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防调试方案-20080302

来源:东饰资讯网


赤岗G38商业办公楼

消防工程

调试方案

编制单位: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08年2月15日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座商务办公楼,地上2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4361平方米。我司主要负责消防系统工程施工,本工程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等。

2 编制依据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3 组织机构

1. 由项目经理担任调试总指挥,下设调试小组,负责本工程消防系统调试。调试组由项目经理部专业调试人员组成。

2.调试组组长对调试工作的技术措施、调试进度、调试工作质量负责,对调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负责与其他专业及监理工程师的进行协调,编制调试方案,审核调试资料,对重要的系统调试进行指导。质安员协助组长的工作,负责本专业调试的实施及日常调试工作的安排,在调试过程中提供技术安全指导等。

2

3.调试架构

调试总指挥 (项目经理:黄伟忠) 调试组长 (刘江) 自动报警 喷淋系统 调试员 调试员 (曾爱群) (段雪风) 消火栓系统 调试员 (段雪风) 防排烟 质安员 系统调试员 (张成希) (董阳顺) 自动报警 喷淋系统 操作员 操作员 (曾剑强) (高志扬) 消火栓系统 防排烟 操作员 系统操作员 (高志扬) (曾剑雄)

4 调试统筹措施

4.1.调试计划统筹

调试小组以总控计划为依据,编制调试进度计划,报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总协调后下达给调试小组。进行调试时,由调试小组牵头组织,各专业施工员及施工班组配合实施。

4.2.人员统筹

调试小组负责本组内的人员调配,遇到困难或特殊情况,报项目经理进行人员调配。

3

4.3.调试仪器、设备

调试仪器、设备由调试中心统一供给,由各联合调试组向公司提出仪器、设备需求计划。需临时采购的,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向公司备案。

调试仪表一浏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仪器设备名称 万用电表 漏电开关测试仪 绝缘电阻导通测量仪 钳型接地电阻测试仪 钳形电流表 单位 数量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个 把 3 1 1 1 2 1 1 1 2 1 3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秒表 温湿度计 压力表 500V兆欧表 方形水平仪 游标卡尺 超声波流量计 噪声声级计 X光探伤机 焊缝检验尺 皮托管 倾斜式微压计 把 台 台 台 把 把 2 1 1 1 5 3 相序表 红外测温仪 高压风机 风量捕捉罩 漏风量测试仪 叶轮风速仪 热电风速仪 台 1 台 台 套 台 台 3 1 2 2 2

4.4.施工配合

各施工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与调试小组的协调工作,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各专业施工员亦应积极配合调试小组的工作,并派出熟悉现场安装的施工班组协助调试。

4.5.施工与技术协调

⑴ 定期由项目经理召开协调会,汇报调试进度及质量情况,及时解决调试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和存在困难。

⑵ 在进行重要系统(如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调试前,项目经理部将向监

4

理单位发出工作函,提出具体的配合条件和要求。

5 调试计划安排

⑴ 根据工程总控计划的安排,本工程的调试开始时间计划为2008年7月10日(详细见附录一:消防系统调试计划)。

⑵ 本计划的关键点为总计划中的市政供电、供水日期。为确保工期,建议在适合的前提下,提早半个月提供市政电、水。

⑶ 本工程的调试分为单机单系统调试及系统联合调试两个阶段,其中单机单系统调试工作应基本在市政电送出前完成。

⑷ 设备的调试电源、水源由调试人员根据临时电、临时水分布平面综合考虑。

6 调试内容与方法

6.1.自动喷淋系统调试

6.1.1.自动喷淋系统概况

自动喷淋系统是该工程的主要灭火设施之一,除变电站及配电室外,全楼均设有自动喷淋管道及喷头,喷淋管道按区域划分为I、Ⅱ、Ⅲ段,供水设备用一套消喷泵,消喷泵为一用一备,自动切换,轮流使用。

各段设备数量如下: 序号 区段 湿式报警阀 水流指示器 水泵接合器 主泵 稳压泵 气压罐 1 I 1 8 2 2 Ⅱ 1 10 2 2 2 1 3 Ⅲ 1 10 2 全楼共有喷头约3835个。 6.1.2.系统调试内容

(1)水源测试; (2)消防泵性能试验; (3)稳压泵调试; (4)报警阀性能试验;

5

(5)排水装置试验; (6)联动试验; (7)火灾模拟试验。

6.1.3.水源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1)检查室外水源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箱、消防水池的容积,消防水箱设置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消防储水应有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

(3)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和供水能力,并通过移动式消防水泵做供水试验进行验证。

6.1.4.消防泵性能试验方法和要求

(1)分别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泵,消防水泵应在30s内投入正常运行,达到设计流量和压力,其压力表指针应稳定。运转中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各密封部位不得有泄漏现象,各滚动轴承温度应不高于80℃,滑动轴承的温度应不高于70℃。

(2)备用电源切换供电时,消防水泵应在30s 内投入正常运行,消防泵的上述多项性能应无变化。

6.1.5.稳压泵调试

稳压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试。当达到设计启动条件时,稳压泵应立即启动;当达到系统设计压力时,稳压泵应自动停止运行;当消防主泵启动时,稳压泵应停止运行

6.1.6.报警阀性能试验:

湿式报警阀调试时,在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O.14MPa、放水流量大于1L/s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

6

6.1.7.系统排水装置试验

(1)开启排水装置的主排水阀,按系统最大设计灭火水量作排水试验,并使压力达到稳定。

(2)试验过程中,从系统排出的水应全部从室内排水系统排走。

6.1.8.系统联动试验方法和要求

(1)感烟探测器用专用测试仪输入模拟烟信号后,应在15s 内输出报警和启动系统执行信号,准确、可靠的启动系统。

(2)感温探测器专用测试仪输入模拟信号后,在20s 内输出报警和启动系统执行信号,准确、可靠地启动系统。

(3)启动一只喷头或以0.94-1.5L/S 的流量从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和消防水泵等应及时动作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6.1.9.灭火模拟试验:

消防监督部门认为有必要时,要求进行灭火模拟试验。也就是在个别区域或房间内升温,使一个或数个喷头打开喷水,然后验证其保护面积、喷水强度、水压。电动报警装置的联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

6.2.消火栓系统调试

6.2.1.消火栓系统概况

消火栓系统是该工程的主要灭火设施之一,消火栓系统区域划分为I、Ⅱ段,供水设备用一套消防泵,消防泵为一用一备,自动切换,轮流使用。

各段设备数量如下: 序号 区段 室内消防栓 水泵接合器 主泵 稳压泵 气压罐 1 I 56 3 2 2 1 2 Ⅱ 63 3

7

6.2.2.系统调试内容

(1)水泵测试;

(2)消防水泵性能试验及稳压泵调试; (3)屋顶消火栓试验。

6.2.3.水源测试:

消火栓系统水源测试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源测试相同。

6.2.4.消防水泵性能试验及稳压泵调试

与喷淋泵的性能测试要求相同。

6.2.5.屋顶消火栓试验

(1)利用屋顶水箱向系统充水,检查系统和阀门是否有渗漏现象。 (2)启动消防稳压泵,检查屋顶试验消火栓水压力及低层消火栓口压力,如果消火栓出口处静水压超过0.5MPa时,应设减压阀减压。

(3)连接好屋顶试验消火栓水龙带及水枪,打开屋顶试验消火栓,并启动消火栓泵,此时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应不小于13m。

(4)关停消火栓泵,用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系统加压,水枪充实水柱应满足13m 的要求。

6.2.6.水泵的调试:

水泵机组及附件安装完毕后,需进行单机试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带负荷试验。

水泵的单机试验应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检查配电柜是否符合要求,及电机接线端子是否符合产品要求。 (2)手动盘车,检查水泵转动时是否有杂音。

(3)对水泵机组进行绝缘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点试车。在水泵没有水的情况下,不易长时间启动水泵,以免损坏水泵的轴承。

(4)将水泵的管网管路闸阀关闭,打开试验管道闸门。启动水泵机组,观察管道上的压力表数值,并对试验管道的闸阀进行调节,用来控制管道压力,使管

8

道压力达到水泵正常工作的压力值。

(5)观察安全阀启动压力值,并对安全阀调节,使安全阀启动压力值符合设计要求。

(6)检查各阀门及管件、焊口是否有渗漏现象。 (7)填写水泵单机试车单。 水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2)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 (3)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4)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 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6.3.防排烟系统调试

6.3.1.防排烟系统概况

本工程防排烟系统包括地下室及地面部分。地下室共设一个防火分区,根据防火分区设置排烟系统,排烟与排风相结合。地面部分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均设加压送风防烟系统,楼梯间每2层设一个自垂式百叶风口,每个前室设一个常闭式带信号及控制接口的百叶风口,火灾时开火灾层及其上下层送风口。

6.3.2.调试内容

⑴ 设备单机试运转

⑵ 系统联合试运转的测定与调试

6.3.3.设备单机试运转准备工作

⑴ 技术准备

熟悉通风系统的全部设计资料、包括图纸、设计说明和产品使用说明书,充分领会设计意图,了解各种设计参数、系统的全貌及通风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

9

搞清送(回)风系统、管井的特点,注意调节装置和检验仪表所在位置。 ⑵ 设备及风管系统的准备

① 通风机试运转前,风亭、风道及区间隧道预先冲洗干净。 ② 检查通风空调设备的外观和构造有无尚未修整过的缺陷。 ③ 运转的轴承部分及需要润滑的部位,添加适量的润滑剂。

④ 通风管道内打扫干净,检查和调节好风量调节阀、防火阀及排烟阀动作状态。

⑤ 检查和调整送风口和排风口(或排烟口)内的风阀、叶片的开度和角度。 ⑥ 检查空调器内其它部件的安装状态,使其达到正常使用条件。 ⑶ 电气控制系统的准备

① 电动机及电气箱盘内的接线应正确。 ② 电气设备与元件的性能应符合技术规定要求。 ③ 继电保护装置应整定正确。 ④ 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模拟动作试验。

6.3.4.风机试运转

A. 风机试运转前要求

⑴ 电动机转向正确;油位、叶片数量、叶片安装角、叶顶间隙、叶片调节装置功能、调节范围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风机管道内不得留有任何污杂物。

⑵ 叶片角度可调的调风机,应将可调叶片调节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起动角度。

⑶ 盘车应无卡阻现象,并关闭所有入孔门。 B. 风机试运转

⑴ 起动时,各部位应无异常现象,当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查明原因并应消除。

⑵ 滚动轴承正常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0℃,瞬时最高温度不应大于95℃,温升不应超过55℃,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5℃。

⑶ 风机轴承的振动速度有效值不应大于6.3mm/S,轴承箱安装在机壳内的风

10

机,其振动值可在机壳上测量。

⑷ 主轴承温升稳定后,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6h,停机后应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叶顶间隙。 C. 风机的启动与运转

⑴ 风机经一次启动立即停止运转,检查叶轮与机壳有无摩擦和不正常的声响。 ⑵ 风机的旋转方向应与机壳上箭头所示方向一致。

⑶ 风机启动后,如发现机内有异物时,应立即停机,设法取出异物。 ⑷ 风机启动时,应用钳型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待风机正常运转后再测量电动机的运转电流。如运转电流值超过电机额定电流值时,应将总风量调节阀逐渐关小,直到回降到额定电流值。

⑸ 在风机运转过程中,应以金属棒或长柄螺丝刀,仔细监听轴承内有无噪声,以判定轴承是否有损坏或润滑油中是否混入杂物。

⑹ 风机运转一段时间后,用表面温度计测度轴承温度,所测量温度值不应超过设备说明书中的规定。

⑺ 风机经试转检查一切正常,再进行连续运转,连续运转时间为2小时。 ⑻ 新启用的风机运行一个月后,应检查皮带的松紧程度及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及时予以调整、紧固。

6.3.5.电动防火阀(70℃)、排烟阀(280℃)单体调试

⑴ 逐个对电控防排烟阀做动作试验,手动、电动操作应灵敏、可靠,信号输出正确,阀板关闭时应严密,脱扣钢丝的连接应不松弛,不脱落。 ⑵ 逐个检查送风口(排烟口)与风道连接处,不应有风量泄漏。 ⑶ 逐个检查送风口(排烟口),应牢固安装在指定位置上。

6.3.6.系统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⑴ 正压送风系统技术性能测试

将楼梯间的门窗及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包括电梯门)全部关闭。 启动送风系统加压风机。 在大楼选一层为模拟火灾层。

同时打开火灾层及上下一层的防火门,测试三层门同时开启时各门处的平

11

均风速。

⑵ 机械排烟系统技术性能测试

地下设备用房、首层的通道排烟系统:启动机械排烟系统,使之投入正常运行,若排烟机单独担负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时,应把该排烟机所担负的防排烟分区中的排烟口全部打开,如一台排烟机担负两个以上的防排烟分区时,则应把最大防排烟分区及次大的防排烟分区中的排烟口全开,测定通过每个排烟口的排气量。排烟口处风速不宜大于10m/s。 ⑶ 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调试:

消防控制中心能远程启、停各消防防防排烟风机并有信号返回。 消防控制中心能远程开启各电控防排烟阀并有信号返回。 报警联动启动联动防防排烟风机1~3次; 报警联动开启防防排烟阀1~3次; 上述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6.4.火灾报警系统的调试

6.4.1.火灾报警系统概况

本工程属一类高层建筑,属一级消防报警保护对象。消防报警系统采用智能型总线式消防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由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消防设备手控系统、消防紧急广播、消防通讯系统组成,在首层设消防报警中心。火灾报警系统主要设备数量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名称 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 联动手控盘安装 智能电源箱安装 消防电话主机 消防广播主机 编码感温探测器 非编码感温探测器 声光报警器 编码手报(带插孔) 消防栓按钮 KAC 吸顶式消防广播喇叭 计量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工程数量 1.00 1.00 1.00 1.00 1.00 624.00 175.00 91.00 91.00 89.00 407.00 12

12 消防电话分机 部 8.00 6.4.2.一般规定

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施工结束后进行。 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应具备已审定后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 ⑶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按照调试程序工作。

6.4.3.调试前的准备

⑴ 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 ⑵ 应按规范的要求检查系统的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⑶ 应按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

6.4.4.调试

⑴ 火灾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

⑵ 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通用控制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①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② 消音、复位功能; ③ 故障报警功能; ④ 火灾优先功能; ⑤ 报警记忆功能;

⑥ 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⑦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⑷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

13

换。

⑸ 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规范填写调试报告。 ⑺ 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试验、检验: 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检验; 在消防控制室选层广播; 共用的扬声器强行切换试播; 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上述控制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⑻ 消防通讯设备的试验、检验

消防控制室与设备间所设的对讲电话进行1~3次通话试验; 电话插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5%~10%进行通话试验; 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119台”进行1~3次通话试验; 上述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6.5.调试开通及联动配合

⑴ 分项调试或复查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装置 ①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控制装置; ② 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 ③ 门禁系统控制装置; ④ 非消防电源切除控制装置; ⑤ 应急照明、疏散照明的控制装置; ⑥ 消防通讯设备的测试。 ⑵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中心的联动控制的各装置分别调试完毕,试运行正常后,应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联动系统的功能试验,试验按每层各防火分区进行,各工种参加人员按分工到达指定岗位,现以首层某个防火分区为例,其余每层各防火

14

分区类比进行。

给定一个(或二个)模拟火警信号(具体实施方式试验前制订),令下列设备(装置)动作:

感烟探测器和(或)感温探测器动作;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动作。

⑶ 联动开通试验时各联动设备的动作情况。

7 环境保护的措施

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指标,以责任的形式分到个人,列入责任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环保自我监控体系,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施工现场废水、噪声、废气的监测和监控工作。

1、 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行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使用对讲机进行远距通话,车辆进场禁止鸣喇叭,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2、 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定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 3、 从噪声源上降低噪声

A、 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加工工艺,如低噪声的电锯、低噪声冲击钻等。

B、 尽可能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

C、 电气安装工程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材料加工与开孔槽作业,因而尽可能将材料在场地外加工,非特殊情况,不得在施工现场加工材料。

D、 从传播途经上尽量控制噪声,采用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等声学处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

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要及时清理,做到工完场清。 5、现场不得随意倒污水、污物。

8 安全保证措施

8.1.安全责任制度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施工现场建立

15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和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由项目管理层、质安技术组及有相关职能部门、项目施工部质安员、施工班组兼职安全员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公司的巡检队按计划抽验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项目各专业主管工程师(施工员)及质安员组成的现场安全文明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的管理及综合治理工作的监督和协调工作。并接受广州地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安全监督,按规定完成提交各种安全资料、管理报表给监理工程师或质监部门。

8.2.安全生产巡检制度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把关。安全检查监督分为日常检查监督和定期检查监督。

项目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大检查,对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自检评分,评分结果报公司。公司质管部门、质安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生产进行检查。 公司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日常的安全监督检查。 对所有检查不合格发整改通知,整改后跟踪检查。

8.3.三级安全生产教育

⑴所有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三级教育,经教育后才能上岗。 ⑵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第一级:公司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主要进行安全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教育。

第二级:项目部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主要进行现场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制度部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级:班组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主要进行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及班组安全制度、纪律教育。

16

8.4.安全技术交底

⑴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正式作业前进行,不但要口头讲解,同时要有书面文字材料,并履行签字手续,由所有接受交底人员各自签名。

⑵安全技术交底应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作业条件的变化具体进行,交底内容应细化,具有针对性。

⑶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职责落实的法律要求,要严肃认真执行,不得流于形式。

⑷交底表一式三份,班组、施工负责人、资料员(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各一份。

8.5.施工设备、机具检查验收

对所有施工机械、设备进入工地时要进行检验并合格,实行“安全操作规程”挂牌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设备事故或机械伤害。机械设备坚持定人、定机、定岗位的专人责任制。在设备使用期间应及时填写“机械设备运转记录”, 做好设备每班例行的保养,做好例行的安全检测,如:接地测试等。机械在使用中发生故障,设备维护员应及时排除或组织修复,严禁带病运转,修复后的设备应有人验收。

8.6.其它安全管理规定

施工中,应遵守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任何情况下不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⑴、进入施工现场应按作业规定正确使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禁止穿拖鞋、高跟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或赤脚进入现场;

⑵、“四口五临边”要设置围栏、盖板及安全标志;各种防护措施、警告标志未经质安部门同意,不得移动或拆除。

⑶、脚手架的搭设及其它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须经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组责任人和专职安全人员检查确认符合使用条件后,方可投入使用。 ⑷、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应设专库、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保管、领用制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17

⑸、电焊、气焊作业时,注意落实防火、灭火措施。施工现场的电焊线、气焊管要经常检查,防止磨损拉断和漏气、漏电及打火现象。动焊作业前应清除或隔离易燃物品,作业中经常检查电气、焊余火,作业完毕必须检查现场,熄灭余火,切断电源,清理现场方能离开。施焊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 ⑹、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障碍物,防止钉子扎脚或其它磕碰伤事故,下班时及时清理现场。

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2008年02月15日

18

目录

1 工程概况 .............................................................................................................................................. 2 2 编制依据 .............................................................................................................................................. 2 3 组织机构 .............................................................................................................................................. 2 4 调试统筹措施 ...................................................................................................................................... 3 4.1. 调试计划统筹 .............................................................................................................................. 3 4.2. 人员统筹 ...................................................................................................................................... 3 4.3. 调试仪器、设备 .......................................................................................................................... 4 4.4. 施工配合 ...................................................................................................................................... 4 4.5. 施工与技术协调 .......................................................................................................................... 4 5 调试计划安排 ...................................................................................................................................... 5 6 调试内容与方法 .................................................................................................................................. 5 6.1. 自动喷淋系统调试 ...................................................................................................................... 5 6.2. 消火栓系统调试 .......................................................................................................................... 7 6.3. 防排烟系统调试 .......................................................................................................................... 9 6.4. 火灾报警系统的调试 ................................................................................................................ 12 6.5. 调试开通及联动配合 ................................................................................................................ 14 7 环境保护的措施 ................................................................................................................................ 15 8 安全保证措施 .................................................................................................................................... 15 8.1. 安全责任制度 ............................................................................................................................ 15 8.2. 安全生产巡检制度 .................................................................................................................... 16 8.3. 三级安全生产教育 .................................................................................................................... 16 8.4. 安全技术交底 ............................................................................................................................ 17 8.5. 施工设备、机具检查验收 ........................................................................................................ 17 8.6. 其它安全管理规定 .................................................................................................................... 17

附录一

消防系统调试计划

日期 项目 调试7月 时间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天 自动喷淋系统调试 消火栓系统调试 3天 防排烟系统调试 8天 火灾报警系统调试 13天 备注

实际调试时间按施工现场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