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来源:东饰资讯网
高等建筑教育 ’ 2008年第17卷第5期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 ̄ON IN INSTITUTIONS 0F HIGHER LEARNING V01.17 N0.5 2008 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赵景伟,魏秀婷,周 同,王志刚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的重大转变,面对目前建筑专业在图学教育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文中探讨了x,t- ̄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想法,提出了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 学,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于图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建筑图学;模块化;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TU20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8)05-0048-04 图学是--I'q古老而最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学科,它的理论与思想,是人类社会 共同享有的巨大财富。人类不能离开图学,科学技术更离不开图学 。图学是 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用图样来表达设计意图,也是进行科技思维的重要形式之 一。建筑图学是研究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关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作为 其主干的建筑制图,更是建筑技术不可缺少的技术语言_2 J。建筑图学是建筑设 计与施工的先导,是建筑文化的基础。 2l世纪,我国高等建筑教育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在 课程设置等相关因素都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 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是高校教师未来教学改革的主要任 务。本文所指的建筑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这两个专业同 属一个学科,专业教学方法与形式相近,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图学课程体系主要针 对这两个专业而进行的。 一、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建筑专业图学课程狭义上讲主要是指专业制图:包括画法几何学、专业制图 基础知识及建筑识图与绘图训练(以下称建筑制图),图样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 载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以图解法和图示法为基础的工程制图是科技思 维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也是指导工程技术的一种技术文件。广义上讲可以包 括以下几项内容:画法几何学、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训练、阴影透视、计算机 绘图,GIS应用等。图或图样发挥了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没有图或 图样,任何科学技术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图学理论,还是现 收稿日期:2008—07—28 作者简介:赵景伟,(1973一),男,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建筑图学、计算机图 形学、CAD/CAM研究,(E—mail)zjwzbt@sohu.con。 赵景伟,等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49 代意义上的图学理论,都对建筑文化的发展产生了 时要掌握二维平面绘图和三维建模的编辑和修改方 积极的影响。建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正确理解和 法。针对建筑图,掌握基本的尺寸标注以及图形的 虚拟输出、打印。 掌握建筑制图的各项标准,更应该通过建筑设计基 城市规划制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研 础训练等来提高自己对建筑方案的表达能力和交流 究如何科学地设计制作城市规划专题图,正确合理 能力。 反映城市规划的成果。GIS的虚拟现实和三维可视 画法几何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 化技术在这一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GIS在城市规划 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 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建立统一的包含各类城市空 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绘图和读 图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建筑制图是一门介于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 技术基础课,它既有专业课的技术特点,也有基础课 的共同性质。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房屋建筑的基本概 念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能通过这些认识和了解 去识读和绘制施工图。 建筑设计基础是在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一般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基本教学内容有两个: 一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四个部分——中外 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的结构与技 术,建筑的表现(钢笔画技巧、水彩渲染技巧、模型制 作)等;二是训练建筑设计的基础技能,包括两个部 分——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和小型建筑设计 的实题设计。在课程学习中,还要进行建筑的抄绘, 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能力,再进过设计资料的采集 整理、建筑的表达、模型的营造等设计技巧的训练, 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为以后的 建筑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阴影透视是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通过阴 影透视的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建筑阴影透视的基 本知识、原理和作图方法,同时也能使学生熟练的绘 制建筑阴影透视图,以充分表达设计构思和设计意 图,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提高徒手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建 空间的思辨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方 案设计打下基础。 计算机绘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让 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方案设计。通过 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 区别,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程序,为计算机辅助设 计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利用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借助于AutoCAD等软件,更有效 的提高建筑制图的质量和效率。课程着重二维平面 的绘图方法和技巧,三维物体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同 间信息的地图数据库,为城市规划提供数字化地图, 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共享的基础数据,等等。 城市规划涉及大量信息,除基本的自然环境信息(如 地形、水系、植被等),还应包括大量的人工环境信息 (如路网、境界、市政建设、建筑物等)E31。GIS应用 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GIS在城市规划制图中的应 用,使学生掌握GIS的功能:数据的获取、数据的编 辑、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查询与分析以及图形的显示 与交互等。 这些图学课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增加了一 些技巧训练,改变了学生缺乏对建筑本质的认识,使 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问题和设计途径,增强学生对 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 绘图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手把手的传授,没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没有建筑体验 的情况下接触建筑图学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 设计等,常常是无从下手,难于掌握设计和绘图要 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致力于建筑图学课程的教 学改革,使建筑图学课程真正能够发挥对建筑类专 业学生的专业引导作用。 二、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研究 我们针对建筑专业图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 内容、教学手段做了改革尝试,提出了建筑专业图学 课程平台教育模块化改革的初步想法,并经教学实 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将建筑图学课程体系划分为3大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基础平台模块,包含基本投影理 论、阴影透视、设计基础等,该模块在专业的第一学 年开设。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学生首先应掌握 投影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正确理解建筑形体的三视 图的产生及其意义。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发现绝 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正确把握,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直 到课程结束都还不能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图形之间 的关系。其次,应掌握建筑阴影和透视的形成及其 作用,并深入掌握建筑形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阴影及 透视效果。第三,通过设计基础的训练,学生应具备 50 高等建筑教育 2008年第17卷第5期  过硬的线条绘制、字体书写的能力,能够对一些简单 学习,学生要掌握制图标准中关于比例、线型、字体、的建筑形体进行创作,并正确理解建筑空间的含义。 尺寸标注、标题栏等的基本规定,并能正确理解建筑 第二个模块是专业制图平台模块,主要是针对 制图中关于建筑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特点及应 建筑专业而进行的专业制图训练,包含建筑制图和 用。还要掌握城市规划图纸(现状图、规划图)的图 城市规划制图两大部分,该模块在专业的第一学年 题、图界、指北针、风象玫瑰、比例、比例尺、规划期 开设。该模块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家有关制图 限、图例、署名、编制日期、图标等相关规定。图1是 学生抄绘的建筑施工图作业。 标准并进行图样抄绘而进行的。通过该模块课程的 经过该模块训练后,鲢鲢±i目1 —t111z.-!—| ̄I|1:50 图1 建筑施工图作业——抄绘楼梯间详图 第三个模块是数字技术课程模块,包含计算机 学年开设。目前我校开设的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必修 绘图,GIS应用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各大 课程6门,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 建筑院校的建筑专业本科教学与数字技术相关课程 础(VF)、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 的设置比重逐年增加。数字技术是一项以计算机、 设计(CAD)、计算机3D、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总学时 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技术为基础的,以数字信息应 为284学时,约占总学时数的8.9%。 用为核心的新技术,它对建筑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 建筑专业图学课程平台教育模块的划分及内容 多层次的 。数字技术课程模块分散在第二至第四 见表1。 表1建筑专业图学课程平台教育模块(学制5年)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模块化教学结果存在延后现象,例如对制图标准的 尽管建筑专业图学课程平台教育模块化改革, 把握往往在第一学年较好,第二学年后就基本忘记 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中,我 了;建筑图中对建筑构造不能正确理解,常常出现照 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 葫芦画瓢,但不知为何画的情况等等。要解决在教 赵景伟,等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51 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动、逼真的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效果图,忠实地传达 去思考。 (一)增强学生对建筑的认知 建筑认知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 面上讲,它指的是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结构,包 括科学、哲学、艺术的系统化、综合化的广义建筑学 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包括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共 性理论和设计基础;单就建筑而言,就有建筑设计原 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 设备、建筑经济;有建筑美学、建筑法规;还有建筑形 式美法则、形态构成、建筑历史等等,涉及到人、社 会、环境、自然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形的 知识结构。这些知识需要相对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 积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说,建筑认知特指对建筑 结构、建筑主要构造、主要建筑构件以及建筑材料等 物质属性的基本认知。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测绘、 抄绘以及模型制作的方式结合课堂讲解得到训练。 (二)提高学生的图示交流能力 图示能力指的是学生可以用概括、精练、准确的 徒手草图与他人交流。在方案的设计推敲过程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阐述 自己的想法,但是听者却一头雾水、不得其解。究其 原因,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学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图 示来配合语言进行观点阐释。可见,图示能力和语 言能力一样,都是交流的必要手段。同时,良好的图 示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自己的设计思 路,快速地抓住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因此,图示能 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 借助多给学生汇报方案的机会来加强,而图示能力 则要依靠长期的草图训练来获得。两者结合,最终 实现“眼、脑、嘴、手”的协同运作,以达到有效交流的 目的。 出设计意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将其称之为 “表现图能力”。这也是长期以来全国各大建筑院系 普遍看重的建筑专业的“看家本领”。经常听到老教 师对学生说:“无论你的方案怎样,但是如果表现图 画得不好,那么就……”,可见,表现能力的高低长期 以来一直是评判学生设计质量高下的一个重要依 据。当然,这一能力在计算机普及的条件下也逐渐 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手工渲染模式正转向计算机表 现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院系通常做法是在低年级要 求手工表现,而在高年级要求计算机表现。 中国先进的建筑图学及其文化,为中国数千年 的建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川。建筑图学是 研究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关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 学科,作为其主干的建筑制图,更是建筑技术不可缺 少的技术语言。专业制图的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实 例建筑施工图来完成的。但是,关于制图国家标准 的理解,不同的学生之间会有比较大的差距,加之学 生对建筑物的各个组成及名称缺乏相应的把握,最 终在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常常绘图乱七八糟。对 此,我们在专业制图平台模块中增加了《建筑构造》 这一门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制图的同时,掌握建 筑的构造形式及要点。结果显示,绝大学生通过此 模块的学习能够熟练、准确的绘制专业图样。当然, 对图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此,数字化建筑 教育方式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克明.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文化内涵[J]. 华中建筑,2005(6):18—22. [2]刘克明.穷波讨源酌古御今——《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 流》简介[J].华中建筑,2006(10):4—7. [3]马晓冬,杨剑.面向城市规划的数字制图研究[J].徐 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5—67. [4]袁晓梅,陈锦昌.数字建筑图学课程体系初探[J].工程 图学学报,2005(5):133—136. (三)促进学生的表现能力 表现能力是指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或几种表现 手法,灵活地运用一种或几种表现工具,如钢笔、铅 笔、水彩、水粉、马克笔等,最终将建筑设想转换为生 A Study of the Architechtural Graphics Course System ZHA0 Jing・wei,WEI Xiu—ting,ZHOU Tong,WANG Zhi—gang (School of Civil Achitectur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na) Abstract:Based Oil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ideas on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hture in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htural graphics,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study some ideas on the reform of graphics course system,propose the modular teaching of the architechtural graphics,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 of the graphics teaching in three aspects. Key words:architechtural graphics;modular;system;reform (编辑陈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