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讲故事
作者:黄巍
来源:《艺海》2012年第06期
我是一个很喜欢听故事的人,也是一个常常用舞蹈讲述故事的人。对于从事舞蹈工作近二十年的我来说,舞蹈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似乎不清楚,是舞蹈在讲述我自己的故事,还是我用舞蹈演绎着别人的故事?答案于我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用舞蹈把故事讲好,一定要用舞蹈讲好的故事。
我始终认为舞蹈是一种独特的叙事语言。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和升华之后的形态,以艺术性替代功能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舞蹈动作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但不是任何舞蹈动作都可以做到以上几点,只有准确、生动、鲜明且富有个性的舞蹈语汇才能描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们在收集、选择、提炼素材时,不能光注意动作的外在性,而是要注意经过舞蹈创作者情感融入后的二次表达。
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讲故事,简单来讲就是表达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诗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手舞足蹈”是情感的最高表现,那么情感就是舞蹈的内因、基础,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什么样的故事最动听?我想是书面语和口语穿插和相互支撑。因而我也觉得舞蹈作品要雅俗共赏。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蕴含、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从内容上看要深入浅出,从形式上看要通俗易懂,文化层次低的可以明了基本内容,文化层次高的可以品出无尽深意,达到不同文化层次观众共赏同乐效应。
有一句话,是一直我受用至今的,即一个没有人格魅力的人,相信他的舞蹈作品同样是没有魅力可言的。所以从事舞蹈教育的人常把“学艺先学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个从事舞蹈创作的人,最初比的是技巧,接着讲的是学养,最终拼的是人格,可见人格魅力对于舞蹈创作的重要性。因为掌握了技巧可以胜任艺术工作,丰厚了学养才可望成为一个好的创作者,而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才可能成为舞蹈大师。之所以说在舞蹈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中,影响创作者最大的是文化人格,这是因为无论是技术还是学养,任何舞蹈创作者都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而获取、掌握和提高,它们是可以共享的,即使不同的人会有高低文野之分。
我坚信个人的人格是作品的灵魂。与舞蹈创作者的文化人格相比,技巧和学养是“用”,不是“体”。一个舞蹈创作者的文化人格是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它即受整体文化积淀的制约,又受个体心理特征的制约。它是于舞蹈创作者独有的、无人可以重复的心路历程中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刷而成的堑壑。舞蹈创作者的思和行,在这堑壑中奔涌;它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它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形态、它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方式,都在这堑壑的规范下,潜入创作者最活跃的层面,把握舞蹈创作者最精微的机关。继而决定了创作者的舞蹈题材的选择,舞蹈结构的选择,舞蹈作品的形成。
好的作品可从民族厚土中生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好的作品都是广采博纳、吸收融汇、发展创新又独具个体性;好的作品都是踏着时代节律生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好的作品都是能够接受时光的磨砺与考验,历时久远而光彩依旧;好的作品都是深受受众喜爱和欢迎,喜闻乐见……
舞蹈的世界,是一个相对奢侈的精神领域,但是我愿把我和舞蹈的故事与每一个人分享,分享美、分享这种精神上的奢侈,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用舞蹈讲好故事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