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交流园地・ 2007年9月第4卷第25期 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几个要点 何丽馥.万义增.杨京京 (锦州医学院附属三院病理科,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免疫组化染色是临床病理学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该染色步骤繁琐且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染色的最终结果,因 此保证染色质量是贯穿于免疫组化实验全过程的核心。欲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片,必须做好组织固定和 制作蜡片的基础工作,准确掌握抗原修复的时间和温度,严格按照染色步骤进行操作。 I关键词】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固定;抗原修复 【中图分类号】R446.8 【文献标识码】C 免疫组化染色目前已成为临床病理学的重要诊断手段 之一,其作用毋庸置疑.同时还可用于鉴别诊断、评估预后、 指导化疗等方面。一张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片是正确判断染 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但免疫组化染色步骤繁琐且每一步都 可能影响染色的最终结果.故保证染色质量是贯穿于免疫组 化实验过程的核心。要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片,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一样,需要病理 技术员和病理医生的互相配合、协调、共同努力。尽管如此, 工作中我们还是常常遇到各种问题。笔者通过临床工作和实 践,总结如下,仅供同行们参考。 1组织固定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存组织细胞内的抗原 性。固定液选用10%缓冲福尔马林液。组织离体后,应尽快 (最好在30 min内)固定12—24 h。这样做是因为临床实际工 作中,手术量往往较大,而且经常是标本送来后的第2天取 材。取材后,常常即刻进人全自动脱水机程序化处理,个别标 本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固定。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手术 标本送来后,即刻将大标本剖开,及时固定,保持固定液在组 织的10倍以上,以免蛋白质变性,抗原丢失。特别是夏季更 应慎重。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长.步骤多,且抗原修复时需要加热 至95℃以上,虽然经过及时固定组织块和APES胶处理玻 片.组织片仍偶有脱落、破碎、不完整或边缘卷起的现象,影 响镜下观察。我们发现,边缘卷起的切片一般都有假阳性染 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做好组织的前 期处理,从第一步组织取材开始到包埋结束,每一步都要严 格规范化,取材厚度不超过3 mm。控制好固定、脱水、透明、 浸蜡每个步骤的时间、温度.真正做到充分、合理。经过这样 处理后的优质蜡块,再加上锋利无痕的刀具,娴熟的切片手 法,切出一张薄而完整、均匀的切片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其 次,烤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较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时 间长,一般热修复高压法烤片要3 h以上,温度要求高于包 埋蜡2℃。这样就尽量克服了上述的不足,大大减少了医生阅 片时的困难。 1 44巾目医药导鼻CHINA MEDICAL HERALD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一144—01 2抗原修复 由于甲醛固定时,组织中许多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了醛 键。使得不少抗原决定簇被封闭,相当部分抗原不能与抗体 很好地进行反应。因此,抗原修复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关 键环节。目前,用作抗原修复的方法有两种:热修复和酶消 化。热修复包括高压、微波、水浴。我们认为高压法较易掌握, 临床应用广泛。酶消化有胃酶和胰酶两种消化。热修复用于 大多数抗原,尤其是核抗原,如PR、ER、Ki67、p53等。抗原修 复液一般用0.1 mol/L柠檬酸或柠檬酸盐液,pH为6.0。胰酶 消化适用于细胞内抗原:胃酶消化适用于细胞间抗原。还有 些抗原需双暴露法。即热修复+酶消化。总之,应严格按照抗 体说明书要求进行修复。 3严格按照染色步骤要求操作 整个免疫组化过程步骤多,过程长。每一步都应严格按 照要求进行操作,如脱蜡时间一定要充分;室温过低时,应先 将二甲苯放人温箱加热,脱苯用的酒精也应设法加热以充分 脱苯。其他染色步骤所用的试剂,也是如此。室温过低时应尽 量设法提高试剂的温度(利用水浴箱、热台等),否则易导致 染色失败。每一步PBS(pH为7.2~7.4)冲洗时间、次数一定不 能省略,因PBS液内含有盐,可以减少背景染色。 4显色反应 作为临检工作的免疫组化染色,由于每次试验所作标本、 组织来源不同,抗原含量不等。因此,切片显色要求镜下观 察,控制显色时间。最好先看苏木精一伊红切片,了解基本病 变,熟悉抗体定位特点,排除假阳性着色干扰,找准切片中的 病变位置。滴加显色剂时,一次不要加得过多,以免来不及观 察,而致显色过度。有些抗体如CD系列显色反应较快,应先 镜下观察,ER、PR等抗体显色较慢,可以稍往后放。显色程 度的控制,可观察红细胞稍着淡黄色即终止显色,时间不宜 过长,以免导致泛染。 [参考文献】 【1】周小鸽.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I.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4,11(4):4—6,86. (收稿日期:200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