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切脉之寸关尺的位置之勘阻及广创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寸关尺部位图.寸关尺是脉学术语.指寸口脉分三部的名称.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关于三部脉候脏腑的问题,历代论说颇多,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以临床经常使用的划分方法为代表: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的原则.另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分歧的切按方法,从各个方面比力以求诊得正确的脉象,进而与四诊结合分析,才华得出比力正确的诊断,既不能单凭脉诊,也不能把三部候脏腑的方法机械地看待. 历代医家对寸关尺各部的长度有着分歧的见解,其中以“脉取三寸,三部各为一寸”的观点获得了大都医家的认同.
研究认为,三部总长度应根据人腕部桡动脉比力浅露肤表的一段长度来确定,在前臂中所占长度比例应与前臂在人身长中所占长度比例相适应;而各部的长度应按寸关尺分别反映人体上、中、下三段的身长比例来确定.依照上述原则计算,三部总长度以2寸最合理,寸关尺长度分别为6分、2分、12分.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脏腑定位,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年夜肠脾胃命.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 肾脉元在左尺申,膀胱是腑常相应. 肺与年夜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右关认.
左心主血,肝胆肾膀胱皆精血之隧道,故次附之;右肺主气,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运化,故次附之.分之日气、日血、曰脉,总之惟脉运行气血而已.是以气血盛脉盛,气血衰脉衰,气血和脉平,气血乱脉病.由此知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心与小肠为内外,旺于夏,而位左寸,沉取候心,浮候小肠. 肝与胆为内外,旺于春,而位左关,沉取候肝,浮候胆. 肾与膀胱为内外,旺于冬,而位左尺,沉取候肾,浮候膀胱. 肺与年夜肠为内外,旺于秋,而位右寸,沉取候肺,浮候年夜肠. 脾与胃为内外,旺于四季,而位右关,沉取候脾,浮候胃. 命门与三焦为内外,寄旺于夏,而位右尺,沉取候命门,浮候三焦.
然以循环之序言之,则左尺水生左关木,左关木生左寸火,左寸火接右尺火,右尺火生右关土,右关土生右寸金,右寸金生左尺水,生生之意不竭,有子母之亲也.
若以看待之位言之,则左寸火克右寸金,左关木克右关土,左尺水克右尺火,左刚右柔,有夫妇之别也.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然左手属阳,右手属阴,左寸君火以尊而在上,右尺相火以卑而在下,有君臣之道也.三部之中有此自然之理,是以善诊者,诊父而知其子也. 评脉的正确方法 分步阅读
评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动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评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动,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沛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评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评脉的部位
1.
1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份.《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寸口以及脏腑在寸口上的分布规律
1.
1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寸口脉又可以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识表记标帜,其内侧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这就是寸口诊法的的三部九候.
2.
2
脏腑在寸关尺上的分布,文献记载有许多分歧的说法,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诊脉的时间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1.
1
《黄帝内经》中记载诊脉以平旦为佳,也就是说诊脉最理想时间是清晨.但一般很难做到,一般要求诊脉时坚持诊室宁静,且应让病人候诊,在比力宁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尽量减少干扰因素,以到达平旦诊脉的同样效果.尤其对一些危重病人更不用拘泥于候诊而迟误救治时间.
诊脉的体位
1.
1
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沛流露伸展,气血疏通,以便诊察脉象.
2.
2
如果侧卧、上臂扭转,均可能招致脉管受压,脉气不能疏通;手臂过高或过低,都可以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脉象失真.
诊脉的手法
1.
1
诊脉经常使用的指法,可概括为选指、布指和运指等.
2.
2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医者在诊脉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诊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角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以便于诊脉.
3.
3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4.
4
医生运指概括为7种.
(1)举法:指医生用较轻的力量按在皮肤上察脉的方法.又称为“浮取”、“轻取”.
(2)按法:指医生用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体察脉的方法.又称为“沉取”、“重取”.
(3)寻法:有两层意思:其一,寻即寻找,指医生手指用力可轻可重,左右推按,仔细体察脉象,寻找脉搏跳动最明显的部位.其二,是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取脉的方法,即“中取为寻”. (4)循法:指用指目沿着脉道的轴上下移动来取脉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体察脉搏的长短.
(5)推法:指指目瞄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推动以体察脉象快慢、力量、趋势的一种方法.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6)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年夜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 (7)单按:用单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动特征. END
诊脉平息
1.
1
平息的“息”,指一呼一吸.平息是指医者在诊脉时要坚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平息的意义有二:一方面医生以自己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元,来检测病人的脉搏搏动次数.正凡人呼吸每分钟16~18次,脉搏每分钟72~80次,以此推算每次呼吸脉动年夜约为4-5次.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专注指下,以仔细地分辨脉象. END
五十动
1.
1
“五十动”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50次脉跳的时间.即每次诊脉,每手应很多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