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小学第七届“世纪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 原地侧向投掷沙包教学设计
学 区:五棵松中心 学 校: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 师:郭蕊 年 级:三(1)
时 间:2014年4月16日
原地侧向投掷沙包教学设计 海淀区五一小学 郭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设计安排各环节内容。课堂中主要通过讲解示范、徒手模仿、合作练习、持轻物练习、沙包掷远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分解练习到完整练习、从正向投掷到侧向投掷,从持轻物练习到标准重量沙包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体验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方法,通过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利完成本次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主教材:投掷——原地侧向投掷沙包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三-四年级》 2.辅助教材:自编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沙包是小学投掷类教材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技能。经常练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上肢、肩带肌群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协调配合等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原地侧向投掷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水平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习掌握了正面投掷沙包的动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技能教学重点是:要抓好侧向转为正向技术及侧向转为正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
原地侧向投掷沙包教学单元共设四次课,本课为第一课次。单元计划如下表: 课次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初步学习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重点:蹬地、转体方向正。 1 作方法,使70%的学生能做到蹬地转体难点:蹬转连贯,重心不前移。 方向正,重心不前移。 进一步学习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重点:翻肩转肘肘向前,快速挥臂。 2 动作方法,使80%的学生能够做到肩上难点:身体协调用力。 屈肘,快速挥臂。 继续学习原地侧向投沙掷包的动重点:正确的出手时机(合理的出手3 作,80%的学生能够将沙包向前上方投角度)。 出。 难点:身体协调用力。 复习、改进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重点:用力协调,出手快。 4 技术动作,重点是用力协调出手快,难点:动作连贯。 动作连贯。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团体意识逐渐增强,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但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肌肉力量还有待发展。通过前测了解到,东北旺中心小学三(1)班学生已经在水平一阶段学习过正面投掷沙包的动作方法,他们学习兴趣高且课堂纪律比较稳定,能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和相互间协助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太会用下肢发力;蹬地、转体动作不够连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采用以下对策进行教学。
(1)侧向投掷沙包动作难度大且较为枯燥,三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接受事物主要是以感性方式,考虑到教材内容特点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取由易至难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分解到完整、从正向到侧向练习投掷,逐步体会动作过程。
(2)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带绳皮筋球”,引导学生利用自制体育器材进行双人合作练习,使其进一步体会蹬地、转肩、翻肘动作,并利用较轻的皮筋球投掷体会完整的动作过程。
(3)本次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次,为鼓励学生认真练习,本次课在评价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远度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用目标练习法学习、体会动作。
四、《原地侧向投掷沙包》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 1.投掷:原地侧向投掷沙包 内容 2.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1.初步学习“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方法,使70%的学生能做到蹬地转体教 方向正,重心不前移。 学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上肢肩、带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在游戏练习目 中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素质。 标 3.培养学生安全投掷意识和习惯,树立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和集体主义精神。 课的 结构 课的内容 一、课堂常规 1.队长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及要求。 4.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队列练习: 齐步走—立定。 主要教学方法与组织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认真听讲,努力学练, 团结协作,注意安全。 负荷量 时间 次数 2-3次 开 始 部 分 3’ 1' 教师提示队列动作要领,并指导学生 进行队列练习。 2’ 要求:精神集中,认真听讲, 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 组织:体操队形 沙包韵律操 1.伸展运动 准 备 部 分 5’ 2.肩部运动 3.屈膝运动 4.体侧运动 5.体转运动 6.全身运动 7.跳跃运动 8.整理运动 1.腕踝关节绕环 2.小游戏:翻花 节动作名称。 加大幅度。 在音乐伴奏下,教师领做,并提示各 要求:动作规范,整齐到位,节奏清晰, 2’ 各节均为4*8拍 二、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体操队形-前后2人一组 2.教师指导,学生前后2人一组完成小游戏。 要求:活动认真,相互配合。 1.教师巡视,学生集体喊口令完成绕环。 3’ 部 分 29’ 一、原地侧向投掷沙包 组织:如图 为例):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掷 身体左侧对准投 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教法: 比肩稍宽,右手持包向1.教师指导学生徒手复习正向投掷。 右侧引臂至与肩平,左要求:重心后移,肩上屈肘。 右腿弯曲,身体重心落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建立动作表象。 于右腿,左腿自然伸3.学习侧向投掷沙包 直,上体略向右倾斜;(1)预备动作 然后右腿蹬地、转髋,在教师带领下进行练习。 移,上体向前挥臂将包心在后腿。 经肩上快速投出。 动作口诀: (2)蹬地转体练习。 要求:蹬地转体连贯,重心不前移。 19’ - 20’ 2-3次 1-2次 同时2.教师示范完整动作方法。 基 臂自然置于体前; 3-4次 3-4次 5-6次 2-3次 8-10次 1次 3-4次 1-2次 重心前要求:左右开立侧向站,引臂在后边,重 本 挺胸身体左转,左右开立侧向站, 4.学生利用皮筋进行合作练习:两人持重心保持在后边, 皮筋交替体会蹬地转体、转肩翻肘动作。 持包后引平于肩, 要求:蹬转方向正,重心不前移。 蹬地转体肩不移, 5.教师巡视指导,并辅导个别学生。 挥臂快速要连贯。 6.集体持皮筋球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移。 要求:蹬转连贯方向正,挥臂快速 8.持沙包掷远练习:在教师的指挥下分要求:遵守规则,相互观察、纠正。 9.教师再次示范,进一步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10.学生分组练习。 11.请优秀生展示,并小结。 二、游戏: 勤劳的小蜜蜂 游戏方法: 组织:男女生各分成2组,轮换游戏。 蹬地、转体方向正。 7.请学生示范动作。 蹬转连贯,重心不前排进行练习。 男女生各分成2 队散点站在场地中。游教法: 戏开始后,双方队员要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努力将沙包转移到本2.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尝试游戏。 9’ - 10’ 1次 1次 基 队的所有圆圈内,游戏要求:熟悉游戏规则。 结束时清点沙包的数3.各组讨论,制定取胜策略。 本 量,数量多的小组为优要求:积极参与讨论。 胜。 4.组织进行游戏比赛。 部 游戏规则: 分 不同位置的沙包。 2. 不可故意阻挡对方29’ 队员。 3. 鸣笛后不能再移动沙包,并在原位站好。 结 束 部 分 3' 一、放松舞蹈: 《找朋友》 二、集合,小结。 三、师生再见。 四、收还器材。 运动负荷曲线预计 1651551451351251151059585750510152025303540 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 组织:体操队形 教师示范动作,学生集体听伴奏练习。 要求:按节奏练习。 总结学练情况,对学习认真、进步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全班提出希望。 练习密度预计 30-35% 安全。 2遍 器材 沙包66个、皮筋球33个、标志桶4个、圆圈40个 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好场地、器材的2.询问学生身体情况、检查平均心率 学生服装、不带锐物上课。 3.提示学生练习时服从指挥,120—130次/分 统一捡包。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通过徒手练习、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等练习形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2.预计本节课约有70%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到蹬地转体方向正。
3.预计本节课的练习密度为30%-35%,平均心率是每分钟120次—130次。
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本课紧扣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1.结合教学重点自制体育器材,调动学生兴趣;并灵活运用器材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增加了练习次数,减少了捡包时间,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与学习动作方法。
2.合理利用器材,从沙包操到用沙包练习,再到用沙包游戏,整节课充分利用了沙包完成教学活动,体现一种器材多种用途的教学原则。
3.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少儿田径器材创编游戏方法,一是体现上下肢教材搭配原则;二是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练习强度;三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上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