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和小学生相处
韩愈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身为一名80后的新教师,刚刚站上讲台不久,面对着年龄相差不远的的的学生们,该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教师的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师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融洽的关系。我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笑对学生。在当今的教学第一线,有很多教师保持着不苟言笑的教风,面对学生时对学生的笑容“吝啬”得很,使整堂课的气氛显得沉闷而紧张,却仍对自己严肃的教态深感满意。因为在他们心中,笑容应该属于课后,而不属于课堂。殊不知,课堂中用“微笑”产生的心理共鸣,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抹去差生心头自卑的阴影。湖南益阳陶伯超老师运用“微笑”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改变“差班”学习状况的事迹,曾深深地打动了我。陶老师采用“五微笑”的教学手段,即微笑提问、微笑肯定、微笑批评、微笑启发、微笑辅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改变了全校“差班”的头衔。小小的微笑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在讲台上试着用热切、期待的微笑向学生提问;用肯定、赞许的微笑去鼓励学生;用真诚、自然的微笑与学生娓娓而谈,让学生从我的脸上“读”到信任、激励和期待。事实证明,教师常常带着微笑是一种沉稳、自信的表现,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教师会赢得学生更多的信赖,这样的形象会在学生心目中更加美好。课堂中“微笑”教学的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微笑的力量犹如是做人的力量。你的笑容就是你最好的信差,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的学生。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用真诚、自然,不用半点矫饰的微笑面对学生,笑对人生。
其次,严格适中。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课堂管理要在纪律上下功夫。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嘁嘁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回想起上个学期刚来的时候,班上有几个比较调皮却很聪明的男孩子。刚开始接触他们的时候,我挺欣赏他们的。因为上课的时候,他们会很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而且平时做事会很有自己的思想。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点就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过于活跃,一节课总是想说就说,嘻嘻哈哈的讨论过去。那段时间我很郁闷,思想活跃是好,可是却扰乱了我的教学进程。我去找班主任,她跟我说叫我严抓课堂纪律,对他们要凶一点,太随和不好。听了这些话,我开始反省我自己,我是不是太谦让他们,舍不得骂他们,导致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很放肆。面对这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决定彻底改变状况。因此在上课的时候,面对捣蛋的学生,我不再纵容。记得有一次,我在评讲练习,班上的另一位学生一直在和同桌说话,根本不听课,我警告了一次都不当回事,后来我课也不说了,决定来一个杀鸡儆猴,趁他说话的时候,把他拎了出去教育了一顿。接着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讲我的试卷,好了,班上学生都不敢随便乱说话了,认认真真地对答案,跟着我的思路走。也因为这样,班上的纪律好了很多。让我懂得在教学中作为老师必要有的威严。对学生表现出的过分热情要有一定的度,才能激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教学顺利展开。
其次,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中也无例外,要尊重学生观点和意
见,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含生命潜能的人。比如我在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作为老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因此学生不断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会越学越积极,越学越有劲,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再次,和学生沟通。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就好像我班上的一些后进生,每天回家的作业不签名,问为什么,不回答,因此在校总是要挨罚。越罚,他们越不服气,越没信心学了。后来我找了其中的一个差生来谈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很想学习,但是很多不会做,爸妈知识水平又低,辅导不了他们,他们看到自己的作业很多空着的,怕爸妈骂,因此就不想给家长签名了。面对这一种情况,我将作业题设计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我对那孩子说:你把基础题完成,然后提高部分会做就做,不会就不勉强。前提是一定要认真完成基础题。他很开心地答应了。所以每个星期中有五次作业我都分有基础和提高部分,帮差生打好基础。看着他每次试卷的基础题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也把这一方法推广到班上12位后进生,欣慰的是,他们都很积极配合。也因为这样,他们很愿意和我倾诉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所以说教学必须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加完善。
最后,是和他们做朋友。开始孩子们不怕我,是因为我和他们太朋友了,因此这里的朋友是在树立了威严之下的朋友。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亦师亦友”吗?所以我们既要做老师,也要做朋友。如今学生活泼好动,追求平等。他们反对强制管理,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社会知识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一些事物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容易犯错误。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坐下来,以一个很好知心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与他们谈心,为他们着想,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真心要好的朋友,得到他的信任。这样,他们才很愿意和你说心事,很愿意听你的话,甚至还会帮你做班上的“小通讯员”,从而了解班级动态。孩子们的心是纯洁无暇的,和他们聊天,做朋友,对自己的生活和教学都有益无害。
我想,对于有些教师认为学校是个严肃的地方,严肃的老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上课必得对老师恭恭敬敬,上课也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对调皮的学生往往有种种的责难,导致学生在学校或课堂上总是害怕,束手束脚。对教师似乎或多或少地存有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他们往往谨小慎微,生怕触犯了教师的尊严。这就影响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慢慢地,课堂上学生们举起的手少了,回答问题的声音轻了,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更是很难抬起头来。学生的内心压力日渐增加,心智犹如上了一把枷锁,思维的火花被教师的尊严浇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等。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出了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是如何与学生和和谐相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