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住宅建筑大多是以庭院为中心营造的,庭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的热爱致使中国的住宅庭院营造出一种“移天缩地”的设想,利用山、石、草、木,甚至鸟鱼,将整个大自然缩影到一方庭院之中。它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的高度崇拜与亲近,而不是掌控。
把“自然看成是一个和人类密不可分的超级生命体,人类是自然万物中最灵秀、最尊贵者,其贵在于善思能辨,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人类最伟大和尊贵不是表现为对天地万物、对自然界的征服,而是在于人类能自觉的为整个大自然着想,善于事天、补天,和大自然共发展共、共存亡。
传统庭院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对自然的保护和热爱的记载,孟子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髻不入垮池,鱼鳖不可盛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里明确表明人对自然的尊重、热爱、利用、保护的理念。“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传统庭院的根本特征,传统庭院的最高境界是“妙造自然”,这种自然观体现在有限的空间把建筑、山水、植物等有机的融为一体。 中国传统庭院从来就是一个将自然景物融进庭院一体的环境。中国传统住宅中的重重庭院是房屋主人的一方私人天地。唐代东、西两京城中流行的“山池院” 或“山亭院”式住宅庭院,在庭院内,天光、水色、山石、树木、花草、丛竹,是房屋主人读书之余的体憩空间,也是与外界沟通的空间。 这种将自然景观融进庭院的理念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的北方四合院,以及南方带有私家园林的士大夫住宅。可见,庭院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是一如既往的。
衡量传统庭院“自然”的标准 中国传统庭院的营造追求“自然”表现为“曲即自然”,“山水即自然”。在自然界是没有直线的,万物统一在各种曲线与和谐环境的自然界之中。
崇尚自然的传统庭院以曲为美,以曲为自然。北宋欧阳修有《碟恋花》词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庭院设计:http://www.yxsjty.com/ 假山设计:http://www.yxztgy.com/
这由内到外的庭院深深,曲即是深,深即是曲;由外到内的曲径通幽,层层相隔,隔不断。堪舆学认为山与水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自然界是阴阳的统一体,山水是自然的象征,然而,庭院设计引入山水不是对自然的照搬而是通过对自然界观察的基础上创造的第二自然,潜在的融入人的审美精神与人生追求。 传统庭院受儒家道家思想中自然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庭院影响深远。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无为而无不为,向往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庭院设计:http://www.yxsjty.com/ 假山设计:http://www.yxztgy.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