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来源:东饰资讯网


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要 香蕉病虫害对香蕉产量及质量影响极大,对香蕉病虫进行防治是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就香蕉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病虫害;防治措施

香蕉(Musa cavendishii)是热带、亚热带主要水果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约有30万公顷,但香蕉病虫害对产量、质量的影响很大,甚至导致蕉园全部毁灭,给香蕉种植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而对香蕉病虫进行防治,是种植业必须重视的生产环节。

1主要病害防治

1.1香蕉叶斑病

香蕉叶斑病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煤纹病和灰纹病3种,病原分别为半知菌亚门的芭蕉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 Zima.)、簇生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torulosum(Syd.)Ashby)和芭蕉暗色双孢菌(Cordana musae(zimm)Hohn.)。主要为害叶片,褐缘灰斑病病斑长椭圆形至纺缍形,边缘黑褐色,中部黄褐色、灰褐色至灰白色,斑外围具黄色晕圈,数个病斑可连合为不规则斑块;煤纹病多发生于叶缘,初呈卵圆形褐斑,后扩大并相互连合成斑块,斑面出现污褐色云纹状轮纹,其上仍可见原来各单个灰褐至灰白色病斑;灰纹病亦多始自叶缘,初亦为椭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展为两端或一端较尖凸的长椭圆形大斑,斑中部灰褐色至灰色,周缘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斑面出现同心轮纹,尤以近边缘处的轮纹更为致密和明晰。温暖多湿的季节和园圃通透性差均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注意清理田间;于4~7月每月各喷药1~2次,确保挂果株有7~10片功能叶,药剂可用25%敌力脱乳油1 000~1 500倍液,每隔15d喷1次,注意喷匀喷足,可收到较好防效。喷施30%氧氯化铜,或70%可杀得胶悬剂,或25%应得悬浮剂600倍液也有一定效果。

1.2香蕉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又称蕉公、虾蕉、葱蕉,是世界性的严重病毒病,传播性强,该病的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Banavirus )。香蕉束顶病属全株性

病害,其最典型的病症是病叶背面沿侧脉和叶柄或主脉的基部出现一些深绿色的条纹,俗称青筋;早发病株明显矮缩,叶片较直立狭小,硬脆易断,叶边缘明显失绿,后变枯焦,本病新叶越抽越小而成束,因而得名”束顶”;病株一般不抽花蕾,故又称“蕉公”。 植株若抽蕾时发病,抽出的蕾和所结的果实畸形细小,味淡,无经济价值。病株根尖变红紫色,无光泽,大部分根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病原病毒在园内主要借香蕉交脉蚜传播,一般在雨水少、天气干旱的年份蕉蚜发生多,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选择通风的园地,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香蕉植株的抗病力;选种无病蕉苗,新蕉区最好用组培苗;定期杀灭蚜虫,有效药剂有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0%天猛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44%专蛀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16%虫线清乳油1 000倍液,于每年的2~5月每隔7~10d进行1次叶面喷施;发现病株应及时喷药杀死蕉蚜后挖除烧毁,或向病株离地面20~30cm的假茎中心注射8~10mL10%的草甘膦液加1~2mL内吸性杀虫剂(兼杀植株上的蚜虫),若要补种,须将病穴土扒开填入附近新土,加入3%吠哺丹50~100g混匀后再种;发病严重的蕉园,要与水稻、甘蔗轮作,或改种大蕉、粉蕉等抗病品种。

1.3黑星病

黑星病是蕉类常见病害,该病的病原是香蕉大茎点霉的真菌属半知菌(Macroph omamusae(Cooke)Berl.et Vogl.),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早衰凋萎;病果上产生许多小黑粒、手摸无粗糙感,果实成熟时,在小黑粒的周缘会形成褐色的晕斑,后期晕斑部分的组织腐烂下陷,小黑粒的突起更为明显,贮运期易腐烂。黑星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雨后或雨季发生严重,在高温高湿下,苞片脱落后的幼果很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经常清园,剪除并烧毁病叶及残余物;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果实断蕾后套袋前喷药防治,在叶片上或幼果上喷洒25%敌克脱乳油1 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4~20d喷1次;断蕾后套袋护果。

1.4花叶心腐病

花叶心腐病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s virus strain Banana)的一个株系。感病后叶片染病局部或全部发生断断续续病斑,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黄条纹或梭形斑,条纹始于叶缘向主脉扩展,严重的致整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状,且叶两面可见;叶片老熟后多由黄褐色变为紫褐色,顶部叶片扭曲或束生,重病株的叶鞘和心叶腐烂,不结果。带毒蕉芽是蕉株初次发病的主要病源,高温少雨或与黄瓜、番茄等混栽,因有利于蚜虫繁殖与传毒,也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实施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新引进的品种亦应暂时用隔离网罩防虫种植;清除园内及附近杂草,避免与葫芦科、茄科作物混栽,增施有机

肥和钾肥,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以防扩散。及时喷药杀蚜,所用药剂与香蕉束顶病相同。

1.5香蕉炭疽病

香蕉炭疽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香蕉长圆盘孢菌(Glo-eosporium musarumCooke et Mass)。主要为害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也为害损伤的青果、蕉根、蕉花、蕉轴,在果上多发生在近果端部,初呈黑色或黑褐色小圆点,以后渐扩大或几个斑合成大斑,全果变黑腐烂,品质变坏,不堪食用。在多雨雾重的天气和园圃潮湿的条件下,或贮运期气温高、湿度大往往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及时喷药预防,在结果初期结合预防黑星病开始喷药保护,连喷3~4次,视天气隔7~15d喷1次。药剂可用25%应得悬浮剂1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20%施宝灵悬浮剂800~1 000倍液。适时采收,宜在成熟度约7~8成收获,晴天采果,忌雨天采果,采果及贮运时尽量避免损伤。采后用45%特克多600倍液浸果1min,沥干用塑料薄膜包装待运。贮运期及销售期间注意控制温、湿度。

1.6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ehl.f. sp.cubense(E.F.Smith)Snyder etHan-sen)。病株外观叶片变黄,叶柄基部软折,叶片凋萎倒垂,严重时全株叶片倒垂枯死。纵剖病株假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条纹;横剖则呈褐色斑点或斑块。病菌从幼根或受伤的根茎侵入,通过寄主维管束向上部蔓延。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粉蕉等蕉苗,推广种植无病组培苗。定期检查蕉园,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清除销毁,并撒施石灰或尿素处理土壤。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甘蔗轮作2~3年,重病区可考虑全园销毁,改种水稻、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轻病株用含多菌灵2%有效成分的药液注射球茎,每株注3mL,年注2次。

2主要虫害防治

2.1香蕉象鼻虫

香蕉象鼻虫有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和香蕉假茎象甲(Odoipo- ruslongicollis Olivier)2种,分类上均属鞘翅目、象虫科。幼虫蛀食球茎和假茎,蛀道纵横交错,影响植株生长,叶片枯卷,易招风折和诱发茎腐,

甚至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实行蕉苗检疫,防止香蕉象鼻虫随同吸芽苗传播;经常清园,挖除旧蕉头,对有虫害的干叶及叶鞘应集中烧毁,并进行人工捕杀;掌握越冬幼龄虫(约11月底)和第1代低龄幼虫(约4月初)高峰期施药毒杀。用3%呋喃丹或5%辛硫磷剂或3.6%杀虫丹3~5g,于种植前植穴撒施,或在虫口较多时,于蕉头附近撒施或穴施,或涂抹于植株叶柄基部与假茎连接处,以杀死成虫和幼虫,每隔20d进行1次,连用2~3次。

2.2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Erconota torus)又名芭蕉卷叶虫、蕉苞虫,属鳞翅目,弄蝶科,是香蕉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啮断叶片一部分,使蕉叶残缺不全,严重时全叶被害,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导致减产;幼虫并在其上吐丝卷叶,严重时蕉株挂满叶苞。

防治方法:清除蕉园,冬季或春暖清园时把枯叶剥除集中烧毁,以杀死潜藏在苞内的幼虫或蛹,减少虫源;人工捕杀,用手摘除叶苞或用竹子打散叶苞让幼虫落地,杀死幼虫;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于傍晚或阴天喷洒,毒杀初龄幼虫。

2.3香蕉交脉蚜

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uosa)又名蕉蚜、蕉黑蚜,属同翅目,蚜科。是传播香蕉花叶心腐病、束顶病的重要害虫,喜群集在香蕉心叶基部取食为害,每年4月左右和9~10月间为发生高峰期。

防治方法:定期检查蕉园内蚜虫的发生情况,发现病株应及时用药喷杀,并将病株连根挖起,埋于深坑,防止蚜虫再次吸毒传播。田间发生虫害时,可用50%的抗蚜威均1 500倍液,或氧化乐果800倍液,或10%灭百可均5 000倍液,或克蚜星500~700倍液等喷洒蚜虫发生处。

2.4香蕉花蓟马

香蕉花蓟马(Thrips hamaiiensis(Morgan))属缨翅目蓟马科。香蕉花蓟马是为害香蕉花蕾、幼果的重要害虫,其若虫和成虫主要刺吸香蕉子房及幼嫩果实的汁液,果皮受害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其后逐渐变为红色或红褐色小点,最后变为粗糙黑褐色突起斑点,影响果实外观及耐贮性。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使花蕾苞片迅速展开。当雌花开放结束后,及时断蕾,消灭虫源;现蕾时喷40%乐果600~800倍液,或益舒保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等,喷洒香蕉把头及花蕾,4~5d喷1次,连续喷3~4次;断蕾后结合防黑星病和炭疽病再喷1~2次。

3参考文献

[1] 林道迁.香蕉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7(5):52-54.

[2] 王水琦.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农业,2007(1):26-27.

[3] 李文容.香蕉蚜虫防治对束顶病发生为害的影响[J].福建果树,2007(3):10-11.

[4] 叶彩霞,丘运标.香蕉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7.

[5] 张海水,陈荣章.香蕉枯萎病发生与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3):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