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o15年第1期 诏安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游永福 (福建省诏安县深桥林业工作站,363500) 摘要:阐述诏安县基本概况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影响林分质量因素,提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80(2015)01—0162—03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体系;林分质量;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1s727.2 沿海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蓄水及减灾、抗灾等生态防护功效,还对降水、湿度、温度、风速等气候的 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保障群众的正 常生产、生活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维护本县的生态环境等均有重要作用。 1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诏安县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沿海、闽粤交界处,地理座标:116。55 一l17。22E ,23。35 ~24。10 N,东与云 霄县相邻,西南、西北邻广东省饶平县、南濒东海与南海交汇处,北与平和县接壤,东南与东山县隔海相望。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诏安县只有建设更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经济建设更快发展。诏安地质构造属闽 浙活动陆台,林业用地土壤主要有滨海风沙土、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性红壤、黄红壤,立地条件较差,大多 数是Ⅲ类地;属闽粤东南沿海丘陵平原立地亚区类;主要水系是东溪、西溪。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气候,四季温和,年均气温21.3℃,年均降雨量1447.5mm,平均日照时数为2206h,无霜期达349d。 1.2森林资源概况 诏安县土地总面积12.59万hm ,其中林地面积8.54万hm ,占土地总面积67.83%。林地中,有林 地面积8.19万hm 。非林地面积4.O5万hm ,占总面积32.17%。在林地中,商品林地5.34万hm ,占 62.48%,生态林地3.2万hm ,占37.52%。森林覆盖率65.1%。 植被属南亚热带植被类型,现存植物约164科585属1060种39个变种。经野生植物调查,诏安县还 发现了国家I级保护的野生植物——闽粤苏铁,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植物——刺桫椤、金毛狗蕨等。此外 还有各种名木古树110株。 1.3社会经济与交通概况 诏安县人口总数62.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8万人,劳动力35.74万人,完全可以满足用工需要。 2013年全县实现总产值149807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1万元,全部工业税收2.17亿元,全年财政 总收入6.29亿元。境内有厦(门)——深(圳)高速铁路、沈(阳)——海(南)高速、沈海高速复线、国道 324线、省道309和县道552线等,加上近年来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的实施,已基本形成完备的交通网络, 给诏安县的社会经济建设和林业生产创造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2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 多年来,诏安县积极争取国家债券资金用于沿海防护林造林建设,2002年至2012年,诏安县共争取 中央预算内资金2034.6万元、省级配套资金476.4万元用于项目建设。累计人工造林面积4930.87hm , 其中:纵深防护林造林面积3992.73hm2,沿海防护林造林面积938.14hm 。封山育林面积4416.87hm 。 诏安县海岸长度88.0km,建设基干林带54.56km,面积0.13万hm ,主要分布在桥东、梅岭、金星、四 都等4个乡镇。沿海防护林中,有一部分是近期来由中央预算内资金投人建设,有一部分是20世纪60一 ・162・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5年第1期 70年代营造的,树种多数为木麻黄和台湾相思。近几年建设的防护林,有的已郁闭成林,长势良好,林相 整齐,起到防护功效,但也有缺乏管理和抚育,已变成“未老先衰”的小老头林,已失去防护功效。 3影响林分质量的主要因素 3.1气候影响 3.1.1 台风影响诏安地处特殊位置,台风、旱、涝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仅2010年,诏安县因台风造成 的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O3万hm ,成灾面积1.10万hm ,绝收面积0.25万hm 。同年,受“狮子山”台 风袭击,官陂镇林畲村有一片2009年造林的面积77.33hm 的幼林中,所有幼树全部倒伏,其他地方也同 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1.2气温影响诏安县主要是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境内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遇高 温少雨的极端高温天气容易致使土壤温度过高,幼树易受高温灼伤而死亡。 3.2病虫害影响 以白蚁、大蟋蟀等地下害虫是诏安县沿海海防护林的主要病虫害,这些林业害虫寿命较长。由于新造 林地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易受此类害虫啃食,导致林木经常被该类虫害啃断而死亡。 3.3地被物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近年来各地多采用不炼山造林,进行带状或块状劈草整地。这种造林整地方式容易致 使地被物生长迅速,如果没有及时抚育容易覆盖苗木,使苗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死亡。在实际造林中 还发现一种俗称“无根藤”的藤本,极易缠绕树木,且长势迅速,要及时予以清除,否则幼苗易被缠绕致死。 3.4管理问题 受政府编制的制约,乡镇林业站只有1名正式职工,林业局的营林、规划队人员也严重缺乏,很多林地 管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缺少管理人员抓落实,很多林地得不到应有的管护和抚育,使林分质量每况愈下。 3.5管护问题 有的乡镇因资金短缺雇不起专职护林员,一般都由村委兼职护林员,遇到有责任心的护林员,每1个 月会巡山1~2次,如果遇到没有责任心的护林员,有可能一个月也不去巡山一次,这样护林员岗位就形同 虚设。有的乡镇虽有专职护林员,但人员偏少,如果林地面积大的村根本忙不过来,再有责任心也会顾此 失彼。笔者在梅岭镇发现,有的木麻黄幼林被羊群啃食几次,最终成为长不大的“小老头林”,有的则被一 些不法分子挖鱼塘、取沙等人为破坏。 3.6资金问题 自2002年开始,国家均有向诏安县下达沿海防护林造林指标。截止到2012年,对诏安县共下达人工 造林任务4930.87hm ,封山育林面积4416.87hm ,总投资3516.1万元。但这些资金只够前期的投入,后 续的管护和抚育资金严重匮乏。如2002年,下达造林任务382.07hm ,投资139.1万元(含省级配套),平 均每0.067hm (1亩)只有242.7元;到了2010年,下达造林任务1066.7hm ,投资567万元(含省级配 套),平均每0.067hm (1亩)也只有354.4元,加上造林工价、苗木、肥料等费用一年比一年高,如果再遇 到有些难整地的地块,就国家投入的部分单造林都不够。诏安县由于经济不够发达,财政收入少,县政府 也无力支付后期的管护费用。如2012年,诏安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只有6.29亿元(比往年还增长21.3% 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都很困难,难以支持林业。因而造林后续的管护和抚育资金根本无从着落,“未 老先衰”的老头林较为常见。 4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策 4.1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诏安县政府应把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摆在重要议事 日程,并要确实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重大问题的决策,并协调各方关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建 设质量、资金使用等进行适时监控。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人员担任,进行直接指挥,减 ・163・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5年第1期 少中间环接,提高办事效率;并纳入绩效考核,由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与支持,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果。 4.2广泛宣传 通过印发传单,利用板报、墙报、宣传牌等形式,借助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 喻户晓,人尽皆知。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对国家而 言,可提高森林质量;对个人而言,可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灾抗灾、保护自己的家园,是 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4.3做好规划 为了更好的提供决策依据,县林业局作为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做好全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 工作。在规划设计前要先制定出规划设计标准,内容包括:山地的临海一面坡,平原的沙岸、泥岸、岩岸等 类型面积调绘调查,以及有林、无林、疏林地类和幼、中、近、成、过龄组的调查与区划。在调查时,应根据林 分长势不同、类型不同、地类不同等进行各项措施设计。20个世纪6O一70年代的“老头林”和近些年失管 的“小老头林”应作为重点改造对象。另外,在东山湾和诏安湾的局部地方可种植些红树林。根据2005 年全省红树林调查,诏安县四都镇东梧村和梅岭镇峰岐村均有天然红树林(秋茄)分布,因此,诏安县可适 当种植红树林,以增加沿海防护林面积,增强抗风固岸能力。在规划时,应进行基干林带断带修复设计,需 要征地的,应调查面积和评估地价,一并纳入项目预算。 4.4强化管理 诏安县林业局各股、站技术人员普遍偏少。在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时,各股、站人员应听从领导, 统一协作,不分彼此。林业局要拿出设计和项目监管专项资金,做好设计和监管补贴,体现多劳多得的原 则,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4.5积极管护 诏安县护林员普遍偏少,专职护林员更少,因此,调动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要加 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形象;二要加强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必备常识;三要提高待遇,及时解决可以解决的 问题;四要统一着装,配备必要的防卫器械;五要分组行动(至少2人成组)形成战斗力,避免单人行事所 带来的麻烦。护林员要清正廉洁、秉公执法,遇有不法分子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并应积极配合公安干警 做好笔录。 4.6防治病虫 防治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一旦发现疫情,应深入调查,积极消灭。诏安县沿 海防护林的主要病虫害有:松材线虫、白蚂蚁、蝼蛄、大蟋蟀等。松材线虫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多营造混 交林,如果已经发病要全株清除,烧毁干净,不让病虫害有藏身之处。其它虫害应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或者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以免环境污染。 4.7加强抚育 对海防林中有成林希望的幼林应进行锄草、松土,并每株追施200g复合肥,使幼树快速生长成林,避 免成为“小老头林”。如遇久旱无雨季节,要及时浇水,尤其是海边沙地,每天至少早晚各浇1次,避免幼 树被晒死亡,竭尽全力保证林木成活,确保造林一次成林,保证林分质量。 4.8广筹资金 诏安县由于工业不发达,财政有困难,虽然每年都争取了一些中央和省财政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资 金,但资金缺口还较大,对沿海防护林造林及养护面积而言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拓宽渠道,实行多渠道、 多层次筹集资金,如:“中央拨一点,省里给一点,市里投一点,县(市、区)财政挤一点,各个部门出一点,银 行贷一点”的办法。从社会集资、捐资上多考虑。可动员村民、商贩、私营企业家等集资,还可吸引华侨投 资。筹措的资金应融人中央和省财政资金,统一合理使用,从造林到抚育,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足够的资金 保障,这样才能保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之成效。 (下转第167页) ・164・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5年第1期 弱, ̄JI_E无人看管,幼苗全部被人挖走、移植。⑤水松生长土地权属全部为集体,权属不一,加上没有统一 管理制度,管理难度大,破坏生境现象时有发生。 4保护对策 4.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思想认识 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水松保护工作,提高极小种群保护意识,借助林业知识科普、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 等平台,制作宣传材料,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人员、林业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水松保护意 识。 4.2建立数据档案。加强树木保护 为掌握水松生长发育情况,应在现在调查资料基础上建立水松数据档案,对全县所有水松实行逐一编 号,记录地理坐标、生长情况、生境状况等因子。对符合古树名木条件且还未挂牌的,及时挂牌,加强树木 保护。对于靠近德化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株水松(位于赤水镇东里村、戴云村),建议将其管理 权交由保护区管理局管理,提高保护等级。靠近寺庙的水松,可围绕以水松为中心建设寺庙风景林,加强 树木保护。 4.3加大资金投入,增设保护设施 根据水松地理位置、生境特点,加大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建立防护设施,建设标桩(牌)、防护围栏,防 止人蓄干扰。购置相关监测、保护设备,加强保护巡查,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 4.4严格生境保护。促进树木生长 针对每棵水松生境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方案、措施,严格保护原生生境。有条件的地方可 以划出一定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点),加强保护,防止人为干扰,减少自然灾害影响,保护原生种群的 稳定,促进树木生长繁衍。 4.5逐步生境恢复。改善生境状况 对于生境破坏比较严重的水松,除了加强保护外,还要进行生境恢复。如生长于农田中间的水松,由 于受耕作影响,自然生长繁衍受到限制,可通过租借、赎买等形式,获取农田管理权限,逐步恢复生境,保障 种群自然顺利繁衍。对于荒田等部分近自然的生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开沟引水、割除杂 草、地表梳理等措施,改善生境状况,制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水松自然繁衍。 4.6开展种苗繁育,扩大种群数量 按照野生植物采集技术规范,根据种群大小、生物学特性、小生境状况,采用混合采种的方式采集等繁 殖材料,通过人工种苗繁殖试验基地进行育苗,并进行野外种植,逐步扩大水松种群数量。 参考文献 [1] 福建植物志(第一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上接第164页) 参考文献 [1]陈乌定.诏安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造林的调查与思考[J].防护林科技,2010(01). [2] 方正贺.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国债项目造林质量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O1). [3] 黄双兴.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04) [4] 陈端钦.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1998(03).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