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作计划 ⼀、班级学⽣情况分析
⼤部分学⽣对数学有上进⼼,但接受能⼒还有待提⾼,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在端正学⽣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以促进学⽣全⾯发展。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体和正⽅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和综合应⽤等。
因数与倍数,长⽅体和正⽅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这⼀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体和正⽅体两个单元。促进学⽣空间观念的进⼀步发展。 在统计⽅⾯,本册教材让学⽣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数学解决问题⽅⾯,教材⼀⽅⾯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体和正⽅体两个单元,教学⽤所学的知识解决⽣活中的简单问题;另⼀⽅⾯,安排了数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想学⽣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优化的⽅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
本册教材根据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活动,让学⽣通过⼩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
三、教学⽬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较分数的⼤⼩,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数的互化,能够⽐较熟练的进⾏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较熟练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个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和表⾯积的计算⽅法,感受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法。
6、能在⽅格纸上画出⼀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活中的`图案,灵活运⽤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数据。
9、经历从实际⽣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常⽣活中的作⽤,初步形成综合运⽤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优化的数学思想⽅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形成发现⽣活中的数
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学习数学的兴趣,建⽴学好数学的信⼼。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教材,设计适合学⽣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现代化教学⼿段,提⾼教学效益。
(⼀)让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励学⽣独⽴思考,引导学⽣⾃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范、讲解为主的教学⽅式,引导学⽣投⼊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常⽣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分⼴泛的应⽤,培养学⽣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的估算能⼒,让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应⽤数学的意识和能⼒
本学段学⽣的知识、能⼒、情感和态度与第⼀学段的学⽣相⽐都有了进⼀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学⽣已有的⽣活经验,引导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活中的应⽤价值。综合应⽤是培养学⽣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应⽤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全⾯、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特点,更应遵循学⽣学习数学的⼼理规律,强调从学⽣已有的⽣活经验出发,让学⽣亲⾝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解释与应⽤的过程,进⽽使学⽣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得到进步和发展。 六、教学课时安排
第⼀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 第⼆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12课时左右) 1、长⽅体和正⽅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体和正⽅体的表⾯积2课时左右 3、长⽅体和正⽅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第四单元、粉刷都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2课时) 第⼋单元、总复习(4课时)
【篇⼆】⼩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作计划 ⼀、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班数学教学⼯作。五年级⼆班除⼏个学⽣基础较差外,其余学⽣整体⽔平较好。但是学⽣个体之间存在着很⼤的差异,有的孩⼦理解能⼒很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也很强,⽽个别同学,连最基本的数学问题都不能熟练解决。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注重因材施教,⼒争缩⼩学⽣之间的差距。同时抓好课堂教学,利⽤现代化教学⼿段优化课堂教学,多多关注后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综合能⼒。同时加强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的成绩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层楼。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除保持和延续了青岛版教材特有的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板块式”的编排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凸显⾃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式、强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外,本册教材根据学⽣的年龄特点和⽣活经验,选取了学⽣⾝边的、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让学⽣体验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能通过观察、思考、动⼿实践等⼀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学习数学的欲望。主要内容有:“完美的图形”、“⼭东假⽇游”、“冰淇淋盒有多⼤”、“⽔与冰”、“啤酒⽣产中的数学”、“快乐⾜球”、“我们长⼤了”。 三、具体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会进⾏百分数和⼩数、分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百分数知识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例;理解正、反⽐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个量的值估计另⼀个量的值;能运⽤正、反⽐例意义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进⾏整数、⼩数、分数、⽐和⽐例、⽅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整数、⼩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计算;会解简易⽅程;系统掌握所学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法,能够⽐较灵活地运⽤所学知识解决⽣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获得的⼀些计量单位⼤⼩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名数的简单改写。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法,认识圆;会⽤⼯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积的计算⽅法,能够运⽤圆的周长和⾯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法,能够运⽤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较系统地掌握所学⼏何形体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何形体的周长、⾯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图画、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
(1)借助具体实例,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会⽤扇形统计图表⽰数据。 (3)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4、实践与综合运⽤
(1)在综合应⽤中,加深对百分数、所学⼏何形体体积的理解,能运⽤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法。 四、教学进度
按教研中⼼要求的进度进⾏教学不超讲不深讲。 五、教学措施
(⼀)培养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常重要。我将利⽤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喜欢上课、喜欢⽼师,进⽽喜欢数学。 (⼆)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我将充分利⽤学⽣的⽣活经验,设计⽣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在⽣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励每⼀位学⽣动⼿、动⼝、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我还将利⽤教材创设⽣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引导学⽣⾃⼰思考,并与同伴进⾏合作交流
独⽴思考、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教学中,我将要⿎励学⽣在具体活动中进⾏思考,⿎励学⽣发表⾃⼰的意见,并与同伴进⾏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与⼈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逐步学会运⽤适当的⽅式描述⾃⼰的想法。 (四)培养学⽣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中,我将充分利⽤学⽣已有的⽣活经验,随时引导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到⽣活中去,解决⾝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常⽣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活中的作⽤,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中我将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激发学⽣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觉主动地⽤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五)创造性的使⽤教材
教学中,我将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适时记录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的教学观念有教学⽅法。
【篇三】⼩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作计划 ⼀、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48⼈,后进⽣约占20%,中等⽔平学⽣约占60%,
学习较好者占20%。中等⽣占⼤多数,本学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扩⼤视野,增长知识,动⼿动脑,培养他们
的综合能⼒。
⼆、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标
1、使学⽣掌握圆的特征;会⽤⼯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周长和圆⾯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使学⽣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较熟练地进⾏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理解⽐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例;会看⽐例尺,理解正⽐例和反⽐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例和反⽐例,会⽤⽐例知识解答⽐较容易的应⽤题。
4、使学⽣认识圆柱,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的统计图绘制⽅法。 三、教学进度
第⼀单元:圆7课时左右 第⼆单元:百分数15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例1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圆柱、圆锥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简单统计1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总复习23课时左右
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2、充分利⽤现代化教学⼿段,设计合理的CIA课件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利⽤简单的⾃制教具加深学⽣的理解。
3、重知识的连惯性和联系性,注意培养学⽣综合运⽤知识的能⼒和独⽴解决问题的能⼒。让学⽣注重观察思考,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培养学⽣总结、归纳的能⼒。 五、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第⼀周:学习新教学⼤纲,领会其精神实质。
第三周:研究教研课题“⽣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有关事宜。 第五周:进⼀步学习制作简单的课件。
第⼋周:研究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类型及结构。 第⼗周:进⾏阶段性教学经验总结,找出教学中的不⾜。 第⼗⼆周:总结期中考试出现的问题。
第⼗五周:研究有关期末考试总复习的有关事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