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宋元书法家

来源:东饰资讯网


四、宋元

001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工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002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003 黄庭坚

黄庭坚 (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甚至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游于苏门的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004 蔡京

蔡京(1047年~1126年) 蔡襄的从弟,字元长,北宋宰相兼书法家,“宋四家”之一,也是北宋著名的大奸臣,陈东称他为“六贼”之首。蔡京的艺术天赋很高,时有“才子”之称,他在书法、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辉煌表现,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

005 米芾

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代表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

006 张即之

张即之(公元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后转师米芾,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楷书《佛遗教经》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行书《待漏院记》卷,藏上海博物馆;行书《汪氏报本庵记》卷,藏辽宁省博物馆;尚有《大字杜诗》卷等。

007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元代著名画家。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早学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008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幼习书画,笃信佛法。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嫁元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代表作品《墨竹谱》,《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

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009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010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魏钟繇书《宣示表》,晋王羲之书《乐毅论》、《黄庭经》,唐钟绍京书《灵飞经》,元赵孟頫书《汲黯传》、《道德经》,以及明文征明书《真赏斋铭有叙》,王宠书《圣主得贤臣颂》,祝允明书《醉翁亭记》、《前后出师表》等等。这些珍贵的小楷作品,都是书法艺苑中的奇葩,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011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初师颜平原 (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

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