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8卷 第4期

2009年12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8 No.4Dec. 2009

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吴成亮

1,2

,周 莉,李 强

11,2

(1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北京林业大学社会林业研究中心)

摘要:文章对经济高速增长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取我国1990—2007年经济增长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关系,其中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是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经济水平维度和保护区建设维度的中位数分析,可以将我国31个省分为4类。因此,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关键时期,各省份应根据本省省情,制订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相应政策。关键词:经济增长;自然保护区;计量经济模型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116(2009)20420040203

Practical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Developmentof

ChineseNatureReserveandEconomicGrowthinChina

WUCheng2liang

1,2

,ZHOULi,LIQiang

11,2

(1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100083,P.R.China;21CommunityForestryResearchCenter,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100083,P.R.China)

Abstract: TheinfluenceofeconomicrapidgrowthonconstructionofnaturereserveinChinaisanalyzedfrom

1990to2007atfirstinthispaper.Thentheeconometricalmodelisestablishedandappliedintofurtheranalysiswithpracticaldata.TheresultshowsthatthecorrelationbetweeneconomicgrowthandthedevelopmentofnaturereservesinChinaisprominentandthekeyperiodforthedevelopmentwastheperiodwhenpercapitaGDPreached3000USD.OnthebasisofanalysisofdimensionsofpercapitaGDPandareaofnaturereserves,31provincescanbeclassifiedinto4categoriesinChina.Therefore,itisnecessaryfordifferentprovincestomakesuitablepoliciesfortheconstructionofnaturereservesandtokeepahighleveloffinancialinputintotheconstructionintheabovekeyperiod.

Keywords: economicgrowth;naturereserve;econometricalmodel;classification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众多经济学家探讨的重点[1]。设立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应对生态破坏的一大创举。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自然保护区5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得来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2~4]

认识尚处于萌芽时期,因而建设的速度不快,且保护区类型主要是森林植物和动物两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66—1979年为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自然保护区也受到冲击,正待建立和完善的管理体系遭到削弱;1980—1989年为恢复阶段,较前一段时期相比,这一阶段自然保护区建设迅速,但是由于建设速度快,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1991年至今为合理规划阶段,由于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

:1956—1966

年为始创阶段,当时,由于对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

收稿日期:2009201220

(708030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对农户家庭的生产、消费和资源利用方式影响研究”

第一作者:吴成亮,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经济,林业经济,技术经济。Email:wubjfu@1631com 电话:010262338444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4期吴成亮等: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表1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统计表

年份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41

面发展,自然保护区也得到较快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从较为单一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3种保护类型发展为9种保护类型。

在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环境破坏程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人口的无序增长、技术的落后、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环境污染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控制环境破坏的意识、能力和投入逐渐提高,环境质量逐步改善[5,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还有其他类型的关系,如正U型、同步型、N型等。这说明经济增长既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可能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特定地区,特定对象的具体影响规律如何,需要进行实证和定量研究。

[7~9]

自然保护区人均GDPΠ面积Π万hm2千元460711116445606171189360221321311661814219986823154104471901751046743111518467697196142088151261796

年份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自然保护区人均GDPΠ

2

面积Π万hm千元904415711599820187185812989108162213294159139814398111015421482218121336149941914104015153151519311518812181885

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的潜在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关系模型本文利用SPSS1710软件的曲线拟合功能,对于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人均GDP的相关关系分别进行一次函数型、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型和对数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型的模拟,模拟得到的三次曲线模型如下所示:

y=49571477-641757x+1431812x-(41376)

(-01133)

(21491)

2

3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关系

(一)指标选取和所获数据

典型指标选择是构建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关系计量模型的关键。本文的经济增长指标选取人均

GDP,因为与总量指标相比,人均量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水平。对于自然保护区建设指标,目前我国在综合测算自然保护区质量方面还没有统一折算标准,在现有情况下,选取自然保护区面积作为指标是比较适合的。由于在1990年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受经济以外因素影响极大,并且各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的,建设水平由此逐步走向规范。因此,本论文研究时间跨度为1990—2007年。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0到2007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平均每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超过8%。因此,研究快速经济变化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以及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是否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掘经济发展与生产力   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保护区比例Π

%719614136310271291114710141121513106141795196215761000x+e(-31084)

R

2

=01939

  式中,x为T时刻(按不同年份)的经济指标,即

人均GDP,y为T时刻的自然保护区面积,e为残差。

(三)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类别

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531处,面积达15188万hm,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3个省份是西藏、青海、新疆。但是由于这些省份的国土面积本身就很大,用绝对数值并不能反应保护区建设水平的实质。因此,本文用各省的自然保护区占本省国土面积的比例来代替保护区绝对面积值,以反映这个省保护区建设在我国的相对位置。保护区比例排名前3位的省份是西藏、青海、甘肃。从经济角度看,人均GDP排在前3名的省(直辖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人均GDPΠ千元121037251828121592271721161039161197141477321897121491141477141640省份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保护区比例Π

%181565144101733411551082116730128917813139

2

表2 2007年我国各省自然保护区比例和人均GDP

人均GDPΠ千元571277451295191746161898251327251648191358181475651602331759371115省份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保护区比例Π

%410931095192616341615134512441685178512810191人均GDPΠ千元12192671288101504121049141583101326141196141577161817

4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 

  通过各省的人均GDP和自然保护区占本省的国土面积的比例两个维度的中位数分析,可以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4类:第1类经济增长较快、保护区建设较好;第2类经济增长较快、保护区建设不好;第3类经济增长较差、保护区建设较好;第4类经济增长较差、保护区建设不好。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各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经济增长分类表

第1类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

  (二)讨 论

1)本文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着重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自然保护区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人均GDP同自然保护区面积间的计量模型。它可以作为发掘经济增长与生产力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的潜在影响,和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研究工作的参考依据。为了研究保护区的长远建设,必须更好更全面地探讨包括自然保护区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必须综合地科学分析保护区发展的外部因素,第2类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河北、山西第3类重庆、宁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甘肃第4类

湖北、河南、陕西、湖南、海南、江西、广西、安徽、贵州

二、结论与讨论

(一)结 论

1)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两难问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

路。经济增长对环境变化有显著的影响,今后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何变化将极大地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需要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对策,避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尽量降低和平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高度。这也是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实证分析所得到的有益启示。

2)计量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同自然保护区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人均GDP同自然保护区面积的三次函数假设检验,可以确定人均GDP与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拟合优度为R2

=01939,在统计上具有较充分的解释意义,数据拟合的结果说明人均GDP与自然保护区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由模型可知保护区数量同人均GDP指标曲线近似地呈现“倒U型+正U型”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曲线上升呈现“先缓、后陡、再缓”趋势,说明随着经济增长,保护区数量逐步上升。但经济上升到一定规模后,保护区面积趋向稳定,这时候保护区建设工作应该是从数量增长逐渐转向质量提升。

4)同样由模型中可以得出,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急剧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人均GDP在3000元左右是我国自然保护区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省份应引起重视,根据本省的省情,制订合适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政策,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

以期更深入地为我国保护区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指导。

2)我国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位于偏远地区,而这些偏远地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以西部和人烟稀少的山区为中心,以少数民族地区为多。因此要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使之继续提供生物多样性效益,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是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3)今后应通过更多的数据对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政策,并将此项工作逐步作为我国各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

[1] 黄铮,外冈丰,宋国君,等.中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比较和

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2):9211.

[2] 万本太.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保

护,2006(8A):21225.

[3]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自然保护区政策研究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 黄建兰.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林业科

技,2006,3(1):1762179,196.

[5] 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growthandthe

enviroment[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7,110(2):3532377.

[6] SHAFIKN,

BANDYOPADHYAYS.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quality:timeseriesandcrosscountryevidence[R].WashingtonDC:BackgroundPaperfortheWorldDevelopmentReport,1992.

[7] 李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2008(11):13217.

[8] 赵振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

2008(5):80284.

[9] WILFREDB.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whosegrowth?

whoseenvironment?[J].WorldDevelopment,1992,20(4):4812496.

(责任编辑 何晓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