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论文中,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种:横向并列式、纵向递进式、正反对照式。 一、横向并列式
横向并列式结构基本特征是围绕中心论点,通过若干并列关系的分论点或论据,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
横向并列式结构模式一般是横向思维,思路放得开,辐射面广,容纳材料空间大,结构工整,文章具有整齐美。 1.分论点并列式
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分解中心论点的三种方法: (1)从“是什么”角度并列分解 角度一:丰富内涵。如:
角度二:拓宽外延。如:
(2)从“为什么”角度并列分解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的作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可以这样分解:
(3)从“怎么办”角度并列分解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以“人生的加减法”为题的作文,可以这样分解:
横向并列式
打破常规,勇者无敌
①真的很惊叹小男孩的这种打破常规、敢于质疑的精神。
②在人类历史中,人们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按照常规,它们看似不能解决,但是这也吸引着无数学者大师为之努力。他们打破常规,敢于质疑,寻找新的方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在苦苦探索。正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尼古拉•特斯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师之一,在当时发电厂发出的都是直流电,价格高昂,他看到了其弊端,想要去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发电。当时的人对他嗤之以鼻,然而特斯拉却不顾他人的嘲讽,自己去试验,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条件下,他只能不断地实践总结,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造出了交流发电机。特斯拉的探索精神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④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相信自己。信心很重要,它是我们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普朗克是20世纪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发明量子理论去解释微观现象,然而他却发现这种理论与他一直信奉的牛顿的理论完全相反,最后他选择放弃自己的假说。
1
也正因如此,物理学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未有太大的进步。直到青年学者爱因斯坦敢于质疑,不顾权威的反对,勇于探索并相信自己的发现,提出相对论,发现了物理学微观学,这才最终把物理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⑤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西红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在几百年前,它被叫做狼果,当地人传说它有剧毒,然而一位年轻的学者采集到了这种狼果,为了检验毒性,他亲自试验,吃完之后,发现他没有中毒,大家这才明白当地人的说法只是谣传。从那以后,西红柿被人们接受,成为今天的美食,现在它已遍布全球。倘若没有那位年轻学者以命尝果,西红柿还会处在等待被发现的行列中呢。
⑥打破常规,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当所有的人都认为困难不可战胜时,最需要有人来打破常规,敢于质疑。成功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精神。只有拥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创造精彩的明天。
⑦打破常规,勇者无敌。
二、纵向递进式
纵向递进式结构即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之间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常见的三种模式:
(1)分论点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论证,各层间可用“不仅„„而且„„”等关联词语过渡。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如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题的作文
(3)“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即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驳论。 特别注意:运用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要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不能随意变动前后的顺序。
言自心,文成人
①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见边角也可见其为人。
②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投射。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③人清,文明,此之谓“言为心声”。
④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最大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⑤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文革”之时参
2
军的毕淑敏,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 ⑥“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诸如此类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⑦文清,人清,文明,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⑧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如此看来,文字所迸发的力量着实能深刻影响人,那么个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尝不会与人缓慢靠近呢?
⑨文与人品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文与人的趋向完美。性格与人品并非瞬时性组构的,复杂的内在诚然与文章之内涵时而不对应。但必须承认一点: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真正值得被亲手写下的文章不需要虚与委蛇般奉承,即便如此,也只表现出其为人的假意逢迎,也不失为显现人品的一种方式。由此也可见文与人的一致性。
⑩文至清,人至明。“文如其人”既是必然,又为清正之人的终生追求。
三、正反对照式
正反对照式结构即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选用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论证的结构方式。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使论证对比鲜明,能够突出、深化中心论点。使文章显得严密全面。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①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多种多样,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②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被囊括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宜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③然而,虚拟的网络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方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与自然的挑战抗争的,是如何书写生命的壮歌的。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网络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④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来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油油的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的小动物乐园。当你走进辽阔的大森林,自然给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兽的画像,而是地球之肺带来的清新空气
3
和舒适的阴凉。比起网络中源源不断的海量自然信息,你收获了亲历的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还在等什么?难道要放弃那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自然厚礼吗?而只有通过自身经历的途径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礼物的厚重与美好。
⑤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惟有此途,人类才能真正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⑥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1.用横向并列式结构,以“残缺也是一种美”为题,编写提纲。
2.用纵向递进式结构,以“谈风度”为题,编写提纲。
3.阅读下面的文字,先列写作提纲,然后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 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从否定“智慧芯片”的角度立意,用横向并列式结构编写提纲,再依据提纲写一篇作文。
第(1)部分(引论):“智慧芯片”并非真的是“智慧”芯片。 第(2)部分(本论):
分论点①:“智慧芯片”仅限于“智能”,人类的独立思维和创造力才是人类的核心竞争力。 分论点②:“智慧芯片”仅限于“智商”,无法代替为个人所有的独一无二的情商。
分论点③:“智慧芯片”仅限于“智囊”,如何巧妙地运用智囊,帮助人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
第(3)部分(结论):再高级的智慧芯片也无法代替人脑完成精致而繁杂的工作,无法代替人类过诗意的生活、创造美丽的艺术。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