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专论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口科学技术部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编者按:2006年7月,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 纲要》,正式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 作平台,动员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造福人类提供有效途径,同时,该 计划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制定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它的实施,将充分调动和利用国 际资源,开展水平高、带动性强、能够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关键问题的国际合作,把我国中医药领域 的独特优势与当今世界先进科技结合起来,大幅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 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它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 和疾病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抵御疾病、维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 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疾病谱、 医学模式和医疗模式也正发生重大转变,人类对健康 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传统医药 的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贸易额逐年增加。迅速增长的 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 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学是最 有望以我为主导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对世界科技和 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中医药产业是我国 具有原创性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为 国际需求.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提供了巨 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传统医药正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的重点关注。 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 键科技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世界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 主流市场,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科技竞争力的 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特制定 本规划纲要 一各国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现代医学仍然对许 多重大难治性疾病良策不多,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 传统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的有 效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医疗卫生 保健新模式。世界各国纷纷从法律、标准以及市场准 、机遇与挑战 人等方面加大了对传统医药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数据表明,有75个国家已组建了有关天然 药物管理机构,51个国家制定了发展传统医学的国 家政策,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产品注册的法律法规, 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师注册法,61个国家成立了 1. (1)健康观念的转变使传统医药的国际市场需 求不断增长。 ★ 本《纲要》由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7月4日发布,并正式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 0蒯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第八卷第五期 ★Vo1.8 No.5 关于传统药物的专家委员会,58个国家至少有一所 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居我国自然科学 领域首位。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从自发、分散的方 式,逐步向在政府框架协议指导下,以多途径、宽领 有关传统药物研究机构。WHO强调,传统医药在实 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方面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3)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发展提 供了新的支撑。 域、高水平为特点,以开展中医药教育培训、科学研 究、医疗服务、文化交流为内容的合作方式转变。中 21世纪以生命科学、生态科学、信息科学、复杂 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逐步全面走向国 际。 n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问的交叉、渗透、融合,导致新 兴学科不断产生。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医药等传统 医药的基本原理、核心理论及关键技术的重大创新 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 有着从分析向综合、从局部向整体的发展趋势,中医 综上所述,我国实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 纲要的时机趋于成熟。 2.问题和挑战 (1)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普遍理 解和接受。 药理论和医疗实践的价值被重新认识。有效利用国 际先进科学技术.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 与现代医学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实践中行之有效 的辨证论治诊疗方法和中药炮制、配伍用药原理,尚 未得到现代社会的正确评价和应用:中医药的科学 术问题,将对生命科学及整个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可以预见,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将成为科技重大 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平台,. 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与其 他传统医药及现代医药间缺乏相互交流的共同语 (4)中医药国际合作基础已经形成。 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浩瀚的古典 医籍文献与信息资源,蕴藏着世界上独有的、巨大的 言.对国际上理解、认识和应用中医药构成巨大障 碍。 人类生命科学信息,是世界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新 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综合国 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近10年来中医药现代化行动 的开展,中医药现代化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的热 切关注和支持,中医药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 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标准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 显著进展,中医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定数 (2)具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尚未形成。 与现代西药和植物药相比,中医药的安全性、有 效性的研究及其评价标准和方法更为复杂.这决定 了中医药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药理毒理、临床评 价和产品注册等标准不能照搬现代西药和植物药的 标准。具有中医药特点、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 规范尚未建立,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法律法 量有疗效、有市场的知名品牌和若干具有发展潜力 的中药企业,建设了一批中药现代化基地,现代中药 规保障.未能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未能成为 维护人类健康的现实有效的卫生资源。 产业颇具规模,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和生产体系 已经形成 (3)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新的技术和 方法。 中医药在世界范匍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截 至2005年,我国与世界70个国家(地区)签订了含 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政府协议;针灸在许多国家获 得法律许可,中医先后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以法 虽然我国中医药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 中药新产品少、中药产品科技含量低、中成药出口依 赖老品种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中药产品在国外 药品注册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医药企业规模 小、国际竞争力弱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为解决这 律形式得到承认和保护:近5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 口稳步增长,已H{口到135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中成 药品种已在一些国家通过国际药品注册正式上市; 些问题.满足人们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要 调动和利用国际资源.开展水平高、带动性强、能够 2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论 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关键问题的国际合作.把我国 中医药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当今世界先进科技结合起 来,为大幅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推动中 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技术和方法学的支撑。 我为主引导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的制订,增强我 国中医药在全球传统医药中的主导地位 国际化为动力。通过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 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攻克制约中医药现代 化的重大科技问题,带动中医药科技的创新,发展具 (4)发达国家正试图抢占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 主导权。 随着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巨大市场潜力和医疗科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业,通过许可认证、标准化 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扩大中医药产品… 口和中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 现代化,以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国际化。 人类健康为本。将促进人民健康作为根本使命, 将治疗和预防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重大疾病作为 基本出发点,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 优势,建立预防养生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保障体 系.引导世界医疗健康模式的转变,为构建和谐社 会、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传承创新并重。在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继 承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 坚持双 研价值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得到重视.以中医药为重 点的传统医药领域科技、产业和标准的国际竞争正 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美国有26个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有关针灸 研究项目达200多项。英国在皇家植物园中建立了 专门的中药引种和质量鉴定中心。德国联邦卫生部 拨专款支持针灸疗效的研究。荷兰利用系统生物学 模型评价中医药疗效。丹麦开始利用包括分子生物 学在内的技术研究中医药。日本学者已经提出通过 再次吸收中医药学理论,创造“中医汉方医药学”,实 现东西方医学融合的“第三医学”。韩国制定了传统 医药国家发展战略,印度等国家也在加速推进本国 传统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发达国家利用资金和技术 轨并重的推进策略,一方面传承”医药结合”优良传 统.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传统辨证施治的可靠性,以 现代技术和工艺提高传统中药生产水平和药品质 优势,在不断加大对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研究开发 力度的同时.开始加强对传统医药标准和规范的控 制,试图抢占国际传统医药的主导地位。 量:另一方面运用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科技成果、现 代化工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规范,在传统中药基础 上研制创新药物,加速现代医药产业发展。 医产学研结合。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保持我国在 世界传统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实施中医药国际科 技合作规划纲要已迫在眉睫。 向、企业为主体、利益为纽带的原则,以医带药,以药 促医 积极鼓励采用产学研医结合的机制,研究开发 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培养更多中医药专业人才, 共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合作互利共赢。根据世界各国特点和市场需求, 在加大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同时,尊重和保护国 际合作中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互惠互 利.合作共赢,让世界共享中医药文明成果。 2_旦 二、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 1.指导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发展全局.遵循”自主 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 工作方针,坚持“原创性为根基,国际化为动力。人类 健康为本,传承创新并重,医产学研结合,合作互利 共赢”的指导原则,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让全人类 共享中医药文明. 、原创性为根基。以发挥传统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作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成功之本,选择我国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是: 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文成果,促进中医药理沦 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与创新,深化对中医药科学 内涵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进一步提高中 中医药科技领域中优势突出项目开展国际合作,以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Z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3I/edica ̄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第八卷第五期 ★Vol_8 No.5 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进入国际 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中医药学术刊物;建立5个多 医药保健主流市场,确立中医药在世界传统医药的 语种的国际中医药信息区域中心,在中国建立传统 主导地位:将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 医药国际信息中心:建立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中医 涵的医疗康复保健理念推广到国际社会,在国际上 药教育培训国际区域中心、示范中医综合医院各5~ 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造福于全人类的卫 10个;完成一批用于中医药国际医疗、教育、宣传的 生健康事业 中医药教材、古典医籍和现代研究成果的翻译和编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中医 撰工作 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立有重要国际影响力 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各5~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0个;联合完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作用机理、有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效防治方法和新药研发课题100项:在国外完成10 以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和特色病种为重点,应 个具有市场潜力的中药品种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建 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信息技术等现代多学科 立与50所国际著名医疗机构、大学、研究和生产机 的方法和技术,开展中医药对国际社会迫切需求的 构等的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中医药发明专利年度 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疑难疾病诊疗方法和诊断标 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居世界传统医药领 准、治疗方法与方案、评价标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域第一位;吸引、培养、集聚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国 并对行之有效的成果进行推广 际化人才队伍,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 主要任务:神经精神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自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研究团队。 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身疾 ——中医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中医 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以及肝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 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有明显进展 促进培育 疾病的防治方法研究;证候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证 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中医药企业集团.以及一 候信息识别与处理方法的研究:中医证候诊断系统 批出口型的中医药企业集团集聚中心:在国外建立一 和临床数据分析系统的研发。 批大型中医药研发、生产(种植)和销售集团;引进、消 2.中医药在预防和养生保健方面作用的研究 化、吸收和集成中药制药所需的关键技术.完成一批 在全面整理和挖掘中医药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法 中药生产企业的升级改造,形成具有中药生产特点、 和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世界不同国家民众医药健康 国际认可的现代中药生产技术和方法:研发和生产一 需求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研究中医药 批进入发达国家医药保健主流市场的中药品种并上 有效预防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和作用机理,不 市销售,中医药在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市场份额明显增 断提高中医药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水平,满足现代 加,提高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 ——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基本形成,区域性注 主要任务包括:针灸、推拿按摩、食疗药膳和气 册协调体系初步建立。建立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认 功等预防和保健养生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行之有效、 可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及多语种的译释标准。这些 简便易行的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法的国际推广。 标准和规范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各国(地区)具体情 3.研塞二地 垂:廛国 壹 重 抠 况,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价、质量控制等方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 面适合于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研发和生产;形成以 依据世界各地区特点和不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 中医药标准规范为基础的区域国际传统医药注册协 数下年积累的中医药资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 调体系。 多种模式的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药产品的再评价和二 ——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播。出版发行1~2种 次开发。研制开发一批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医药产 4 [World Scie rw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_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专论 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跨国企业 集团,增加中医药在国际医药保健市场的份额,将中 医药知识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主要任务:开发和生产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完 善、安全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并在 发达国家以药品形式注册和上市销售;以药理活性 6.制定和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 以现有中医药标准为基础,参考国际医药标准 规范.依据世界各地区特点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 况,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的中医 药标准规范.逐步形成以中医药标准规范为基础的 国际传统医药注册协调体系。 主要任务:中医药质量控制、生产(种植)、药理、 毒理和临床诊断、疗效评价以及注册、销售、监管等 标准规范:以英文为主的中外文中医药术语译释标 为导向的中药提取物及其组方的新药、保健品的研 发和生产:基于中药方剂的现代中药研究;对现有名 优中医药产品的内在质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 再评价和二次开发。 准:建立区域国际传统医药注册协调体系。 7.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依据我国中医药研究的需求,以重点项目为合 作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与国际上有影响的高 等院校、研究机构、医院、生产企业合作,建立中医药 国际合作网络,以我为主.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 和科学界的兴趣点,从临床、实验及理论研究几个层 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的 堂 廛 利用中医药的宝贵经验和巨大的信息资源,结 合生物学、化学、计算机和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 建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研发技术和方法;针对中药 产业链长、成份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生产工艺复 杂的特点,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国际先进技 术和设备。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研发和生产体系。 主要任务:研究适应中药复杂体系特点的疗效 评价、筛选、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建立中医药传统经验与现代高技术相结合的新药研 发模式,尤其是符合复方药物特点的新药发现评价 方法和模式:建立适合中医药产品特点的种植、提取 分离技术、制剂技术;生产过程的质量在线检测与控 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形成中医药与其他传统 医药、现代医药问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从根本上突 破国际社会理解、认识和应用中医药的文化障碍。 主要任务:建立双边或多边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中心、联合实验室、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安全评价 中心、多语种如中英(外)文的中医药医疗、科研、教 学、管理和市场数据库中心。以及世界传统医药法律 法规数据库中心。 制技术;创制适合中药生产特点的工程化设备。 5.中医药的传承和保护 利用国际资源。研究中医药有效传承的方法和 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中医药 国际化过程中.保证中药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可持续 发展:建立适合于中医药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和手段,注重保护我国中医药种质资源,在世界范围 内保护我国独特的中医药产品、方法与技术。 8.推进中医药国际传播 中医药国际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要 依据世界各国的特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 的中医药国际传播体系.展示中医药发展成就和成 果。促进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健康。 主要任务:在国外开展中医药教育、医疗活动:加强 中医药科普教育和文化宣传: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 术刊物上发表中医药文章;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 和产品;支持国内中医药学术团体与世界各国传统 医药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主要任务:中医药蕴藏的人类生命健康信息、有 效防治方法,尤其是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古 今重要文献的整理和保存:全球范围内的药用资源 的引种与驯化;国际药用种质资源库、药用植物园、 四、实施措施 1.成立实施规划纲要的组织机构 成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领导小组。科技部为 资源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建立适合中医药 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e annd M ̄ena Medw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第八卷第五期"A-Vo1.8 No.5 组长单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为副组长单 位,并根据工作要求邀请相关部门参加。研究决策实 施纲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和协调部门和省市 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 建立国际专家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中医 药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成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 作计划专家委员会.统一协调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计划的重点领域和实施方案。 成立国际理事会。科技部牵头协调有关国家政 府和国际组织,组织实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 纲要”。以我为主,成立国际理事会,在中医药双边合 作的基础上,启动多边合作机制。 以一批国内名牌中药产品的疗效机理的国际研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2006 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从科技政 策、国家药物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税政策、外贸政 策等多方面着力,加大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政策 激励和保障力度。要合理有效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 保护民族中医药产业,同时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 障体系,引导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积极推动将中医 药产业纳入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谈判范围。 积极通过政府间双边及多边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 间有关传统医药政策、法规的对话与协作,为推进中 医药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实施高层战略 高层战略包括政府高层交往、高水平中医药教 研机构和专家间的合作、高技术含量传统医药产品 进入国际市场。 究为突破口,启动计划的实施。以计划为纽带,建立 国内有关部门及地方参与的协调协作机制。 2.保障资金来源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以科技部现有国际科技合 作经费为基础,协调、集中科技部内现有资金,支持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卫生部、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申请专项资金。积极向财政部申请中医药国际 科技合作规划纲要专项资金。 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资金。以政策引导、项 目投入、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方式,引导 地方以及企业等社会各界资金投向中医药国际科技 政府和国际组织间的高层交往,对于传统医药 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 通过开展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的高层交往,加强双方 高层官员的接触,拓展与世界各国(地区)政府有关 传统医药的政策法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 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 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为传统医药 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进传统医药进 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 支持社会各界在政府协议指导下,通过双边或 多边渠道.与高水平的医疗、教育、研发和生产机构 以及学术团体开展传统医药合作。 依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根据不同对象的 合作,形成支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 的科技投入体系。 吸引国际资金。通过中外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双 边/多边协议,共同重点支持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课 题,以项目形式吸引国际社会资金,尤其是发达国家 设立的传统医药专项研究资金,开展中医药国际合 作研究:支持国内中医药企业境外上市,有效利用境 外资本市场:重视吸引在国际医药市场上有影响力 不同服务需求,推出高质量的传统医药服务技术和 产品,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在防治人 类难治病、疑难病方面确实疗效的理解,促使接受和 使用传统医药。 5.建立区域研究团队 依据我国中医药研究的需求,结合不同国家和 地区政府和科学界的兴趣点,由专家委员会选择合 适的合作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立国际合作项目,建立 区域研究团队。支持区域研究团队在研究世界各地 的跨国企业资金进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3.制定促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政策 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强政策措施的跨部 门协调、衔接和配套,抓紧制定具体办法,落实《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 区的特点、探索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 6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专论 的方法和途径工作中,发挥作用和体现创新特色。 (1)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地区。 该区域有自己的传统医药历史,对传统医药注 册标准非常重视,但研发力量弱,可以我为主,联合 当地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取得双方政府的支 持,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研究传统医药标准,以国 际合作方式,形成所在国以中医药特点为基础的传 统医药注册管理标准。 6.培养国际化人才 美国、加拿大、欧洲拥有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在内 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尖端的仪器设备,汇 集了现代科学领域内最杰出的科学家队伍,基础研 究资金雄厚,可通过国内外联合申报对方政府资助 的项目、我国资助引进技术和人才的方式,重点在中 医药基础研究方面加强合作,在揭示中医药科学内 涵、疗效评价标准和中药研发方法学上取得突破。利 用欧盟目前制定传统草药名录的时机,联合研究、推 荐中药名录。 开展中医药引智工程.促进国际、国内人才双向 交流。鼓励利用多种方式和灵活机制,从海外引进核 心人才及团队,注重吸引和培养熟悉国外法律法规、 掌握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与技术壁垒游戏规则的专门 人才,使中医药现代化专业队伍呈现“国际化人才, 人才国际化”的新局面。将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尖子人 才的培养作为本规划项目的重要实施内容和考评指 标。把传承传统中医药学术有造诣的特殊人才、中医 药学科以外的优秀学者纳入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创新团队中。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所急需的复 合型管理人才、中介人才的培育。 (2)港台、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 该地区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政府和民众 对中医药尤其是中药复方产品接受程度高。可以中 药复方产品为重点,设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形成中 医药区域标准,并力争该标准纳入所在国药品注册 标准。 (3)南亚、中东/海湾、拉美和非洲地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 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应该能为人类卫生健康事 能为人类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新模式。世界各国纷纷 从法律、标准以及市场准人等方面加大了对传统医 药的支持。WHO强调传统医药能够在实现“人人享 有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致力于在世界范围 内推进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结合。包括中医药在 内的世界传统医药巨大的医疗科研价值、市场潜力 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业发挥重大作用。为提高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世界传 统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能力,特制定“中医药国际科 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一、背 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 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医学模 式、医疗模式和疾病谱正在发生转变,在现代医学不 能充分满足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需求的今天,国 际社会已经意识到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的健 康观念、医疗实践的有效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可 由于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不同,中医药理论体 系的科学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所广泛接受和理解, 与其它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间缺乏相互交流的语 言;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和评价比一般的 药物要复杂,其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客观性和可重现 性尚有待规范;中医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不完善。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ne and Mater&Medwa]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第八卷第五期 Vo1.8 No.5 如何分享数千年积累的海量中医药信息、不断产生 的新的研究资料和产品信息,避免重复和浪费,如何 共享中医药知识产权,兼顾各方利益,以及如何在国 际范围内开展中医药研究、教育与培训,向世界公众 完整准确地传播中医药知识,保证安全有效的使用, 尚缺乏技术和方法。中医药在防治人类现代疾病和 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潜力有 待进一步挖掘。 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各国在建立中医药等传统医 药法规和医药评估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 和资源共享,使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得到更加广泛、合 理的使用。 四、目 标 通过选择代表传统医药的中医药开展国际科技 合作,阐述中医药疗法的作用机制,增进对中医药理 论体系的理解和接受;研制开发国际市场需求大、安 全有效、质量稳定可靠的中医药产品,进一步提高中 21世纪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等为 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增长、 大量数据库的出现、分析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为解答 上述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提供了 新的方法和手段。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可能促进多学 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强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 的能力:制定中医药监督管理及质量保证技术指南, 建立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 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 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改变,从而使人 适应世界各国制定并实施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 药国家政策及法规的需求: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各国 和地区的卫生保健系统相结合,增加中医药的可获 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 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 一l ,E: 得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高 水平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尤其是世界各国所 需的本土化高级人才,在国际范围内完整准确地传 播中医药知识.引导医生及消费者更加合理地运用 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等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 主流市场,满足人类社会对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医 疗卫生保健需要。 日 一、不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深化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推 动医药科学发展;提高中医药等传统医药服务人类 卫生健康能力,发展传统医药产业,有效降低维护人 类卫生健康的社会经济成本:促进中西医药体系互 补和完善,形成新的医疗保健模式和服务体系。促进 东西方文化交融,沟通传统与现代,加强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相互理解,实现世界和谐发展。 三、原则 五、优先领域和主要任务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临 鏖塑盎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信息技术等现代 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神经精神性疾病、心脑血 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疟疾、艾滋病等中医 药防治具有优势和特色,国际社会迫切需求的常见 病、多发病及重大疑难疾病等病种的诊疗方法、治疗 方案、评价标准的临床研究,建立国际社会认可和接 受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并对行之有 效的成果进行推广。针对世界不同国家民众医药健 康需求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研究针 灸、推拿和气功等中医药有效预防慢性病、亚健康状 态的方法和作用机理,不断提高中医药预防疾病和 人类健康为本。加强对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 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 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外医药结合。加强中医药等传 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深化对中医 药科学内涵的认识,促进中医药数千年形成的有效 防治方法和手段和世界主流医学体系相结合。 合作互利:共赢。根据世界各国特点和健康需求, 按照国际惯例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尊重和保 护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互惠互利,合作 共赢 8 [World Science and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MateriaMedic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专论 养生保健水平,满足现代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卫生 医疗保健需求。 5冲医药知识的传播 依据世界各国的特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 2.研究并促进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现代中 模式的中医药国际传播体系。出版发行有国际影响 的中医药学术刊物;建立多语种的国际中医药信息 区域中心,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世界传统医药医疗、科 研、教学、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场等传统医药国际信 息中心;翻译、编撰和出版中医药国际医疗、教育、宣 传教材.以及古典医籍和现代研究成果的书籍:在世 药 依据世界各地区特点和不同市场需求.充分利 用数千年积累的中医药资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借 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并促进开发在防 治现代人类难治病、疑难病方面有特色、安全有效、 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提高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 贡献度。 界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教育、医疗活动,加强中医药科 普教育和文化宣传: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和产品; 支持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医药协会与当地包括传统医 药协会在内的各种学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国 际社会了解中医药知识提供完整准确、科学客观的 资料和权威渠道。 针对中药产业链长。成分复杂、质量控制难度 大、生产工艺复杂的特点,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和集 成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形成具中药生产特点、国际 认可的现代中药生产技术和方法;支持有实力的企 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型中医药研发、生产(种植) 和销售集团,增强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可获得性、可 及性和可负担性 6.培养国际科技合作人才 利用中医药管理、医疗、教育、研发和生产的经 验,结合世界各国现代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的做法, 培育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研发、 生产、销售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要为传统医药 人才缺乏的国家和地区培养本土化的高级人才.满 足当地发展传统医药的需要 3.中医药国际标准与规范研究 借鉴中国中医药及国际社会传统医药标准的经 验和教训,参考国际现代医药标准规范,依据世界各 地区特点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建立国际社会 接受和认可、适合中医药特点和各国(地区)具体情 况的标准规范,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价、 药理和安全评价、质量控制等在内的中医药医疗、教 育、研发和生产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及多语种的译 释标准等。制定中医药国际注册技术指南,建立中医 药国际认证认可中心.逐步形成国际性的中医药监 五、组织与管理 1.成立计划组织机构 由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协调有关国家政府和国 际组织,组织实施“计划”。成立“计划”组织国际理事 会,启动多边合作机制。 由科技部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中医药及相关 督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规范中医药国际市场,保证 中医药应用的安全有效。 领域的著名专家,成立“计划”组织国际专家委员会, 提出“计划”的优先领域、重点内容和合作方式供“计 划”理事会决策。 2.设立专项资金 中国政府出资启动“计划”,在“计划”的实施阶 段,中国政府将加大投入并设立“计划”专项资金.同 时吸引外国政府利用其用于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的 研究资金共同实施“计划”。同时重视吸引在国际医 4.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和科学界的兴趣点, 促进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院、生产企业 间专业知识和科技力量的联合.建立有重要国际影 响的双边或多边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中药安全评 价中心、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构建中医药国际科 技合作平台,联合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作用机 理、有效防治方法和新药研究,以及为国际科学界接 受和认可、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和方法研究。 药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资金投入中医药国际 科技合作。 (Continued 0n Page 15)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专论 Technical Lines for Advanced TCM Drug Release System YangMing (Key Laboratory ofModern TCM尸 artiaon,Ministry fEducaotion) Feng Yi,Xu Desheng (Shanghai University f o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 Weifeng,Tang Bin,Liao 2henggen (jingxia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e Xingling,Fu Chaomeia (Chendu University f oTrdiational Chiesen Medicie)n The paper proposes a technical roadmap and associated definitions for an advanced TCM drug release system, based on a clinical release study of Chuanxiong,and a range of TCM theories,including the TCM drug property theory, and the TCM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theory.The study,under the stictr guidance of basic TCM theories,elaborates the framework,basic features,research topics and objectives for the system.It also predicts possible diiculfties and prospects orf the study in an objective manner. Keyword:advanced TCM drug release system (责任编辑:王璃,责任编审:张志华,责任译审:邹春申) (Continued from Page 9) Outline for TCM International S&T f2O06—2020) (Ministry of Sciene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Health,and Sttea A dministration of Chiesen Trdiational Medicine) Editor S Summary:the Ministy of Scir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Health,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hi。 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ublished on July 2006 an Outline for TCM International S&T Cooperation.in which an in。 ternational S&T cooperation progra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oficifally launched.Th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global S&T re。 sources,through establishing a worldwide S&T cooperation platf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iming at creat。 ing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benefiting the human societ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program is also the ifrst international macro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itiative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Its im。 plementation will lead to high calib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in addressing the key issues concerning the develop。 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using international resources.The effort will also allow the integration of the U- nique streng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day S advanced technologies,greatly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competitiveness.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