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14年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A 原文“这些天然材料都不易复制、储存和递运”不正确,具有这些问题的是指古代中国人曾利用过的甲骨、金

石等材料。

2.B“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的不是不(fǒu)准。

3.C 原文“‘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在木牍上

录文记事,不能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 4.B延:接纳

5.C(①是侧面说明宋汝为有才干。④是说宋汝为忠于朝廷,关心国家。⑥是说宋汝为躲避秦桧的抓捕) 6.A“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的危险”有误。

7.(1)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

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次”:临时驻扎;“克”:能够;“壁”:营垒。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认为我是忠直之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用

说什么呢?(“直”:意动;“独”:难道;“业”:已经;各1分,句意2分)

8.①点明了诗人因远望而生忧思,又因为寒江寂寥而倍增羁旅落寂之感;(2分)②此联情景相映,诗篇后四句的归

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3分)

9.“尔情”和“予念”形成鲜明对照,(2分)鲜明地表现了诸君一意干求功名,追求富贵,(1分)而诗人却无留

恋之意,一心归隐,(1分)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2分) 10.(1)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11.(1)BE(答E给3分,B给2分,A给1分,A“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 C“实际这都是

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D“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

(2)①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有助于刻画张叔张婶全部心思都在儿子身上的淳朴的人物形象。②设置

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③与后文儿子屡次在该回家的时候没能回家形成对比,引起读者深思文章主旨。(每点2分)

(3)①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②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③

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④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⑤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①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②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③以张叔

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④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每点2分)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为她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创作的素材都来自听来的小镇的故事”有误,是小说中的“许多”素材;D“打算”宣布封笔错误,应该是已经宣布封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让她改变了主意”有误,应为“或许”会让她改变主意)

(2)①素材取自她所在的小镇的平民爱情及家庭生活。②作品地域性强,并且写的是这些地方人们普遍共同的人性。

③选用短篇小说艺术形式,接近完美。(每点2分,共6分)

(3)①善于聆听,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②不受利益的诱惑,看轻作品的销量。③发挥自己的天赋,不把写作当作一

种职业,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乐趣(使命)。④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勤奋写作,且坚持不懈。⑤独立创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任选3点,每点2分,共6分)

(4)第一问:门罗之所以把“写作比作一场绝望的竞赛”,是因为在门罗看来,写作是没有终止的,且写作的最高境

界是难以达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观点一:门罗赢得了这场绝望的竞赛。(2分)①在她过去的大半生中,她绝望过,逃离过,但她从未停止过。她抽出一切时间写作,并且每天规定一定的页数,强迫自己完成。②诺贝尔文学奖是全世界文学界最高的奖项,她获此殊荣,就是赢得了写作这场绝望的竞赛。③约翰·德根评价说:“爱丽丝•门罗则为我们照亮了这条道路,„„这是她成功的秘诀。”可见他认为门罗是成功的。(或:彼得·英格伦认为她的作品“接近完美”,可见他认为门罗是成功的。或:辛西娅•奥兹克称门罗为“我们时代的契诃夫”,“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地被读者记住”。可见他认为门罗是成功的。)(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观点二:没有赢得这场绝望的竞赛。(2分)①门罗处女作一炮而红之后,她继续写作;在最后一本小说集出版后,她宣布封笔,但获得诺奖后或许再继续写作。②彼得•英格伦评价她的作品“接近完美”,但追求无止尽,“接近”并不等于完美。③辛西娅•奥兹克称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地被读者记住”,这表明她的作品还需要时间的考验。④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代表写作的最高境界,获此殊荣不等于赢得了这场竞赛。(四点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13. D(A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与“职责”语义重复。B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

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已的想法或见解。安堵如故:指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C 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14.B(A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加强”;C句式杂糅,去掉“据”或“显示”。D.前后主语不一致) 15.C

16.①那是要用心灵的;②也许用头脑的阅读;③我把它称为“无用”的阅读;(暂且把它叫做“无用”的阅读)④

如果这样的人生都不快乐(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酌情给分。答出一句1分,答出四句5分) 17.(6分)答案示例:

每当困惑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再上路; 每当痛苦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抚摸流血的伤口,擦干眼泪再上路; (句式2分,含有一定的哲理2分,意义连贯合理2分) 18.立意提示:

规则:校长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反,所以可以立意“规则至上”“敬畏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良

好风气最有力的看守者”“用规则看守一切”;同样,霍里厄克校长按校规开除了约翰,这都是为了践行真理,“执行规则”“坚守规则”。

诚实:材料中学生交还了图书,校长感谢他,是因为他的诚实,肯定他的人品,所以可以从“诚实是为人之本”的角

度立意;灵魂高尚的人才能成就他的成功,约翰虽然为“偷书”事件付出了代价,但是他的诚实,他优秀的品质使他最后成为领域内非常优秀的人。他没有因此事而被打上不良的烙印,相反,他得到了更多的认得尊重,不仅是佩服他的才华,更重要的是欣赏他的品质。

规则和道德、法理和人情:还可以抓住最后一句话将规则和道德、法理和人情结合起来立意,如“规则高于道德”“法

理大于人情”“法理之外才是人情”;

严格:也可以从严格治校的角度谈治家治军治国之道,严格造就了名校哈佛。

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学生考入名校是一种荣耀,能够学习知识是一种收获,但是能够在一所大学中践行大学的精神,学会做人,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说大学的魅力在于来自于大学内在的精神,它不是浮华的排名,也不是该校出现了多少富翁,而是出自于该校的学生是否能成为有社会良知,道德高尚的大写的人。

(其他角度只要符合材料均可)

评分标准见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内 容 基 20 础 分 等 级 表 达 20 分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四等(5—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新 说明:

(一) 基础等级评分,“提议”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颖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对不够字数的作文的评判规定

1.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的,结构完整,按每50字1分的标准扣分,结构不完整,35以下评分; 2.400字以上但不足600字的,结构完整,30以下评分,结构不完整,25以下评分。 3.400字以下的,20以下评分。

有题目,写300字以内的,给15分。 有题目,写200字以内的,给10分。 有题目,写100字以内的,给5分。 4.只有题目,其他没有的,给2分。 其它:1.缺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高不超过5分。

评分建议:将试卷分为四大类:一类卷:60—50分,二类卷:49—43分,三类卷:42—36分,四类卷:35分以下。

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全家被害。(宋)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 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做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

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凌辱。汝为全无惧色,说:“死本来在所不辞,但是接受命令出国,希望送到书信说一句话,再死不晚。”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境有多次。

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你这个使者!你这个使者!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我为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就拘留了汝为。但因为汝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来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于是连通以前失陷在北方的凌唐佐、李亘、李俦作为心腹,把机密大事报回朝廷。

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

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秦桧将要捉拿宋汝 为要把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一一说来,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中让他住了下来。

秦桧病死后,汝为说:“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志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户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时唱歌有时痛哭,涕泪齐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