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与管理 14 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3.06.006 2013年第38卷第6期 V01.38 No.6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废板隐伏陷落槿突水危险性的力学分析 冯春学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陷落柱突水,利用弹性薄板理论建立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危险性的 力学模型,分析了隔水层应力与陷落柱直径、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岩性和含水层水 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不仅与煤层采动有关,陷落柱直径、 隔水层厚度、含水层水压和底板岩石的岩性也是影响陷落柱突水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隔水层;陷落柱;突水;薄板理论 [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0引 言 岩溶陷落柱是我国华北煤田广泛发育的一种 极富区域特色的地质现象,目前,采矿界、地质界 1 底板隐伏陷落柱的力学模型的建立 首先建立理论计算的地质模型,底板隐伏陷 落柱的模型如图l所示。 对于岩溶陷落柱形成机理的研究均无定论,各学 者所提出的理论均不能适用于各地区岩溶陷落柱 的形成机理。许进鹏等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岩石力 学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及极限平衡原理,研究了陷 落柱形成的基础、形成过程,得出了陷落柱形成的 判据 ]。宋晓梅等认为奥陶系古风化面有很多岩 溶洞穴为主,岩溶洞穴有较好的连通性,是陷落柱 形成的前提,提出了重力塌陷说l 2l。钱学博等认为 中奥陶系石灰岩中赋存有很厚的石膏,体积膨胀 的石膏,沿着破碎带的交线挤入上覆的岩层,提出 石膏溶蚀说口]。侯恩科等认为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 在岩溶腔内水面与上覆盖层之间出现空穴,形成陷 落柱,提出了真空吸附说H]。陈尚平等认为火成岩 体和热液的侵入,造成残热水和地下水复杂的循环 和溶蚀作用,形成陷落柱,提出了热液成因说 。 图1底板隐伏陷落柱 在模型中陷落柱位于底板下,下部连接含水 层,上部与底板相连接,水通过陷落柱作用到底板 上,顶部为煤层。 几点假设:①考虑陷落柱与隔水层的接触面 为圆形,内部充满水,且水压均匀作用于整个隔水 岩层上;②符合薄板理论假设;③隔水层是连续完 整、不透水、各向同性的岩石材料。 根据假设条件,建立四周固支和简支的圆形 薄板理论计算模型,如图2、3所示。。 针对陷落柱突水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我国 学者对陷落柱突水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高延法 等总结了底板突水规律,并提出突水优势面理 论I6 ;尹尚先等将陷落柱突水通道概化为柱体突 水通道模式,建立了厚壁筒力学模型,依据极限平 衡原理提出相应的突水理论判据 ;许进鹏等分 析了弱径流条件下陷落柱柱体活化导水机制及判 据_9]。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力学的 x 砸皿 图2圆形薄板力学固支模型 薄板理论建立底板隐伏陷落柱的力学模型,得出 了隔水层应力与隔水层厚度、陷落柱直径、隔水层 岩性和水压之间的关系,对于防治陷落柱引起的 突水,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图3圆形薄板力学简支模型 2013年12月 Feb.,2013 冯春学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危险l生的力学分析 表1各项数据取值 15 2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危险性的弹性力 学解 圆形薄板的边界情况是绕轴对称的,它所受 的横向荷载也是绕Z轴对称的,则该薄板的弹性 曲面也是绕 轴对称的。这时,弹性曲面的微分方 程为: D (1) 3.1底板厚度的影响 根据式(2)、式(3)和表1的数据,得到边界条 件分别为简支和固支条件下隔水层应力随底板厚 其中D= 式中E-_弹性模量; 底板厚度; 一泊松比; —底板的挠度; p一陷落柱与底板接触出的水压。 圆板的边界条件有两种,一种是圆板圆周边 Bd善 州 固支,另一种为圆板的圆周边简支。 求得的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值为: 圆板固支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值: f =}( )簪z }( )簪z (2) l =0 f :}(3 )簪 }(3 )簪z (3) 1 :0 式中 一轴向应力; 环向应力; 一剪切应力; r一陷落柱与地板接触部分半径; —底板厚度。 3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危险性的影响因 素 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危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 为隔水层厚度、陷落柱的直径、含水层的水压和底 板的岩性。为了研究隔水层应力与隔水层厚度、陷 落柱的直径、含水层的水压之间的关系,分别取隔 水层厚度、陷落柱的直径、含水层的水压中的两项 为定值,另外一项规定变化范围。各项数据的取值 和各项数据的变化范围如表1所示。 度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a)简支 (b)固支 图4隔水层应力随隔水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隔水层厚度的增 加,隔水层应力逐渐减小,在隔水层由30 m增加 到45 m的过程中,底板所受应力减小的幅度较 大,在煤层底板由45 m增加到60 m的过程中, 底板所受应力减小的幅度渐缓。 3.2陷落柱直径的影响 根据式(2)、式(3)和表1的数据,得到边界条 件分别为简支和固支条件下隔水层应力随陷落柱 直径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a)简支 (b)固支 图5隔水层应力随陷落柱直径的变化规律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陷落柱直径的增 加,隔水层应力逐渐增大,而且随着陷落柱直径的 增加,隔水层应力增大的幅度也有增长的趋势。 3.3含水层水压的影响 根据式(2)、式(3)和表1的数据,得到边界条 件分别为简支和固支条件下隔水层应力随含水层 水压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能源技术与管理 16 8 72013年第38卷第6期 V01.38 No.6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切破坏;③底板没有突水发生。 藿 6 4 4结论 利用弹性薄板理论建立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 危险l生的力学模型,分别讨论了底板厚度、陷落柱 直径、含水层水压和底板岩性对底板隐伏陷落柱 水压力/MPa (b)固支 1 o 1 2 3 4 5 6, 9 l【】0 l 2 3 4 5 6 7 8 910 水 力/MPa (a)简支 突水危险l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煤层底板所受到的应力随着煤层底板厚 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增加煤层底板厚度可以有效 图6隔水层应力随含水层水压的变化规律 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含水层水压的变 化,底板所受应力呈线性增长。 3.4底板岩性的影响 采用拉伸破坏理论和最大剪应力理论考虑煤 层底板的破坏。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它假定,无 论材料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有一点的主 应力 达到单向拉伸断裂时极限应力 ,材料即 破坏。 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它假定,无 论材料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有一点的最 大剪切应力 ~达到单向拉伸屈服剪应力 时, 材料就将在该处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或者屈服。 底板厚度,陷落柱直径和含水层水压取值如 表1所示,底板所受应力如下:①圆形薄板固支。 在圆形薄板的上表面边界处受到5.4 MPa的拉应 力,在圆形薄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受到7.02 MPa的 拉应力,在圆形薄板的中性面边界处受到 4.5 MPa的剪应力。②圆形薄板简支。在圆形薄板 的上表面边界处受到3.78 MPa的拉应力,在圆形 薄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受到8.91 MPa的拉应力,在 圆形薄板的中性面边界处受到4.5 MPa的剪应 力。 根据某矿的实际隔水层岩石强度情况,抗拉 强度和抗剪切强度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岩石强度 从计算得出的应力值和表2给出的强度值中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底板顶部发生拉破坏,底板 中部和底板底部不发生拉破坏;②底板不发生剪 地防止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事件的发生; (2)煤层底板所受的应力随着陷落柱直径的 增加逐渐增大,而且随着陷落柱直径的增加,煤层 底板所受应力增大的幅度也有增长的趋势,减小 陷落柱的直径可以有效地防止底板隐伏陷落柱突 水事件的发生; (3)随着含水层水压的变化,底板所受应力 呈线性增长,减小含水层的水压可以有效地防止 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进鹏,梁开武,徐新启.陷落柱形成的力学机理及数 值模拟研究[J1.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1): 82-85 [2]宋晓梅,张永泰,李全.淮北煤田奥陶系灰岩岩溶类型 及陷落柱成因分析[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17 (3):6—10 [3]钱学博.石膏喀斯特陷落柱的形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n中国溶岩,1988,7(4):14—17 [4]侯恩科,夏玉成,樊怀仁,等.矿井陷落柱的成因分析 及其预测[J].西北地质,1994,15(2):18—22 [5]陈尚平.河北峰峰地区岩溶陷落柱成因探讨lJ1.中国岩 溶.1993,12(3):233—244 [6]高延法.地板突水规律与突水优势面[M].徐州:中国 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7]尹尚先,王尚旭,武强.陷落柱突水模式及理论判据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6):964—968 [8]尹尚先,武强.煤层底板陷落柱突水模拟及机制分析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5):2551-2556 [9]许进鹏,孔一凡,童宏树.弱径流条件下陷落柱柱体活 化导水机理及判据[J J.中国岩溶,2006,25(1):35—39 [作者简介] 冯春学(1987一),男,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现在潞安 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从事矿井防治水工作。 『收稿日期: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