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幼⼉科学观察活动教案 【活动⽬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民的伟⼤智慧。 3、培养幼⼉的观察能⼒和动⼿能⼒。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的线若⼲,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不同颜⾊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探索不同的'线,导⼊活动。
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由观察,⾃由探索。 师:“⼩朋友,你最喜欢哪⼏条线?”(幼⼉⾃由发⾔)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起去看⼀下吧!” ⼆、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作的过程。
与幼⼉⼀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拇指粗细⼀尺余长的纺条,再⽤纺花车纺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序,最后上织布机。 三、请幼⼉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作过程,现在请⼩朋友看这⾥。 教师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进⼀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励幼⼉也试⼀试,这种纺线的⽅法。 四、我是⼩⼩纺线师。
出⽰棉花,请幼⼉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按照⾃⼰想的办法动⼿操作实验,教师进⾏⼩结,⿎励幼⼉再想办法,幼⼉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五、五彩线。
幼⼉⾃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 六、请幼⼉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励幼⼉⽤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篇⼆】幼⼉科学观察活动教案 活动⽬标:
1.感知⾃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由下落现象。
3.学习⽤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明显的两种物品(⼈⼿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和橡⽪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相同的纸每⼈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不同的物品若⼲。如,⼤⼩相同的三⾓铁、⽜奶瓶、饮料瓶、薯⽚盒等 4.⼤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统计表每⼈⼀张。 活动过程:
(⼀)、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沙包和泡沫
请幼⼉猜⼀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
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麽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
(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 教师拿出⼤统计表帮助幼⼉理解怎么记录
5.幼⼉⾃⼰统计结论,并⼩结统计情况、展⽰统计表。
(⼆)、探索质量相同、⼤⼩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两张质量相同、⼤⼩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张揉成⼀团 请幼⼉猜⼀猜:谁落得快? 2.幼⼉动⼿试⼀试
3.⼩结,外形⼩的落得快。并记录在⼤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不同的三⾓铁。
(1)请幼⼉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 (2)猜⼀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不同的⽜奶瓶、薯⽚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统计表上
5.说⼀说,在我们⽣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篇三】幼⼉科学观察活动教案 活动⽬标
1、在操作中探索⼏种纸的不同特性,并初步探索,发现⼏种纸不同的吸⽔性。 2、能⼤胆说出⾃⼰的发现,发展⼝语表达能⼒。 3、⼤胆地参与科学活动,培养探索发现能⼒, 活动准备
1、每⼈⼀个⼩盆,⼩盆⾥有餐⼱纸、报纸、挂历纸若⼲张。
2、每桌⼀个⼩⽅盘,盘⾥放有红⾊的颜料⽔,另准备好的若⼲份⼩棒,⼩棒上贴有3种纸,纸的长度⼀样。 3、⿊板上贴三种纸,五⾓星若⼲。 活动过程
⼀、认识三种纸,并探索其不同特性。
1、你们前⾯的⼩盆⾥有什么呀?有些什么纸呀? 2、请⼩朋友⽤⼿摸摸,发现这些纸有什么不同?
3、师⽣共同总结:餐⼱纸是⽑乎乎的,报纸是光滑的,挂历纸是最光滑的。 ⼆、认识纸的吸⽔特性
1、(出⽰⼀⽅盘红颜⾊的⽔)这⾥有⼀盘红⽔,今天这些纸要和红⽔做个游戏,请⼩朋友把纸像⽼师这样⼀头捏在⼿中,⼀头浸在⽔中,仔细看看,⽔会怎样?纸有什么变化?等⼀会⼉来告诉⼤家。 2、集中幼⼉提问 A:刚才你发现了什么? B:⽔怎么会到纸的上⾯的? 引导幼⼉总结出:纸有吸⽔的本领。 三、探索三种纸的不同吸⽔性
1、餐⼱纸、报纸、挂历纸的吸⽔本领是不是⼀样⼤呢?我们来举⾏个吸⽔⽐赛。
2、引导幼⼉探索⽐赛⽅法:把⼩棒上的三张纸同时放在红⽔⾥,观察哪张纸吸红⽔吸得快? 3、幼⼉操作,引导幼⼉仔细观察纸上颜⾊不断上升的变化状态。 4、组织幼⼉交流
谁得吸⽔本领,是第⼀名?谁是第⼆名?谁是最后⼀名。
5、师⽣共同总结:餐⼱纸吸⽔最快,报纸吸⽔慢,挂历吸⽔最慢,并把⿊板上的三种纸标3星、2星、1星,以⽰第⼀、第⼆、第三。 四、经验迁移
有⼀个⼩朋友哭了,流了很多眼泪,⾝边有这三张纸,他该⽤哪种纸擦眼泪最合适?为什么?【篇四】幼⼉科学观察活动教案 活动⽬标
1、知道地球是⼈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了解⼈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前所遭受的⼈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法。 4、进⾏环保宣传的⾏动。 5、培养探索⾃然的兴趣。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 3、供孩⼦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卫⼠\"的爱⼼贴纸若⼲。 活动过程:
(⼀)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 2、看了这些图⽚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污染、⼟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污染)
4、观看关于⽔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常⽣活回收垃圾的⽅法; 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法。 ⼩结:
⼩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家把地球的病⼀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的名字,让更多的⼩朋友和⼤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起来做环保的卫⼠吧!【篇五】幼⼉科学观察活动教案 活动⽬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较,能够多运⽤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橘⼦、等的特征。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的⼼得。 4、培养幼⼉对事物的好奇⼼,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观察能⼒及动⼿操作能⼒。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各种⽔果
2、感知⽔果特征并⽤⾔语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橙⼦、苹果、梨⼦、桔⼦、⾹蕉若⼲;⽔果⼑⼀把,盘⼦⼀只。 活动过程
1、出⽰各种⽔果,请幼⼉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宝贝们认识它们吗? 幼⼉:这是苹果、这是桔⼦? 2、观察⽔果,说出外部特征 教师:你看到的苹果是怎样的? 幼⼉:红红的、圆圆的?
3、摸⽔果,增强孩⼦对各种⽔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并⽤⾔语表达:冰冰的。凉凉的。梨⼦桔⼦表⾯不平滑。⾹蕉苹果滑滑的
4、观察⽔果的内部特征,切开各种⽔果,让幼⼉更深⼊观察⽔果的内部特征,并⽤⾔语表达:梨⼦苹果⽩⾊的、⾹蕉橘⼦等是黄⾊的、橙⾊的、有⿊⾊的籽等 5、品尝⽔果,通过味觉感知⽔果特征
将切好的⽔果分别请幼⼉品尝,并引导幼⼉⽤语⾔表达:甜甜的、酸酸的、⾹⾹的、软软的'等 6、游戏
将幼⼉眼睛⽤布蒙住后,再品尝⽔果。猜猜⾃⼰吃到的是什么⽔果。 7、教师总结⼀下。并延伸多吃⽔果有利⾝体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