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实践理念下高校学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之思考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4期

第35卷第4期 Vol.35 NO.4

刘莹:全实践理念下高校学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之思考

萍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ingxiang University

·1·

2018年8月

Aug.2018

全实践理念下高校学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之思考 刘 莹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摘 要: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把幼儿教师职业视为在复杂情境下从事复杂问题解决的社会实践领域。该模式从培养目标、条件建设、课程维度、实施路径四方面做了思考,立足在不断变化的专业实践情境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构建拥有具备个人个性特点的专业实践品性,这种专业实践品性便实现了个人对专业知识的自我发展性建构,拥有了实践智慧表现方式的个人理论,从而获得专业实践智慧。 关键词:全实践理念;实践课程;专业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49(2018)04-0105-04

一、以获得专业实践智慧为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知识观和课程观具有本然的统一性,秉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决定着有什么样的课程观,进而影响到课程计划、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评价和师生角色定位。毫无疑问,回归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反思并纠偏传统课程观念、方式和手段,建立与知识转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1],已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全实践理念下学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学生在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把幼儿教师职业视为在复杂情境下从事复杂问题解决的社会实践领域。该模式主张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于主体在复杂情境中以选择、判断、反思、审察而获得的实践性智慧。认知心理学认为: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上之所以存在着能力差异,并不主要在于知识的丰富性上,而是知识表征方式不同,专家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与之相关的知识以背景的方式存在;新手则是脱离工作任务,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表征的[2]。知识本身是静态的,因与实践密不可分却也是动态的,知识本身形成了实践同时也被实践所形成,而学前专业的知识更是以一种实践为媒介的动态性实践知识,该模式具备能提供满足学生获得此种知识的教育情境。在变化的

收稿日期:2018-05-07

实践情境中,学生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拥有了具备个人个性特点的专业实践特色,这种个人的专业特色便实现了个人对专业知识的自我的发展性建构,拥有了实践智慧表现方式的个人理论,从而获得专业实践智慧。

二、强化师资、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条件

建设

(一)建立一支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的“双导师制”全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全实践理念下的教学师资队伍可以构建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和支撑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成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其成员由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校本科生、学院教师构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由若干行动小组构成,行动小组是实践共同体的基本结点,可以是小组内互动也可以是小组间互动,互动形式不限。可见,这种双导师型的师资队伍加强了园校协作互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合体[3],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在彼此的协作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这种协作互动不是双方单向的线性影响而是双向的交互影响,同时,这种协作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的和循环的连续过程,是一个包括发生在多情景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协作互动体系。当然,从其意义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育研究项目(SY2015313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17BJY117 );新疆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DJG2017-29)

作者简介:刘莹(1985—),女,新疆博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教师教育。

· 106 · 萍乡学院学报 2018年

上讲一方面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的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关系。而建立高素质的全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最大瓶颈即是教师必须完全熟知并能灵活应用该理念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实践共同体的每位成员在理念上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教育模式与学习模式。就学院教师而言必须从我做起理解并践行“全程实践”教学的意义,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静态的事实和案例,更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态的社会实践,教师要经常深入幼儿园听课及参与幼儿园各类活动,及时追踪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等;就一线幼儿教师而言,需在理解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全力配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任务要求,切实践行该教学模式。

(二)强化校内作为学生体验幼儿园实践的社会场域——以“全实践”理念浸润的实验室功用

建设基于全实践理念的学前专业实验室其价值追求在于使学生一开始便将教师职业视为在复杂情境下从事复杂问题解决的社会实践的体验场域,将全实践理念浸润到实验室的功用中。《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以“能力为重”为基本理念,具体要求是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此种专业能力的获得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使得主体在幼儿教育的复杂情境中以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而获得教育实践智慧。事实上,准教师“爱”的职业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最初职前教育中的实践体验场域,基于全实践理念的学前专业实验室不再作为实现技术理性的工具,而是从空间上、时间上将各课程在教育环节上有效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贯通,融通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防止出现学生专业实践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断层,做到点、线、面的完整而有效的链接。其价值即是在职前就以培养正式教师角色为着眼点实现准教师实现类生命的职业发展需求,从根本上帮助准教师建构有“爱”的职业情感。

(三)加强校外以实训、见习、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对于已达成共建的学前专业实习基地的园所,协议中明确了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由协议来看,幼儿园方主要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要求。前述可知,全实践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一线幼儿园这块实践场域,且其原本仅作为见习、实习的作用也远远不能满足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要

重新拓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不仅仅作为见习、实习基地,更应建立与校内学前实训室的有效链接,强化校内外以实验、实训、见习、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全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首先,在选择实践基地方面应选择具备一定的规模、教学设备先进和完备、师资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其次,在基地的功能上要打破以往仅仅作为偶尔的见习功能,就以往来看,幼儿园并没有把为高校学前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进行职前培养视为重要职责,因此,高校与各基地之间应本着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和谐发展、双方共赢的原则,共同建设好专业实践基地。再次,就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而言,其专业能力素质水平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此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一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提供技能培训,部分幼儿园教师弹唱技能水平一般,尤其是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有一定困难,可以安排钢琴教师为这些幼儿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开设专题讲座,丰富一线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理论水平,学院可派出相应专业教师去幼儿园进行该方面的讲座等等。第四,管理水平是影响幼儿园办园水平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第一是高校派出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实践基地挂职锻炼(任副园长),年轻教师在信息前沿,思维活跃,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可以为幼儿园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幼儿园提升管理水平。另外,派出教师可以为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的沟通,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第二是每个学期可召开若干次由高校专业骨干教师和各幼儿园园长、老师等参加的座谈会,一方面为幼儿园出谋划策,提升办园水平和档次,另一方面也听听一线园长与教师对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建设好实践基地,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在如此紧密的实践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中,高校教师的理论视野和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视野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弥合理论与实践、大学与幼儿园、职前与职后学前教师教育裂痕的最佳路径[4]。

三、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实

践体验

综合实践课程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实践形式,实现了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关键取决于“教”的变革,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5]。就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可知,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线型模式即根据课程需要由任课

第4期 刘莹:全实践理念下高校学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之思考 ·107·

教师自行安排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出现课程环节间的重复现象,表面上虽每门课程都有实践任务,但事实上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意识中呈现的是一种零散、散乱的记忆,我们知道就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来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始终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课,这三门课虽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因此,在做实践教学活动安排时就可以整合,如:理论上分别学习了三门课程之后,在去幼儿园观摩见习时虽各门课程有不同的见习任务,但就幼儿的发展而言是整体性的,园所开展的活动亦是整合性的。因此,在学生的职前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就应本着整体性、系统性、联系性的观点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该分时分,该合时合,在去幼儿园观摩实践时亦如此。由此,学生在后续的见习与实习时就不会排斥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想当然的认为幼儿保育工作不重要。事实上,割裂本身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专业学习观,整合起来更便于学生认知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也更易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连接。同时帮助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认知到该专业的专业特色,从而建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为此,笔者期望打破以往的单线思维教学方法,用整体论、系统论的方法理性考量专业本身特点,尝试在全实践理念下构建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的具有整合性、开放性、情境性的课程结构。以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为引领,试图构建两类课程:领域综合实践课程、艺术综合实践课程。

领域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如上述即是打破单一课程模式的教学思维。虽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五大领域的单独教学,但事实上五大领域仅是内容上的差别,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法基本无差异,且我们深知在幼儿园开展每一单独领域的教学活动时其内容在本质上并非单一,本身即存在着至少两个领域的内容整合,而当今在幼儿园课程应用中比较受认可的也是综合课程或整合课程,这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认知事物规律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进行职前领域教学活动时,教师从观念上应改变这种单一学科的教学思维,在上课过程中改变死板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联系的观点审视整个专业技能获得发展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进行校内实训实践时应整合领域,以整合课程内容出现,几位职前专业教师及一线幼儿园教师同时在实训场地共同评课。学生也可就在幼儿园遇到的实践问题与老师共同商量解决,也可作为教师个人研究课题中的参与者,边学习、边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经历着实践—反思的学习模式,渐进地提高其专业实践技能与专业智慧。

艺术综合实践课程方面。首先,最能体现艺术特点的即是学前专业的这三类实训室:钢琴室、舞蹈室、美术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空间上、亦或是时间上都是分开教学,分开考核,其最大益处即是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单项实践技能,而在幼儿园一线教育实践中这几项技能的应用也是综合性的。为此,可以借鉴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理念,将艺术综合实践课程作为该专业的特色课程,会谈、会跳、会唱、会画是作为该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课程开设。学生在进行自我模拟实践活动时以小组形式进行话剧创作、小剧场制作、儿童剧、绘本剧创作等,这是集美术、声乐、钢琴、舞蹈、表演、艺术教育为一体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展示,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技能训练。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体验机会更符合职前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一线幼儿园对职前准教师的艺体素质要求。这种形式的课程既考察了学生的单项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由此自然而然形成的生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带动了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一个主体、校外两面、四个层次”

的实施路径

“一个主体”即是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学生实践这一主体起作用,主体通过在上述综合实践课程的体验中获得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智慧。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只是简单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需要教师的判断这个中介,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批判、发明、是能动的主体[6]。

“校外两面”指主体的实践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方面。其中校内实训如艺术技能课的训练、教学法的模拟实践等,校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与的在实习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包括0~3岁早教机构)进行的见习实习、观摩、社会调查等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必要途径。

“四个层次”指学生参加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实践内容和环节,使学生在职前获得的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体系。这四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核心领域课程学习活动,如学前卫生与保健、各领域教学活动观摩与实践等,艺术技能实训活动,如歌曲弹唱、幼儿舞蹈、美术等单项技能训练,贯穿学生学习全程;第二层次,幼儿园综合教育见习与分领域的教育实习活动,包括校内实践、与相关课程配合进行的

· 108 · 萍乡学院学报 2018年

校外专题见习与分领域的教育实习等,从学生进校后即开始进行;第三层次,幼儿园顶岗实习,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担任保教人员工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半独立或独立进行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第四层次,幼儿园综合教育实习,主要是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再回到幼儿园,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系列领域活动实践与领域间整合的活动实践,让学生熟悉并能独自进行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入职前积累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

通过以上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才能实现个人对专业知识的自我发展性建构,从而获得专业实践智慧。

参 考 文 献

[1] 谢武纪. 大学课程策略创新:动因、反思及重构[J]. 湖南

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6): 91.

[2] 谢武纪. 专业合法性危机下专业课程改革的反思和重构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11): 11. [3] 蔡东霞. 园校协作互动:学前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

效途径[J]. 教育探索, 2009,(5): 60.

[4] 何慧华. 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4): 39.

[5] 邱德雄, 谢武纪.“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

要义——以课程项目化实践为例[J]. 大学教育科学, 2015,(1): 48.

[6] 蒋荣辉. 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3,(11): 164.

〔责任编校:吴侃民〕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ull Practice Concept

LIU Ying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uqi, Xinjiang Province 830017, 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n full practice concept is to regard the pre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 as a social practice field in which complex problems are solved in complex situations. This model considers four aspects: training objectives, condition building, curriculum dimens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Under the chang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situation, students constru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characters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zation realizes the self-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ossesses the personal theory of practical wisdom, thus gain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wisdom. Key words:full practice concept; practical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practice wisdom

(上接第104页)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nxiety

in Learning Two Foreign Languages

YUAN Ping-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Abstract: Motivation and anxiety are two crucial affective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y are predictors for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nxiety in learning two foreign languages.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the students have high level of motivation to learn two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at they have stronger motivation to learn 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 than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as been found in the integrative motivation when students learn the two foreign languages. In addition, the students have apparently lower anxiety in learning 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 than they do in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ir anxiety.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affective environment, enhancing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lowering their anxiety in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Key words: motivation; anxiety; two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studen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