着袖子,拳着胳膊,甚么是肯伸出手来。狄希陈肐肢他的脖子,拉他的肐膊,只是不肯叫打。”“肐肢”就是“胳肢”,虽用字不同,实为一词,而且“肐”字下未收“肐肢”,此处应收。
【胳3肢窝】(P.1254)书证一引康濯《春种秋收·开头》:“可是,现在却像碰见谁在他胳肢窝里搔痒痒那样,变得没有了一点力气。”按:书证可提前。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十六回:“提起衣服,把只左手去穿,只见觱篥一声响,右边胳肢窝里撑出一只手来。”此例早300多年。
【脚子】(P.1272)义项二“手脚”之书证引《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这是你们做的脚子哄那徐大爷,这也是常事,我那边就极多。”按:书证可提前。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三回:“和尚,你这老虎原脚子有些不正气,我和你除了这一害罢了”又同回:“老虎却都是买的。既是老爷认得他脚子不正,不如替小的除了他罢。”《醒世姻缘传》为清初作品,故比《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晚。
【脚爪】(P.1273)按:无书证。清刘璋《韩湘子全传》第十一回:“张千连忙拿锤凿,把狮子凿下一只脚爪。打一看,里面比外边更紫黄三分。”
【脚心】(P.1273)按:无书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绣鞋儿被露水泥沾惹,脚心儿管踏破也。”清《粉妆楼》第三二回:“两边一声答应,拥上七八个皂快,将祁子富拖下,扯去鞋袜,将他两只腿望夹棍眼里一湍,
只听得格扎一声响,脚心里鲜血直冒。”
【脚尖】(P.1273)书证一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妇人伸出大脚,去跺那婊子的小脚;跺着他的小脚尖儿。”按:书证可提前。元周文质《落梅风》曲:“眉间恨,心上苦,口难言把脚尖儿分付。乌靴上半痕鞋下土,忍轻将袖梢儿挪去。”《水浒传》第五二回:“李逵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柴进那里劝得住。看那殷天锡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肠子】(P.1346)义项一书证一引萧红《生死场》三:“肠子因为日久了,干成黑色不动而僵直的片状的绳索。”按:书证可提前。《西游记》第五三回:“那婆子道:‘老爷爷,唬杀人罢了,若吃了这吊桶水,好道连肠子肚子都化尽了。’”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叫起两边紧邻来,又央了两个女人相伴了他的媳妇,又唤起乡约地方一同往坟上去看,把众人都还不信。走到半路,只见两半截人死在道上,肠子肝花流了一地,旁边一大卷衣裳。仔细认看,果真是他嫂嫂赛东窗,一点不差。”此例本卷1168页“肝花”条已引。
【腥气】(P.1347)义项一书证一引明何俊良《四友斋丛说·史十三》:“时鹤滩已有酒病,畏见腥气。”按:书证可提前。北魏《齐民要术·荏、蓼》:“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
【腮帮】(P.1349)义项一书证一引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朝阳照在她头上,„„配合着笑意洋溢的眉目和腮帮,恰像一朵刚在春风中开放的骄傲的花。”按:书证可提前。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曲:“减刮的休显刀痕迹,剜裁的脸戏儿微分间短,拢揎得腮帮儿省可里肥。要着脚随人意,休教脑窄,莫得趺低。”明杨尔曾《平鬼传》第十三回:“到得定更以后,神荼兄弟,各取桃条一根,到庙前将门踢开,遂摸遂穿,或穿其腮帮,或穿其肋巴,两根桃条尚未穿满,即已尽绝。”
【腹腴】(P.1351)义项一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酢》:“布鱼于瓮中,一行鱼,一行糁,以满为限,腹腴居上。”按:引文有误。“瓮”后少一“子”字,应为“瓮子”。
【脑子】(P.1356)义项一“脑髓”义引《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但凡要吃人的脑子,就拿这葫芦来打我店里药酒。”按:书证可提前。元曾瑞《四块玉·村夫走院》曲:“逞富豪,沾花草,遍休村筋不曾挑。入门着几连珠炮。骨髓剜,脑子掏,可早觉。”《西游记》第五六回:“行者道:‘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八戒道:‘人头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脑子来了。’”
【膝头】(P.1368)书证一引茅盾《昙》一:“坐在窗前的沙发上,书本子摊在膝头,温暖的南风轻轻地吹拂着她的秀发。”按:书证可提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常没水中,出膝头。”
【膝馒头】(P.1368)释义“膝盖”书证一引《海上花列传》:“难为仔两个膝馒头末,就晚些也无啥。”按:书证时代还可提前。清末《何典》第三回:“只见那活死人已经未学爬,先学走„„巴在活鬼身边,活鬼便把他抱在膝馒头上。”《何典》比《海上花列传》早二十年左右。
【腻】(P.1377)义项一之书证一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每取时,先取肥者。肥者腻,不耐久。”按:引文有误。“先取肥者”应为“先取其肥者”,句中少一“其”字。
【脸皮】(P.1385)义项一书证一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登时急得他脸皮儿火热,手尖儿冰凉,料想没地缝儿可钻。”按:书证可提前。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媒婆,你说与他去,我在正堂中做卧房,教他再休想到我跟前;若是他来时节,我抓了他那老脸皮,看他好做得人!”明《型世言》第三三回:“一个是村中俏花芳,年纪也到二十,只是挣得一头日晒不黄的头发,一副风吹不黑的好脸皮,状妖做势,自道好的人。”
【脸嫩】(P.1387)释义“犹言脸皮薄﹐易害羞”书证引茅盾《路》:“可不是杜若说得很对,不要太脸嫩!”按:书证可提前。明《型世言》第三五回:“彭氏道:‘这师父还脸嫩。我这里师父见了女人,笑便堆下来,好生喜欢哩。’”又第三八回:“蒋日休几番要老脸替文姬缠一番,终久脸嫩胆小,只是这等镇日呆想不了。”
【歇家】(P.1460)义项二“旅舍”之书证一引《六部成语·户部》“歇家”注:“停歇客商货物之家也。”按:书证可提前。《六部成语》是清代著作。明《型世言》第十八回:“一路行来,天色已晚,捱门进得,各饭店都已关了,无处栖止。公子叫小厮在人家檐下,看着行李,自到按院前打听。清辰寻歇家,在院前行来行去,身子困倦,便在西廊下打盹。”此“歇家”是指旅舍。另外“歇家”也指从事旅舍业的人,如明《型世言》第六回:“又道自己读书人家,母亲出头露面做歇家也不雅。一日,对母亲道:‘我想我亏母亲支持,家事已饶裕了。但做这客店,服事也甚辛苦,不若歇了。’”《汉大》释此词义时笼统而言:“旧时的一种职业,专营生意经纪、职业介绍、做媒作保、代打官司等业务。亦指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应在义项二下也注明:“亦指从事旅舍业的人。”庶几前后照应矣。
本书订补共12卷,此为第六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