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9-09T08:36:37.31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17期 作者: 曹瑞霞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接受教学掌握正确的语用方法,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南阳市第三十二小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接受教学掌握正确的语用方法,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应用语用教学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探究优化开展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方法以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模仿教学 前言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还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进行分析可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普遍存在“重人文,轻语用”的问题。基于新课改提出的各类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视,充分利用语用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某个层面去说,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用方法。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重视人文教学忽视语用教学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模仿、解析、解惑、朗读等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的语用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一、在模仿的过程中掌握语言修辞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尤其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写作教学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在拿到作文题目之后经常“无话可说”,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如同流水账,毫无美感可言。为了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有效掌握写作技巧,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模仿,在模仿作者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遣词造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形象生动、优美简洁,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和排比修辞手法,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模仿,从而掌握写作技巧。又如,在《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中,作者使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语文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模仿,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在解析的过程中感悟语言魅力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语言文字运用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能够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问学生:“这句诗中的这个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好,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代替”、“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说,能不能换一句说法”。这个过程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非常重要,语文老师要加以重视,帮助学生仔细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妙处,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恰当性和合理性。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笔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用‘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去形容秋天,文章中的颜色不止五种呀”,学生非常疑惑,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的同学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答案:“这里的五彩缤纷只是用来表示色彩绚丽、颜色繁多,是一种泛指,类似于千军万马、成千上万等一些形容词。”笔者对这个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并且做了适当的补充,通过这种解析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同样,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小学生赏析诗词中词句的精彩运用,促使学生感受诗人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俗之处。以杜牧的《山行》为例,其中有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教师对这句中的“晚”字一定要分析透彻,杜牧巧妙地运用这个“晚”字表达了多重意思: 其一,点名诗文前两句为白天所见,而诗文的后两句则是傍晚的景色;
其二,傍晚的夕阳映照着枫叶,火红的枫叶与绚丽的晚霞相互辉映,营造出动人的景象; 其三,美景使人流连忘返,即使到了傍晚,也不舍得离去,表达出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其四,由于停留得太久,观察细致,才能够获得“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感悟。 通过详细地分析课文,促使学生能够感受诗词语句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在解惑的过程中夯实语言基础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知识面狭窄,阅历浅,但是性格和思维活泼,好奇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喜欢问“为什么”。语文老师要认真去对待学生的疑问,并且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去给学生解惑,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从而实施有效的语用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老师必须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能因为怕丢了面子而敷衍学生,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更要谨慎对待,要切实有效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个学生问笔者“潭和湖有什么区别?”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是一知半解。为了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笔者回道“对于这个问题字典里有详细明确的解释,让我们一起打开字典去看”。然后带领学生翻阅字典,有效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四、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语文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文章中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妙处。相关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齐读、个人朗读、自由读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做到流利、正确朗读,甚至能够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或者文章,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语用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用方法是语文老师主要的教学任务。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应用笔者在本文提到的几种方法,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改写、迁移、比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语用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仁增.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视野[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45-46. [2]刘仁增.建构“语用型”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与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