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汽轮机原始开车试车方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氨冰机单体试车方案

2017年12月12日

1.1 应具备的条件

1.1.1 机、电、仪设备安装完毕,透平及其蒸汽管路保温结束,透平与压缩机联轴节脱开。

1.1.2 油系统所有设备、管道均以清洗合格,管路清洗时所加的盲板、滤网和临时短管已拆除,油洗时拆下的限流孔板、调节阀已复位,油系统具备正常流程。

1.1.3 蒸汽管网吹扫和安全阀调试工作结束。 1.1.4 循环水、脱盐水管线清洗干净。

1.1.5 记录报表编制、备齐。试车所需工具:大、小F扳手、听棒、测速计、测振仪等工具准备好,通讯系统完好。

1.1.7 各类消防、安全器具齐全,措施落实。

1.1.8 各辅机手动盘车灵活无卡涩,液压盘车,具备启动条件。 1.1.9 试车场地周围平整、清洁、道路通畅。 1.2启动油系统 1.2.1油系统检查

1. 油箱油位正常,油箱内温度不得低于35℃,否则开油箱电加热器。

2. 油冷器、油泵、油过滤器、油管路处于完好状态,确定使用一台油冷器、润滑油过滤器、调节油过滤器,阀门位置应正确。

3. 检查系统各排污阀、排气阀应关闭。

4. 开油冷器循环水进出口阀,并开启回水管上排气阀,排尽空气后关闭出口阀和排气阀。

5. 透平控制油蓄能器充氮气0.5-0.55MPa。 6. 透平润滑油蓄能器充氮气0.15MPa。

1.2.2启动主油泵

1.

启动前应检查下列各阀位置: a. P2331A/B进出口阀开,旁路阀开。 b. 调节油自力调节阀置于手动位置全开,前后截止阀开,旁路阀关。 c. 润滑油自力调节阀置于手动全关,前后截止阀开,旁路阀关。 2. P2331A/B置于手动位置,启动P2331A(或B)。 3.关P2331A出口回流阀,控制出口压力在0.2~0.3MPa

1.2.3系统充油排气

1. 打开过滤器和油冷器旁路阀,再缓慢打开油冷器、过滤器排气阀,待油充满(视镜有油流动)后关闭排气阀,

2. 打开备用的油冷器、油过滤器放空阀,待充满油后再关闭。

3. 将调节油自力调节阀投自动,给定值给至0.9MPa,给汽轮机送调节油 4. 将润滑油自力调节阀投自动,给定值给至0.3MPa,给压缩机送润滑油。 1.2.4油系统调整

1.

检查各点油压应分别为: a. 调节油油压为0.85MPa。 b. 润滑油总管压力为0.25MPa。

第 2 页 共9 页

c. 到径向轴承的润滑油压为0.1~0.15MPa。 d. 到止推轴承的润滑油压力为0.05~0.13MPa。

2. 通过流量视镜检查从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流量是否正常,检查油过滤器压差≤0.15MPa。

3. 油温调整,调节油冷器出口水阀使油温控制在40~45℃。 1.2.5投用蓄能器

1. 2. 3.

调整调节油蓄能器氮气压力在0.5-0.55MPa 调整润滑油蓄能器氮气压力在0.15MPa左右 打开蓄能器前截止阀,投入蓄能器。

1.2.6投用高位油箱

1.缓慢打开高位油箱上油阀,待油从回油视镜流过后,关闭充油阀。

1.2.7 投用冲击式盘车

1. 油系统运行正常。(润滑油压力大于0.15MPa)

2. 启动盘车油泵,投用盘车电磁阀,并检查盘车时振动、位移情况。 1.3 建立冷凝液系统循环 1.3.1检查与准备

1. 2. 3. 4.

热水井各排放阀关闭。

热水井液位调节阀、液位远传变送器及高低报警投用。 打开补水阀,热水井建立液位50~60%。 P2331A/B进口阀开、空气阀开。

1.3.2 启动P2331A(或B)

1. 2. 3.

P2331A/B置手动。

启动P2331A(或B)检查泵的运行情况。 缓慢开泵出口阀,注意泵出口压力。

1.3.3 P2331A/B互备自启动试验(液位远传变送器)

① P2331B投自动。

② 停P2331A,检查并确认P2331B在液位高于90%时应及时自启动。 ③ 采用上述方法,P2331B运行,作P2331A自启动试验。 1.3.4 P2331A/B自启动试验(液位开关)

1. 2. 3.

P2331B投自动位置。

调整热水井液位至高报,确认P2331B是否迅速自启动。 P2331A/B各做一次上述试验,试验后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1.3.5 凝汽器投循环水 1. 开各排气阀。

2. 开进口阀直至全开。 3. 待气排尽后关各排气阀。

第 3 页 共9 页

4. 开出口阀。

1.3.6 冷凝器大气安全阀投密封水

1. 稍开冷凝器大气安全阀的密封水阀。 2. 确认安全阀的密封水有少量溢流。 1.4 透平静态调试及安全保护装置静态试验 1.4.1速关阀、调节阀关闭联锁试验

1. 确认主蒸汽阀关闭,速关阀前无压力。 2. 从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3. 中控DCS上将透平主电磁阀SV2031、SV2032复位。

4. 逆时针方向将启动油手轮1839(速关阀组合件内侧旋钮)旋启,建立启动油压后,逆时针方向将速关油手轮1830(速关阀组合件外侧旋钮)旋启,建立速关油压,再将启动油手轮复位,观察启动油压力表值逐渐复位,速关油压力表值油压在0.85MPa左右,速关阀缓慢打开,确认二次油压表值指示为0.15MPa。

5. 在DCS操作界面点击调节气阀静态调试,调节阀开始调试。

6. 分别在中控DCS、现场、进行紧急停车试验,速关阀应迅速关闭,调节阀关闭。

1.4.2速关阀灵活性试验

1. 从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2. 用启动器手柄建立速关油压并确认速关阀打开。 3. 调节试验手柄,确认速关阀向关闭的方向移动。 4. 恢复试验手柄,确认速关阀恢复原位。 1.4.3油动缸行程试验

1. 从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2. 建立速关油压,打开速关阀。

3. 联系仪表人员,给电液转换器4~20mA的电信号。 4. 现场记录二次油压力和油动缸行程。

5. 核对4~20mA的电信号、二次油压、油动缸行程三者之间关系符合设计要求。理论上4~20mA的电信号对应的二次油压为0.15MPa~0.45MPa。

1.5油系统联锁试验

1.5.1控制油总管压力低备用油泵自启动、

1. 从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2. 建立速关油压,打开速关阀、调节阀。 3. P2332B投自动。

4. 调节控制油压使其≤0.6MPa时,P2332B应自启动,DCS相应报警,记录P2332B启 动时控制油压的数据.油压正常后手动停备泵。

5. P2332B自启动后,停止p2332B,并切换主辅泵进行以上试验

第 4 页 共9 页

1.5.2润滑油总管压力低备用油泵自启动、低低联锁跳车试验

1. 从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2. 建立跳车油压,打开速关阀、调节阀。 3. P2332B投自动。

4. 调整润滑油压≤0.09MPa时,P2332B应自启动,DCS相应报警,记录P2332B启动时 润滑油压的数据。油压正常后停备泵。

5. P2332B自启动后,切手动停P2332B,继续改变润滑油压给定值,使其<0.07MPa ,联锁跳车并关闭速关阀、调节汽阀。记录联锁跳车时润滑油压的数据。

6. 切换主辅泵进行以上试验 1.5.3蓄能器性能试验

1. 从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2. 建立速关油压,打开速关阀、调节阀。 3. P2332B投自动。

4. 停P2332A,P2332B自启动,期间观察润滑油压与调节油压是否波动,记录过程中调节油压和润滑油压所达到的最低值。确认在此过程中透平未跳车,说明蓄能性能良好。否则需查明原因重做试验,直至确认合格为止。

5. 采用上述方法,P2332B运行,P2332A自启动,重复做一次该试验。 1.5.4高位油箱性能试验

1. 将P2332A/B主油泵运行方式从自动切至手动,停P2332A。

2. 记录高位油箱惰流时间,若不低于5分钟为合格(氨冰机组正常惰走时间为 分钟)。

3. 试验完毕,重新投运主润滑油泵,检查泵出压稳定正常后,将P2332A/B主油泵运行方式从手动切至自动。

4. 打开高位油箱上油阀,待油从回油视镜流过后,关闭充油阀。

1.5.5油冷器和过滤器运行中切换试验

1. 油冷器切换:快速搬动油冷器切换手柄,同时观察润滑油、控制油供油压力应稳定,润滑油压力在0.2MPa以上,控制油压力在0.8MPa以上。

2. 油过滤器切换:分别快速搬动润滑油过滤器和控制油过滤器切换手柄,同时观察润滑油、控制油供油压力应稳定,润滑油压力在0.2MPa以上,控制油压力在0.8MPa以上。

1.5.6试验后的确认

油系统所有试验完成后,确认仪表所有联锁、报警回路恢复到正常状态,电气电源正常,油系统流程恢复正常,主油泵运行正常,各回油视镜流量正常、稳定。

1.6 透平暖管 1.6.1确认

1. 主蒸汽大阀前、后疏水阀打开。 2. 暖管放空阀开。

3. 透平速关阀关,调节阀关闭。 1.6.2操作步骤

1.

稍开蒸汽隔离大阀的旁路阀,控制压力0.5MPa,暖管30min。

第 5 页 共9 页

2. 逐渐开大旁路阀,按0.1MPa/min升压速率提压,直至压力与隔离阀前相等,时间约为60min。

3. 暖管结束后,全开隔离大阀,关旁路阀。

4. 提压时,逐渐关小疏水导淋,暖管结束标志以疏水导淋见干蒸汽为准。(也可按温升每分钟3—5℃暖管至所需温度) 1.7 建立透平冷凝器真空 1.7.1投用轴封蒸汽

1. 开轴封蒸汽进口隔离阀前导淋阀,充分疏水后关闭导淋阀。 2. 开轴封蒸汽去疏水膨胀箱疏水阀、汽轮机缸体所有疏水阀。 3. 开pv2013旁路阀,将轴封汽压力控制在0.008MPa左右。

4. Pv2013投“自动”,给定在0.008MPa,开前后截止阀,确认pv2013能控制压力后,关旁路阀。 1.7.2启动抽汽器

1. 打开3.82 MPa、420℃中压蒸汽切断阀,将蒸汽引至各个抽汽器前,开蒸汽疏水阀,暖管5-10分钟,充分疏水后关闭导淋阀。

2. 确认抽气冷却器凝结水疏水管畅通。

3. 首先启动启动抽汽器,先开蒸汽阀,后开空气阀。

4. 当真空达 –0.06MPa时,启动二级抽气器再启动一级抽气器。 5. 真空稳定后,停启动抽汽器,先关空气阀,后关蒸汽阀。 1.8启动

1.8.1启动前准备和确认:

1. 启动前应确认蒸汽系统参数、油系统参数。 2. 停液压盘车装置,并与系统断开。 3. 总控DCS上将机组联锁复位。

4. 中控DCS上将透平主电磁阀SV2032、SV2031复位。

5. 逆时针方向将开车油手轮旋启,建立开车油压后,逆时针方向将跳车油手轮旋

启,建立跳车油压,再将开车油手轮复位,观察启动油压力表6逐渐复位,速关油压力表油压在0.85MPa左右,速关阀缓慢打开,确认二次油压表P指示为0.15MPa。

6. 解除有关压缩机系统的联锁原因侧和有关启动条件。确认以下透平联锁原因侧全部消除,透平启动条件全部具备,现场控制盘上“允许启动”灯亮,“就地控制”灯亮。

透平联锁原因侧全部消除: ① 润滑油总管压力过低 ② 速关油压力低 ③ 透平排汽压力过高 ④ 汽轮机转速跳闸 ⑤ 透平轴承振动、位移过高 透平启动条件全部具备: ① 润滑油压力正常:≥0.25Mpa(G) ② 润滑油温度正常:≥35℃ ③ 汽轮机速关阀全关 ④ 盘车停止(人工确认)

第 6 页 共9 页

1.8.2冲转、低速暖机

1. 在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点击开始升速,汽轮机进入自动暖机阶段 2. 低速暖机注意事项: ① 按汽轮机参数要求设置暖机时间,使汽缸、汽轮机转子均匀受热,减少转子的自由挠度。

② 用听棒查听转子与汽缸、各轴承、联轴节等处有无异常响声。 ③ 检查各轴承温度、轴振动、位移、膨胀垫有无异常现象,并记录运行值。 ④ 检查各轴承回油情况,油压、油温、汽轮机的排汽压力(真空)、排汽温度及热井液位应在控制指标内。

⑤ 上述各参数如有超标,必须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消除,否则禁止升速。 1.8.3汽轮机升速至最大连续转速

1. 确认低速暖机时间充分,主蒸汽压力、温度正常,各轴承振动、位移正常,通知有关岗位保证汽轮机升速时蒸汽的需要量。

2. 按汽轮机厂家提供升速曲线进行升速 11250 转速 R/min

8250

3200 1500

30 45 15 时间 Min

3. 现场关闭蒸汽管线放空阀,倒淋阀和透平缸体倒淋阀,并全面检查机组运行情况。

4. 通过微机上的升速按钮,手动将转速缓慢升至汽轮机的最大连续转速12155rpm,稳定运行10分钟。

5. 在机组升速过程中,认真记录不同转速下的轴振动,轴位移,轴承温度等机械参数。

1.8.4对汽轮机运行工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1. 所有辅助设备运行稳定正常。

2. 蒸汽系统、调速系统、汽轮机声音、基座无异常现象。 3. 各工艺参数应在正常控制指标内。如: 润滑油压≥0.25MPa; 油冷器后油温<50℃; 控制油压≥0.85MPa; 各轴承油温<115℃;

第 7 页 共9 页

轴位移<±08mm; 轴振动<76μm; 各过滤器压差<0.15MPa 1.8.5汽轮机超速跳车试验 1.8.5.1超速跳闸

1. 通过微机升速按钮,将透平转速缓慢、继续上升至505调速器脱扣转速13127rpm,汽轮机脱扣跳车。记录下实际跳车转速,并记录汽轮机惰走时间。

2. 按热态重新启动汽轮机,并按上述步骤再做一次机械超速试验,并记下第二次实际脱扣转速。

3. 若汽轮机到超速脱扣转速而不能立即跳车,必须立即手拍紧急停车按钮作紧急停车处理,待查明原因,重新调整,消除缺陷后再重新启动汽轮机做脱扣跳车试验,直至确认合格为止。

1.9 停车后处理

1. 转子一静止,投用液压式盘车。

2. 停抽气器,待真空降至零后停轴封汽。

3. 关主蒸汽进口阀,打开汽轮机缸体所有排放阀及蒸汽管道所有放空阀。 4. 维持冷凝系统运行,排汽缸温度降至40℃以下,停冷凝液泵。

5. 维持油系统和盘车运行24小时后,确认气缸温度80℃以下,停盘车。 6. 盘车停后,各轴承回油温度降至50℃以下无上升趋势后,停油泵

1.10安全注意事项

1. 试车前应建立建全安全、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相关人

员应坚守试车岗位,试车期间,操作由各专业人员负责,非本专业的设备、构件、仪表严禁乱动。

2. 参加试车人员应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试车流程,领会试车方案,掌握试车要领。 3. 参加试车人员应认真进行系统检查,详细作好试车记录。

4. 试车操作负责人在检查中发现紧急事故无法处理,应紧急上报并有权停车。

5. 试车区域设置围栏和警告牌,在区域外的试车用相关阀门及其它器件上设制“禁

动”的标记牌。

6. 试车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试车现场,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7. 试车过程,应做到指挥统一、信息畅通,严格按试车程序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

精神集中、步调一致。

第 8 页 共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