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来源:东饰资讯网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一、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的基本依据:

课程教学大纲、高职教育的对象和特点、课程性质和特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二、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

(一)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采用实践教学模式; (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和“怎

么学习”两方面问题;

(三)注重构建适合师生、生生之间交互、讨论的教学环境;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财务管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置于后续课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重点阐述。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五、学时、学分、教材媒体与教学环节

(一)学时和学分 1、课内学时:72学时

2、学分:4学分 (二)教材媒体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教材作为媒体。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周国安编著的《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本教材将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划分为六章,章与章之间既关联又独立,有机构成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 《成本会计》课程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模式,力求在书中综合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努力使其成为适应学生需要的教材。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以后的继续学习确实有用。方便自学,通过文字教材就可以使学生较完整地掌握课程基本知识。 (三)教学环节 1、课堂讲授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讲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教材进行讲授并要提高讲授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作业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方面。成本会计课程以考核说明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成本会计核算、分析方法的应用。

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 3、考试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考核说明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六、教学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重点掌握及一般掌握两个层次。

七、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工作内容 第二节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重点掌握: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对象、成本核算的要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般掌握: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第二章 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

第一节 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第四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五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第六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重点掌握:原材料费用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一般掌握:材料的分类、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工资总额的概念及具体内容、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工资的计算、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折旧的计算、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及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三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的核算

第一节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第二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重点掌握:在产品的概念、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一般掌握: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在产品清查的核算、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第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第三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第五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六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第七节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 第八节 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重点掌握:(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2)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概念、特点、计算程序与方法;分批法概念、特点、分批法成本计算的程序、简化分批法的特点、计算程序及其应用;(3)成本计算分步法的概念及特点、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及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何区别;(4)类内完工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5)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一般掌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种类、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划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及定额法的适用范围、标准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法。

第五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第二节 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四节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五节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六节 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重点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一般掌握:成本报表的概念、种类、成本报表的作用、编制要求、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概念。

八、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指导教学。 (二)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注意学科发展动态,熟知财经法规,特

别是与会计学相关的法规。

(三)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由于《成本会计》课程难度较大,教师

要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讲清课程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消化”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运用,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博览财经类的书刊,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 (四)通过各种可能的媒体(电话、E—mail等)提供学生答疑,为

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师要按时、认真布置作业,在批改作业时,要加注评语并有

详细记录,此外,还要进行作业讲评,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建议:

(一)认真阅读教材

学习有许多环节,但是阅读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只有通过

阅读教材环节,我们才可以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其他学习环节才能进行下去。

(二)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在阅读教材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教材中做旁注、或把某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处理方法整理归纳出来,以便日后复习时使用。 (三)学练结合,以练促学 ,认真独立完成练习题

这里的“学”是指平时系统的看书学习,这里的“练”是指做习题。平时做习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做习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通过攻克一个个薄弱环节,可以系统地归纳出每一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务操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