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柳
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溪,小溪边有一块空地,妈妈经常叨念这块地空着怪可惜。我上小学一年级的那年的春天,有一天,爸爸说:“我那里有两根柳枝,就栽在这儿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挖坑,栽树,浇水,没过一个月,它们便长出了嫩芽。我们有时候给它浇水,有时候还给它捉虫子。又过了几年,它居然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柳树。
去年夏天,有一天中午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妹妹在柳树下面乘凉,爸爸说:“我出个问题考考你们好不好?”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谁能把柳树的好处说出来?” 哥哥说:“柳树可以供人们做家具。” 妹妹说:“柳树可以让人们乘凉。” 我说:“柳树很容易活,载到哪里都可以生长。这就是它的好处。”
爸爸说:“柳树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你们没有看见柳枝总是向下垂的吗?它总是低着头,象征着它的谦虚。柳树不像其它的树那样,总是争着望上长,争着接受阳光,而总是望大地上看,它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
我们都点了点头。 爸爸接下去说:“所以说你们长大了要像柳树那样……” 我急忙接上说:“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养育我们的父母,不要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
爸爸说:“对!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时,午睡的人都起来了,炎炎的烈日更浓了,但我却不觉得热,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
在这里,小作者巧妙地模仿了《落花生》一文的章法模式,采用了叙事的手法,按照“栽柳树→育柳树→议柳树”
的顺序,重点写了“议柳树”一部分内容,详细地描绘了柳树的精神品质的特点:“它总是低着头,象征着它的谦虚。柳树不像其它的树那样,总是争着望上长,争着接受阳光,而总是望大地上看,它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并且由此引申出一个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实在是一篇成功的练习。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了读写结合的“点”,品“新”析“异”,不就能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谋“新”写“异”,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就可以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