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御窑金砖凭借其独有的价值以传统手工技艺形式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章以御窑金砖博物馆为例,根据其发展现状,及其建设优势简要分析,挖掘工匠精神视角下的御窑金砖博物馆特殊文化价值及发展趋势,培养现代职业素养。
[关键词]御窑金砖;工匠精神;文化 1引言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依托古代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极其繁复,二十余道工序,道道都极为重要,容不得丁点马虎。其中主要工序有选泥、炼泥、制坯、装窑、烧制、窨水、出窑、打磨等。一道工序,一环紧扣,一道不达,一砖不成。御窑金砖不止是我国窑砖烧制业中的一朵奇葩,更是在吴文化的熏染下孕育而出的另一种意识结晶。随着当代国家产业战略布局和教育战略布局的调整,现代人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企业单位的用人观念等随之日新月异,但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吁仍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追求。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大小小博物馆星罗棋布,御窑金砖物馆所展示的金砖及其烧制技术是特定历史时期能工巧匠的技艺展示,同时也是古代和现代“工匠精神”的体现。
2御窑金砖及博物馆发展现状
虽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赫然存在,但作为一项学习周期长、劳动投入大、经济收益低、高技艺的复杂体力劳动,使很多年轻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不愿涉足其中,所以导致目前这一区域文化产业在整个行业中后继乏人。与此同时,如今众多的新旧苏州本地人,大部分只知苏州有御窑金砖,却不知何为御窑金砖。
3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建设优势 31依托老窑遗址建成
在御窑金砖博物馆整个区域内除了制造御窑金砖整个工序的再现,外部馆区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老窑遗址,虽不醒目,但老窑遗址是整个区域保护核心,历经多次修缮,依旧保持着原有风貌,直到今天仍有六百年窑火未断。遗址旁还有一批景观形式恢复建成的比例窑群,为参观者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砖窑内部视角,高度再现古代窑村制砖场景,从历史风韵中展现着老姑苏人的工匠精神,同时利用这一点呼吁全社会对于珍贵文物遗迹的保护。
32依傍地域性原料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阳澄湖西路,让历史讲述这一阳澄湖畔的澄泥在工匠手中从地域性物质原料经过历练化土为金,到王朝最高殿堂基石的历史转变过程,从一捧澄泥的转变传达背后工匠人向世人传递着坚毅又柔韧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呈现一幅饱满的相城风物人情。
33传承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
御窑烧制金砖始于1413年,已经历了近600年历史沧桑。御窑金砖自古代诞生以来就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是兼备极高的实用价值,是我国民族砖窑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传统意义上的御窑金砖技艺从历史的风尘中消磨了数百年,现如今早已步入了老化阶段。时间的步伐不仅可以让文化沉淀,也可以让文化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陆墓两座历经600年风雨沧桑的姊妹窑前,御窑金砖第五代传人厂长金梅泉,将祖传
100多年的制砖工具“碰板”和3枚制砖印章,交给了他的大女儿金瑾。从此,35岁的金瑾将成为御窑金砖的第六代传人,传承工匠手艺。
34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
苏州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饱经历史沧桑,孕育出了独具城市魅力的吴文化。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人文荟萃,整座城市都展示极高的文化修养。极具风韵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座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吴门书画、园林资源还是传统的农桑手工业文化,都是苏州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城市名片。
苏州拥有的多元城市文化形象,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发展,是其作为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资源更加丰富,更能够营造对御窑金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重视并得以传承的氛围。
4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41区域文化保护政策支持宣传
2001年自苏州市相城区成立以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力度,日渐树立起苏州御窑金砖的区域文化品牌标志。为了弘扬御窑金砖的传统技艺,传承老工匠的“工匠精神”,从而进一步扩大民众对民间文艺认知与保护,2006年,区委宣傳部、区文联专门组织了一批艺术骨干潜心创作出中篇弹词《天下第一砖》的剧本,多次修改后,剧本经过排演早已成为一台完整的评弹艺术作品。为将中篇弹词《天下第一砖》打造成弘扬区域文化的文艺精品,使御窑金砖与其匠人“工匠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扬与传承,由政府专项拨付,区委、区政府投入30万元组成强大阵容,进行公益性演出宣传,使这一出评弹走进社区、学校。
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播工匠精神视角下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更是宣扬金砖作为我国古代陶艺巅峰期的典型代表所含藏的工艺、文化、历史和生命意味,更能够有效推动并促进苏州当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