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风险分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日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风险分析 高云鸽 摘要:本文从金融扶贫的现状出发,总结了目前小额信 贷、金融支持、多维度助力产业扶贫等模式面临的风险,针对 信息不对称、资金不持续、互联网金融以及腐败等风险,提出 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地最大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做核桃深加工销售,一年销 售额1.5个亿。为了加强扶贫力度,由该龙头企业牵头,成立 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然后政府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出资,每 个贫困户出资5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当然钱是政府掏,然 后记在贫困户名下,然后贫困户按年接受8%的保底分红和按 照参与合作社交易量的二次分红。这种方式虽然没有金融机 构的参与,但是通过虚拟股权的方式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模式;风险分析 脱贫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2O多年的扶贫实践向世界 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 小康,最大的短板是6000多万的贫困人口,特别是深度贫困 地区。在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最大民生,要求 从这些金融扶贫的实践看,一方面金融扶贫的参与度极 高、作用很大;另一方面问题不可忽视、隐患不容小觑。笔者 认为,主要的风险有四个:一是信息不对称风险。农村金融 举全国之力按期保质实现脱贫目标、兑现世界承诺后,各个 方面、各条战线和各个行业立足自身特点,集中智慧和力量 从着力脱贫攻坚,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也肩负起 市场由于发展不均衡、贫困程度不一等原因是一个不完全竞 争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微观来看,农村金融服务机 构与农户之间、当地企业和银行等当地金融机构、当地企业 了扶贫责任,渗透到了脱贫攻坚的各项行动中,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 目前,金融扶贫的形式和途径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三类:第一类是小额信贷扶贫解决融资难。金融是经济的血 脉,信贷瓶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经调 研,目前各方金融机构最主要的金融扶贫支持就是对贫困户 施行小额信贷。银行通常给予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5万元 和农户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引的风险显 著。虽然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参与金融扶贫的金融机构不良 贷款率基本都维持在3%以下。但由于大多项目并未到期, 隐患颇高。由于信息不对称,贫困户信贷者出现两极分化, 根据笔者调查,一方面贫困户一味认为扶贫借贷款是发放的 救助基金,无需偿还;或者部分农户不放心借贷款项,甚至据 资料,6%的农户需要借款时会选择当地高利贷。 贷款。各地政策也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 斜。例如新疆,区内各级人民银行在本辖区再贷款范围内, 拿出10%的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困难地区的小微企业和贫困 二是不可持续风险。短期扶贫效果显著,够解决贫困人 口生活的基本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根本性的作用却十分 有限。金融最终起到的是资金融通的作用,如若产业没有发 展,仍难以真正根本脱贫。就笔者查阅,大多数扶贫项目中 农牧民。新设扶贫再贷款,利率较支农再贷款利率降低1个 百分点。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 信贷需求。 第二类是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支持。金融扶贫的重要任 务在于健全完善高效的金融机制。从基础网点服务到线上 融支持,打通资金自由流向,提高资金流动安全。其次是目 目前没有相应的后续人才培训机制。也有重视技能培训的 比如苏陕扶贫协作资金,截止2017年8月已在220个贫困 村开展技能培训233期11582人。在56个贫困村开展创业 培训105期2624人。当前扶贫模式中小额贷款的周期多为 还款的可能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农户的产业是“靠天吃饭”, 资源整合,从信用评级到风险防控,不断完善落后地区的金 5年,但是有些产业的周期为6—10年左右,所以贫困户逾期 前政府在货币、信贷、金融扶贫开发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政策 所以农业风险也会传导至金融。也有很多贫困户产业创新 支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各类服务创新。 从县、乡、村纵向形成三级联动,协同办公,各司其职。为辖 失败。这些隐藏的风险现在并不明显,几个生产周期后就会 暴露,但足以引起重视。 区精准扶贫提高优质的金融服务。 扶贫方式:通过“支农(扶贫)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 三是农业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近几年也有公司 险。例如由多个平台等联合推出的“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 场”这一吸引人的项目。最初,投资项目被形象地称为“耕地 宝”。作为“余额宝”的姐妹篇,“耕地宝”允许认购农民的 闲置土地,之后利用起来投入再生产。虽然初衷是像余额宝 13 第三类是金融机构牵手当地龙头企业。现阶段还有一种 尝试农业发展与互联网金融结合,但通过其效果发现存在风 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农业产业做大,让农民增收致富。例 如陕西某国家级贫困县,主打核桃种植和核桃产品深加工,当 FINANCE&EC0N0MY金融经济 一样,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进而穿凿效益。但实际操作 自直”的效果。 中耕地宝却面临风险,耕地宝还涉及农村土地、农民权益等, 操作复杂,权责模糊。就农业众筹这一创新而言,本身即有 众筹行业的整体限制,还附加面临农业这一特殊行业自身的 风险,所以发展空间小、风险高等特点都制约了这一形式的 发展。农耕宝最终遭遇滑铁卢。 五是充分利用保险助力脱贫。重点是要使保险业要充 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国因病致贫的人口约占总贫困人口 的四分之一,因病致贫是导致贫困最主要的原因。保而险具 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直接面向的是最广大的贫困人群。 所以应大力发展大病保险。才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或者因 病返贫问题。农业保险在扶贫中有兜底作用。 四是雁过拔毛的风险。政府和金融机构及通透企业合 力扶贫中,有少部分人谋私利。一般的谋私手段有:凭空捏 造、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如此一来,政府的扶贫款项,银行 的扶贫借贷项目,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在国外,由于寻租行 为,多数贷款被非贫困户攫取的失败案例有不少。例如印 六是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经济金融意识。向商品经济意 识和经营能力不足的人发放需要偿还的贷款,难以收回,最 终形成恶性循环。这才是贫困地区借贷困难的核心原因。 授人以渔才是正途,金融扶贫最重要的应该是提升农民的商 品经济意识和金融意识、金融教育。教会农民怎么借钱生 尼,由于开展小额信贷后相关部门和机构寻租行为,导致真 正贷款补贴等惠民资金无法落到实处,且贷款利率高达30% 以上,市场严重失效。国外的经验教训要引以为戒,严厉打 钱,借钱脱贫。加强对金融扶贫政策以及金融知识的宣传, 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运用金融工具脱贫的意识。 击寻租行为和在金融扶贫项目上牟利的政治腐败。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在剩下的两年时间中,面临贫 七是建立配套的避险基金。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风 险补偿基金、到期款周转基金等,形成多位一体的风险防范 困程度深、成因复杂的难题,在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该 突出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加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建设。 体系。在发放贷款同时,应该注重资金安全。地方政府在和 银行合作进行借贷中,容易走两极化,大部分侧重效率,全覆 盖发放,资金风险大。有的侧重风控,成熟一个发放一个,则 发放效率低下。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和参与扶贫的金融机 构来说,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例如,海13市对全市 :范围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产品而发生坏账损 失的金融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首期规模为500万元。积 极引入担保、再担保费率等分散资金风险。 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中,上个世纪末商业银行基本撤出农村 贫困地区,只留了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主动承担金融扶 贫义务。而农信社却存在不少问题,农户大多存在风险承受 能力低、金融意识淡薄、无抵押物等问题。当今的“小银 行”——村级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互助社,却可以解决大问题。 以村为单位的金融群体中形成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通过互 相监督、相互帮助的方式可有利挖掘农村金融原动力。 二是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扶贫。目前全国未 八是正确认识金融扶贫并坚定信心。对于金融扶贫,很 多人有质疑和困惑,有人从商业经济角度看,认为金融扶贫 不符合“有利可图”的规律,国外也没有如此众多人13的扶贫 有大规模互联网金融扶贫,但就著名的“农耕宝”等失败尝试 而言,互联网金融扶贫风险较大。前有“农耕宝”失败案例, 后有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扶贫产品。利用互联网的线上 经验可借鉴。有人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讲,金融扶贫就是伪 命题。美国等一些国家金融走入了“空心化”,我国则不断推 进金融服务实业。改革开放40年了,东部地区带动全国实 现了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脱贫攻坚是提高发展 质量的重要增长点,更是改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 即时性、便捷性来整合线上金融服务,搭建政府、银行、企业 的合作平台,更重要的事深挖线下金融服务的对接形式。线 上实现信息共享,降低融资担保等业务的成本。 三是培养具有专业扶贫知识的金融人才。金融扶贫其 形态的历史性机遇,必须深刻理解金融扶贫的重要意义,坚 本身有悖与金融逐利的特性。相关金融人才、尤其是从事房 贷相关的人员缺乏对于农业产业等的了解。既懂农业,又熟 定信心、迎难而上,做到目标不动摇、方向不偏离。 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所有贫困人口“两不 愁、三保障”的目标,仅靠行政干预和政策引导为贫困户提供 低息资金支持是不够的,迫切需要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 齐心协力,以“组合拳”的形式共同发力。金融扶贫的创新 也是不断尝试,对贫困地区来说,金融扶贫务实可行和方便 高效最重要。对贫困户来说,金融扶贫“合脚”最重要。在金 破传统局限,一定能够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 留下历史的印记。 悉金融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成了金融扶贫中资金有效借 贷的重点。对相关产业的基本了解成了新形势下对于金融 扶贫人员的要求。 四是不断创新金融扶贫的形式。现阶段的扶贫方式配 合其他扶贫政策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例如通过‘支 头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除此之外 还有小额信贷、担保抵押的形式创新。建立“信用+信贷”的 方式,通过完善征信信用机制,进一步达到“麻生蓬中,不扶 14 农(扶贫)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鼓励相关龙 融扶贫的过程中,只要扶贫模式符合自身实际,操作办法打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