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悦读”为出发点的初语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18/6阅读研究

以“悦读”为出发点的初语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江苏/陆小燕

摘要:阅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它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把知识本位变为学生本位,让学生以积极自主的姿态进入阅读情境。

关键词:阅读;语文核心素养;途径阅读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本所带来的乐趣,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这种乐趣将会进一步加深,并在主动“悦读”的状态下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把知识本位变为学生本位,让学生以积极自主的姿态进入阅读情境。

一、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知

素养指的是个体素质修养,其中既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也包括言行举止、知识程度等方面的内容。把素养目标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同时也利于提升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心理上的愉悦,促进素养目标的实现。在素养目标中,核心素养更具时代感,是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产物。语文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在各个学习时段所需要拥有的素养,一般在四个维度方面表述出来,分别为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内在审美情趣以及基本文化修养。

二、“悦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首先,我们强调“悦读”,即基于学生心理接受习惯的兴趣引导性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增强其主动思考的欲望,这是核心素养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极重要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价值观的完善都非常关键,教师应以多种有效

17

手段,促进学生从“悦读”的角度提升其阅读能力。我们强调“悦读”,也是一种带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从好奇心维护与驱动的角度,引发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强烈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尝试思考与实践阅读,从而实现,这对突破核心素养提升的瓶颈大有裨益。

三、以“悦读”为出发点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一)创设良好氛围,关注情感“悦读”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保证学生处在良好阅读情感氛围之中。在初中阶段的阅读引导教学过程当中,阅读的作用将逐步得到发挥,语言的掌握、作文创作能力的提升、表达技巧的养成等,都会受到良好阅读习惯的积极影响。但是初中生在接受阅读训练时,往往表现出兴致不高、阅读散漫等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无谓之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调整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阅读情感的关注,重视情感式的阅读与基于阅读之后的表达,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内外得到进一步体现。例如,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文中涉及到的与民俗有关的内容,便可以成为有利的情感促进媒介。教师可借助播放和文中有关的音视频内容,再运用向学生提问的办法,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本的情感,问题可以设置为:“同学们,你们知道《安塞腰鼓》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民间乐器吗?你了解这个地方吗?”学生通过

“悦读”阅读研究事先的预习,可以回答出:“安塞腰鼓”是陕北一带的乐器,陕北的传统民居是窑洞的形式,那里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有跳秧歌与吹唢呐……在多媒体展示与教师提问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阅读教学氛围之中,当学生具体阅读至击打腰鼓有关的内容之际,便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提示:“这部分内容所集中表达的是人们在击鼓时所呈现的震撼场景,所以需要以赞美的情感、兴奋的状态去阅读。”

(二)增强文本认同,引导知识“悦读”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表达与体会能够增强学生的文本情感认同,可是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对文章的内涵从知识角度进行深入鉴赏也是很有必要的,是值得教师从心理愉悦视角加以促进的。学生在进入到阅读情境之后,读了却不知文章的深刻内涵,阅读之后无法产生对文本的深刻印象。所以,教师需要借助对文本背景的讲解、对文中语言表达技巧的说明、对文本写作方式的提示等,为学生的知识认知进行“悦读”引导。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师便可以向学生讲述朱自清的生平经历,并借助其他和“春”有关的名言名句,实现学生对于教材文本的知识联系。当学生初次阅读课文以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当你读完了和春花有关的内容,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句子?你又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拟人、排比、虚实相生等角度对文本的写作技巧加以探讨。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存在回答方向的偏离,教师则可以继续启发。此时,学生针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而提高的过程也将是充满愉悦的,这恰恰符合我们所追求的“悦读”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设计,提高“悦读”能力对教学设计的丰富,可以让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阅读兴趣,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过程当中,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阅读

18

2018/6

设计方法的调整,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更好地实现新知与旧学的有机结合,保证知识能够前后贯通。比如,学习《海燕》一文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将同题材的其他篇章与本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文章是在寓意、写作手法上的独特之处。再如,当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时,教师可以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主阅读,通过阅读和诵读相结合、阅读和绘画欣赏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使阅读成为一种各种感觉器官相配合的全新体验,加深其对古诗词的理解。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文本内容对阅读教学的多元化设计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尽可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到最佳状态。

(四)重视阅读评价,提升“悦读”效果为了实现评价对于“悦读”的理想呼应效果,教师需要首先对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绩加以关注,以便让阅读引导更具针对性,其次对学生所取得的阅读预习效果加以关注,再次是全面观察学生阅读时的表现,给予综合性的客观评价。阅读引导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学生的兴趣提升与能力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实现,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思维想象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关联问题,即如何妥善评价并处理看起来随意性甚强的想象和教材文本之间的关联细节,如何确保评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真正走向“悦读”的状态,使评价既有助于学生想象的突破,也随时收拢学生思维,使之归结到阅读任务本身上来。举例而言,像《背影》这类描写作者亲身经历的经典篇章,在阅读时难度并不是很大,可是如果缺少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学生实际上是难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利用评价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过和“背影”类似的体验,这种体验的细节,均可以在课堂上表述出来。当表述结束之

2018/6教材研讨

燕赵诗僧贾岛创作的禅意与艺韵研究

◎河北/余安安

摘要:燕赵诗人贾岛在艺术上造诣超凡,《贾岛推敲》《题李凝幽居》等被编入了现行语文教材之中。贾岛的诗作既传承着悲慨的燕赵精神,又能化悲为美,独树一帜。诗人对浮生幻影的感悟与追问,是全情融入悲苦世界的体现,他将至深至切的感悟寄寓于苦吟与吟苦的艺术世界,以实现人生之悲、创艺之苦、禅韵之美三者之间的诗性转换。

关键词:贾岛;艺韵;禅意

生之枷锁、情之煎熬,使得唐代诗人贾岛所营造的“诗情画意”多笼罩着清冷、阴晦、幽深的格调。“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贾岛《病禅》)即使心灵未获得绝对自由,贾岛却能穿越苦吟与吟苦的艺术世界,一超直入地遁入禅意盎然与艺韵宛转的诗意世界,实现了人生之悲、创艺之苦、禅韵之美之间的诗性转换。

贾岛生于河北道幽州范阳县,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唐代幽州政区包括今河北廊坊、北京房山、天津武清等地,燕赵文化滋养了贾岛的成长。以贾岛研究为契机,可从中透视其诗作的美学风格及燕赵的文脉特点,亦可反映地缘文化景观,并以此探寻诗人更潜在、更深广的创作因缘。

一、悲慨幽深的燕赵文脉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同一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系统当中的人们,其精神气质、审美倾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空间维度与文艺领域的纵横互摄,地缘文化与人文精神奠定了作家创作的文化基因。燕赵的神奇秀美、荒寒奇僻构筑了与众不同的文学景观,尤其笼罩着既崇高又幽深,既悲壮又凄美的诗家后,教师对其进行中肯的评价,最后回到教材阅读的本体任务中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向阅读内容与阅读过程的主动靠拢,用切实有效的手段使阅读成为“悦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探索“悦读”的深层魅力,最终

作者简介:陆小燕(1977—),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阅读与写作。

之景。

历史沧桑与世事沉浮酝酿了燕赵文化,燕赵文人墨客多染上了深刻的忧患意识。正如韩愈所言:“古称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清代魏裔介在《畿辅人物志序》亦指出了地理环境对人文造化的影响:“乃知古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本为天性所近。地居东北,为阴阳风雨之会,左沧海而右太行,山川激宕,郁

[1]

为人物者,代有英灵,不可销歇。”地灵孕育人

杰,贾岛承继了燕赵之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又由于贾岛独特且丰富的思想,其诗风独树一帜。

燕赵大地遍周着悲凉之风:“燕赵多愁日,兵戈未定时”(谢榛《秋日即事五首》其二),“燕赵凄凉歌调迥”(孙传庭《送冯生元瑞赴试》),“燕赵悲凉俗”(李锴《野望》)。古代幽州亦为苦寒之地,“塞草连天墓,边风动地愁”(张继《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因君阅河朔,垂泪语幽州”(张说《送李问政河北简兵》),这些诗句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动荡、情思的怆然。贾岛生活于此地,百感交集,又因自己命途多舛,他的吟咏也自然而然地镌刻着凄婉悲苦。

在贾岛的苦吟哀歌中,既有幽然深情,又传运用“悦读”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