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舞蹈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7)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21年舞蹈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7

一、单选题(共30题)

1.舞蹈的主观范畴不包括下列哪项()。 A:关注“粗身” B:关注“业身” C:关注“细身” D:关注“内在” 【答案】:D 【解析】:

2.伦巴(Rumba)起源于()。 A:奥地利 B:巴西 C:古巴 【答案】:C 【解析】:

3.下列选项中,对于“地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A:流传于东北等地的农村地区,以东三省一带最为盛行。 B:流传山东等地的农村地区,以沿海一带最为盛行。

C:流传于河北、北京、辽宁的辽阳等地的农村,以冀东的昌黎一带最为盛行。 【答案】:C 【解析】:

- 1 -

4.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_____书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 A:《理想国》 B:《对话录》 C:《伯安百说》 D:《没有地址的信》 【答案】:D

【解析】: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或《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并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

5.身体波浪有躯干和全身波浪两种,其中全身波浪有() A:前波浪 B:后波浪 C:侧波浪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

- 2 -

6.下列选项中,对于民间舞蹈“自娱性”的正确理解是:() A:在舞蹈活动中,自娱性与表演性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所有参加者都可以共同投入,互相激励,从而使舞者偷悦,观者快乐,皆大欢喜。 B:在舞蹈过程中,只要舞蹈表演者感到自身的愉悦就可以了。 C:在舞蹈过程中,舞蹈表演者的任务就是愉悦观众。 【答案】:A 【解析】:

7.芭蕾舞中的术语主要为:() A:英文 B:法文 C:意大利文 【答案】:B 【解析】:

8.舞台民间舞形成的一般过程是()。

A:职业舞者直接民间艺人的舞蹈内容和形式搬上舞台 B:二老艺人将民间艺人的舞蹈进行提炼后搬上舞台

C:民间艺人的舞蹈先由二老艺人提炼,再由职业舞者提炼,最终形成精品搬上舞台

D:职业舞者根据自身对民间的想象创作出作品搬上舞台 【答案】:C 【解析】:

9.西方现代舞肇始于:()

- 3 -

A: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的初叶 B: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的初叶 C: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的初叶 【答案】:A 【解析】:

10.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 A:情感 B:意识 C:想象 D:感知 【答案】:A

【解析】: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心理学家把人所特有的复杂的社会性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划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11.以下哪一个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 A:艺术起源于劳动 B:艺术具有“模仿”功能 C: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D:艺术反映现实 【答案】:D

【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解

- 4 -

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12.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主要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提出。 A:泰勒 B:帕克 C:贝尔 D:斯宾塞 【答案】:D

【解析】:“游戏说”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之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斯宾塞近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于功利无关。游戏虽然没有实际的功利价值,游戏对个人和整个民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劳动先于游戏,先于艺术。先有劳动,然后才有游戏,才有艺术。

13.第一位《天鹅之死》的表演者是哪国人?()

- 5 -

A:俄罗斯 B:德国 C:法国 【答案】:A 【解析】:

14.《天鹅湖》讲的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童话() A:俄罗斯 B:奥地利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解析】:

15.舞蹈欣赏中()是第一位的。 A:时间因素 B:空间因素 C:舞者的专业性 D:舞台效果 【答案】:A 【解析】:

16.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这决定了艺术鉴赏的()。 A:多样性 B:一致性

- 6 -

C:复杂性 D:保守性 【答案】:A

【解析】:艺术鉴赏的这种多样性,原因在于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职业、环境、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包括艺术门类的选择(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绘画),艺术体裁的选择(有的选择诗歌,有的选择小说),艺术题材的选择(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军人喜欢军事题材),以及艺术层次和风格的选择(文化层次高的需要“阳春白雪”,文化层次低的需要通俗文艺),等等。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鉴赏要求也会是多样的、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生活阅历的变化,也会逐渐改变他自己艺术鉴赏的趣味和要求。郁达夫把艺术鉴赏的这种多样性,看作是文艺鉴赏中实际存在的偏爱价值。郁达夫说:“文艺鉴赏上的偏爱价值,完全是一种文艺鉴赏者的主观的价值……但在爱好文艺的鉴赏者中,却是很普通的一种心理。” 17.艺术发生的“理念论”的提出者是()。 A:别林斯基 B:柏拉图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毕达哥拉斯 【答案】:B

【解析】:理念,即各种具体事物的一般形式。柏拉图把这种存在于

- 7 -

人们主观世界的一般的东西称为理念。理念论由柏拉图提出,也是他哲学的核心,是他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出发点。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独立于人们的认识和事物之外,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任何个别事物只是理念的“分有”。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享了理念,是理念的“影子”,是“分有”理念的结果。其主要特征有:①绝对实在,只有理念是真实存在且不变的;②多中之一,理念是许多个别事物之共同本质;③事物的目的,理念是绝对完满的、纯粹的,是具体事物追求的目标;④知识的对象,具体事物是感官的对象,从中只能获得意象,只有从理念中才能获得知识;⑤真理的标准,事物真实性的评判视距离理念的远近而定,越近者越真实,越远者越虚幻。

18.我国最旱学习和引入欧美舞蹈的宫廷舞蹈家是:() A:裕容龄 B:黎锦晖 C:赵飞燕 【答案】:A 【解析】:

19.“火把节”为哪一民族的节日?() A:彝族 B:苗族 C:傣族 【答案】:A

- 8 -

【解析】:

20.日喀则地区的藏舞在藏舞的排列中归属于下面哪一项:() A:卫藏地区藏舞 B:安多地区藏舞 C:康巴地区藏舞 D:西南地区藏舞 【答案】:A 【解析】:

21.脚步动作中一般将脚分为脚尖、()、脚跟三个部位。A:全脚掌 B:前脚掌 C:脚掌 【答案】:C 【解析】:

22.《绿桌》的主体形象来自大名鼎鼎的:() A:“上帝之舞” B:“死神之舞” C:“精灵之舞” 【答案】:B 【解析】:

23.傣族的“孔雀舞”最初是由女子表演还是男子表演?A:男子

- 9 -

() B:女子 【答案】:A 【解析】:

24.“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段话的作者是()。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宗白华 【答案】:C

【解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一著名论断,阐明了美的规律是人类劳动实践的规律之一。美的规律是指“内在的尺度”,即人的目的和愿望以及人类美化规律的统一。 25.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哲学思想 B:朴素唯物主义 C:道德准则 D:历史继承性 【答案】:D

【解析】: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

- 10 -

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在人类历史上,一切思想成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方面,它们是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是各种客观因素的反映;另一方面,它们是在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6.戴爱莲先生创作的著名舞蹈(),是我国第一部根据敦煌壁画中“香音女神”的形象创作的舞蹈作品。 A:《双飞天》 B:《童子飞天》 C:《飞天》 D:《六臂飞天》 【答案】:C 【解析】:

27.被认为现代舞之母的是舞蹈家() A:邓肯 B:丹尼斯 C:拉班 D:魏格曼 【答案】:A 【解析】:

28.下列不属于古典舞欣赏原则的是()。 A:时间及延伸原则

B:附属主流社会及动作语汇原则

- 11 -

C:古典美及价值判断原则 D:时代性及价值批判原则 【答案】:D 【解析】:

29.《秦王点兵》中棱角型的舞台调度是为了展现唐代武舞的()主题。 A:尚武性 B:矛盾性 C:和谐性 D:攻击性 【答案】:D 【解析】:

30.著名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的编导(),因开启了俄罗斯芭蕾本土化的大门,而被尊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答案】:D 【解析】:

二、多选题(共10题)

31.以下属于艺术发展他律性的特点是()。

- 12 -

A: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B: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C: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D:“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E: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答案】:ABCE

【解析】: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有以下几条:①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历史唯物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为我们揭示艺术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言而喻,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②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经济归根到底对包括艺术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艺术发展动因时,除了肯定经济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外,还必须肯定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的影响作用。③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在阶级社会,宗教与艺术虽然有分道扬镳的短暂时刻,更多地是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宗教艺术的时代。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在敦煌、龙

- 13 -

门、云冈等石窟中曾创造了佛教艺术的辉煌。在欧洲,整个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书籍插图等构成了基督教艺术的精华。艺术与宗教前进的步伐如此合拍,以致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的就是宗教。④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它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道德同宗教一样,同时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D项是里格尔对艺术发展的提议。 32.法国艺术理论家泰纳提出决定艺术创作的“三因素”说,即_____、_____和_____。() A:环境 B:时代 C:类型 D:种族 E:基础 【答案】:ABD

【解析】:泰纳的“三因素”说,在他的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西方美学史中探讨艺术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所谓“三因素”,指的是“种族、环境和时代”。在泰纳看来,艺术作品是记录人类心理的文献。人类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在条件。因而文艺创作及其发展趋向,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的。他主张研究作家作品,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占有大量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此学说的理论形成是在《英国文学史引言》中。在这篇文章里,泰纳首先提出了艺术的审美内容问题。他认为,艺术在引导人

- 14 -

们去认识一个“真正的人”,把人们带进一个无限的、隐蔽的新世界——心理和情感的世界。但是人的各种心理,都有发生的原因。泰纳列举出三个基本原因,即种族、环境和时代。他把这三者称为“三个原始力量”,并依据其作用不同,分别称之为“内部主源”“外部压力”和“后天动量”。后来,在《艺术哲学》中,他还对三种力量的不同作用进行具体解析。认为种族是植物的种子,全部生命力都在里面,起着孕育生命的作用;环境和时代,犹如自然界的气候,起着自然选择与淘汰的作用。 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审美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B: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C: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有两种: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不同艺术风格飞跃与断裂的继承

D:恩格斯论述人类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从“绘画的应用开始的” E: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 【答案】:ABCE

【解析】:D项,恩格斯论述关于人类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时,他认为陶器的起源是从“陶器的应用开始的”,或者说作为具象化、形态化的第一只陶器是如何产生的,学术界众说纷纭,一般在谈到其起源时,皆引用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一段著名

- 15 -

论断: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34.以下属于“文化研究”批评的特点是()。 A:批评的焦点在于文本中的异质文化冲突 B:文学和艺术被视为文化实践的一部分 C:边缘文化类型成为批评关注的主要对象 D:主要的批评方式具有学科特色的文化分析 E:“文化研究”将文化看作表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答案】:ABCD

【解析】:“文化研究”批评。这是指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批评模式,它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伯明翰“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学派在北美和澳洲进一步扩展的结果。这种批评模式的特点有:①文学和艺术被视为更大的文化实践的一部分;②艺术的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亚文化等边缘文化类型成为批评关注的主要对象;③批评的焦点在于文本中的异质文化冲突;④对文本的具有跨学科特色的文化分析成为主要的批评方式。 35.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不可替代性的内涵的是()。 A:因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 B:因为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

C:因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

- 16 -

知识以及艺术创作才能

D:因为不是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 E:因为艺术工作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答案】:ABC

【解析】: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①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②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③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④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

3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表现风格等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A:创作方法 B:思想倾向 C:艺术趣味 D:审美观念 E:艺术基础 【答案】:ABCD

【解析】: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趣味、创作方法、审美观念和表现风格方面相

- 17 -

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37.以下关于“审美与娱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审美着眼于精神的理性满足,而娱乐专注于感官的感性享受 B:审美更注重于社会、伦理、思想、道德等等抽象的意识评价,而娱乐则更专注于接触器官及感觉反应的作用

C:审美是有距离的超越自身的宁静观照,而娱乐则是无距离的身心一致的激情投入

D:审美仅仅带来表层的肌体宣泄快适,而娱乐获取深层的身心感悟与宁静

E:审美是一种高尚的积极追求,它需要不懈的努力;而娱乐只是消极的排遣享受,它只需放松就行 【答案】:ABCE

【解析】:A项,审美着眼于精神的理性满足,而娱乐专注于感官的感性享受。精神的满足当然也包含着感官的享受,没有感官的快适,也难以导致精神的愉悦;但精神的满足比之感官的快适往往具有更为广阔、更为深邃、也更为细致、更为高级的内容。B项,审美更注重于距离器官(如眼、耳)与思维联想的作用,因而更具有精神文化含义,而娱乐则更专注于接触器官(如手、脚、皮肤、口舌之类)及感觉反应的作用,因而较多地局限于自然生理层面。审美更注重于社会、

- 18 -

伦理、思想、道德等等抽象的意识评价,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娱乐则更关注于个人的情感、兴趣、性格的契合与满足,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活动。C项,从性质来看,审美是有距离的超越自身的宁静观照,冷静是它的核心;而娱乐则是无距离的身心一致的激情投入,热烈是它的特征。D项,从意义结果来看,审美获取深层的身心感悟与宁静,导致心理美感的产生,获取对人生、世界有益的启迪,“具有内在的价值”;而娱乐则仅仅带来表层的肌体宣泄快适,获得生理快感,尽管“对人的身体有益,但不过是实现更高的生活的工具,它们除了外在的价值和派生的价值之外,再没有什么了”。E项,审美是一种高尚的积极追求,它需要不懈的努力,“是一种出于内心生活需要的活动”,人格的完善和美化是它的最终旨归;而娱乐只是消极的排遣享受,它只需放松就行,是出于一种外在的生理需要,肌体的快适、心理的怡悦是它的直接目的。

38.一个在成长中接触过艺术创作的人在色彩、()、形状、()、()等方面培养起的敏感,正相当于储存的生命潜能被开掘出来。 A:声音 B:质感 C:音韵 D:节奏 【答案】:ABD 【解析】:

39.以下属于艺术对应人的心理能力的是()。

- 19 -

A:悟(审美认识——益智) B:知(审美认识——益智) C:悦(审美娱乐——愉悦) D:情(审美娱乐——娱情) E:意(审美教育——修身) 【答案】:BDE

【解析】:艺术精神功能的概括同样采取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的三分法进行论述,分别对应于人的三种心理能力:知(审美认识——益智)、情(审美娱乐——娱情)、意(审美教育——修身),但尝试对审美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多的解释。 40.艺术作品的内容由_____和_____两种因素构成。() A:审美 B:题材 C:主题 D:形式 E:风格 【答案】:BC

【解析】: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①题材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选择乃至虚构而进入作品的生活内容。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另一种是狭义的,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

- 20 -

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题材提炼于素材。素材,就是能因艺术家的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够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②主题就是作品反映的生活的社会意义与作者对它的认识与评价,也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a.作品的题材,b.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的主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及自然之美等性质的。主题是题材的思想升华

三、判断题(共20题)

41.“现实主义舞蹈”是吴晓邦艺术观的核心。()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2.“谐”是宏扬藏传佛教教义、仪规的寺庙舞蹈形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自娱性歌舞形式1l9.“羌姆”的表演形式是舞者围成大圆圈,随着领舞者自歌自舞,沿着顺时针方向前进。

43.舞剧《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根据彝族流传的民间故事所编创的。()

- 21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傣族。

44.中型舞剧《鸣凤之死》是根据巴金著名的小说《家》改编创作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5.民间艺人跳的孔雀舞的内容包括信仰生活和世俗生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6.在世界古典舞中,每种舞蹈都有其标准化的符号呈现。()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7.探戈属于摩登舞。() A:正确

- 22 -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8.芭蕾舞、芭蕾舞剧、舞剧、舞蹈、芭蕾舞团和芭蕾音乐都是“Ballet”一词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解和翻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9.《闻法飞天》是唐代舞蹈,跳的是儒教的内容。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50.欧洲古典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1.《秦俑魂》的首演者是刘震。() A:正确 B:错误

- 23 -

() 【答案】:B 【解析】:黄豆豆。

52.在拉丁舞比赛中,裁判必须评估每种舞蹈典型的腰部动作。()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53.1941年演员哈利?福克斯模仿马在慢步行走时的动作,并设计了一种舞蹈形式,即在美国大为流行,人们因此称狐步为福克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4.德国现代舞对中国早期现代舞的影响要晚于美国现代舞。()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对中国早期现代舞产生影响的是德国现代舞。

55.所谓古典芭蕾舞剧中的“性格舞”模式,指的就是根据芭蕾舞的内容与形式需要,创作表演的符合芭蕾舞整体审美特征的各类异国情调的代表性民间舞。() A:正确

- 24 -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6.傩舞是中国古代大傩祭祀中的驱鬼仪式舞蹈,其特征是戴牛皮面具,扮做鬼神歌舞。()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其特征是戴着木制面具,扮做鬼神而舞。

57.舞剧《小刀会》主要采用了从古代宫廷舞蹈中提炼出来的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舞剧《小刀会》采用的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主要是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出来的。

58.蜘蛛是傣族的图腾崇拜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蜘蛛是侗族的图腾崇拜物。

59.华尔兹19世纪初传入美国波士顿,20世纪重返欧洲,并以新的

- 25 -

“慢华尔兹”的形式席卷欧洲大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60.“芭蕾”中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均定型于法国皇家舞蹈学院。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 26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