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两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四、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
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1、由一个学生读诗,然后师生一起来朗读体会。(读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
① 读准字音
嗅( xiù ) 闻(气味) 花瓣( bàn )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②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③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2、学生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五、意境感悟(3个步骤)
1、音乐感悟(配乐朗诵---——步骤1)
(1)选取与诗歌意境或感情表达相一致的音乐。例如,《烛光里的妈妈》《春野》《乡村小路引我回家》。使选用的乐曲能够起到营造氛围,把握基调的作用。
(2)配乐朗诵,在音乐与诗歌的整合中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3)欣赏后放音乐,可以强化感情,提升诗歌感染力。既与诗人情感达成共鸣,又在另一方面领悟到诗歌音乐美的特点。
六、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探究质疑: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探究质疑: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
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坏孩子”: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而“我”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妈妈撒起娇来了。
七、拓展延伸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板书设计:
三 母亲 孩子 (金色花——圣树)
次 祷告 散发香气
嬉 读书 投影书页
戏 拿灯(去牛棚) 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尔的影响.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三、字词加油站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攲斜(qī):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爱怜。
四、初读课文,读懂诗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 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2)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明确: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雷声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
开满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
左右欹斜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4)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绪变化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情感。
五、再读课文,读出诗情(图片)
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明确:(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六、读出画面,感受写作特色。
在这里作者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即以花喻人,这是本诗的写作特色.
比如: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风雨又象征着什么呢?-—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
七、拓展延伸.
1、☆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 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2、比较《金色花》《荷叶 母亲》
相同点:
① 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 图画美。—---—-想象
不同点:
① 《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 母亲》语言淡雅清婉。—----—语言
② 《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 母亲》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 《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 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思想感情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体氛围
⑤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内容
八、学会感恩
《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可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象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 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 我很忙 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寄居在孩子家的书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象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九、小结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十、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一、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 写法。
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
同 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 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 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课件显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 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 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 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 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 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检查预习(课件显示)
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 (jí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 (jì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
孤 (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 (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卷 (①juàn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②juǎn 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 (①quàn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xuà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 (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 tuì 磕头 kē 卜问 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四)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听录音,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 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事来 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
事件 ?人物? 时间? 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 表现的内容?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 / 有一次 / 教室 /她的教鞭·· /大伙笑了 /表现温柔、慈爱 )
2、老师教我们跳舞
( 老师、我们 /课外 /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 /她女友家 /认识了蜂王··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 。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 /都急于模仿 /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 的那些小“反对派”们 /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 /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 /一个夏季的夜晚 /我家当屋 /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 /夜里我起身找老师 /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
(六)总结讨论 :蔡老师教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我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本文线索?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 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
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②“让我们观察蜜蜂\";
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七)选段精讲(课件显示)
每 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 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 知道睡了多久,也不却道 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 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已忆中 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画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3.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讨论并归纳: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4.“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互换.“模模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迷迷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
5.“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6.“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有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八)片段写作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 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用你认为最好的文字 描 述一下吧!
附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顺序:
按师生间 1 假装发怒(温柔慈爱) 老 学 回忆—-难忘
感情逐步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师 生 喜欢-—笑
加深顺序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爱 爱 爱戴——公平伟大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学 老依恋——默默地、站、围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生 师 思念-—寻师、可惜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
《王几何》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2、3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课时建议】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 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谈谈自己预习时初读文章的感受。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6。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 7。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
8。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第2页 共3页
明确:(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三、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0.“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
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13.“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1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第3页 共3页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15。“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四、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6.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17. 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略。 课后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