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特殊儿童;班集体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恶都无动于衷的人。”由此可见,关爱对每一个学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更显得重要。 一、特殊儿童的缺陷归因分析
从结果中我发现即使小智的总智力低于常人,但对于他自身而言,他有自己的闪光点——操作智力强于言语智力。基于这一点,我开始对他进行尝试性的引导。 二、弱化言语智力,引导特殊儿童感受班集体生活
案例中的小智言语智力极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的语言表达技能欠佳,而且特殊儿童的心智又比较脆弱,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不能强求或急于要求他开口说话,而是让他成为言语的接受者。
(一)营造氛围,让特殊儿童观察言语。特殊儿童往往只愿意一个人呆在教室,独守自己的世界,教室成为了他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我们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作用,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这就要求我们建设班级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墙的作用,激起特殊儿童观察文化墙的兴趣,开启言语表达的动力。 (二)适时沟通,让特殊儿童聆听言语。“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真诚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慢慢地消除一种紧张和不安感,会渐渐喜欢聆听你的话,接受你的引导。
三、强化操作言语,引导特殊儿童走进班集体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作为特殊学生,我们老师更有必要去了解该生的个性差异、发展特点等,这些都是我们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案例中的小智操作智力相对较好,我们教师要想法设法让他“动”起来,亲身体验班集体生活。
(一)精心设计,让特殊儿童走进课堂。要想让特殊儿童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活动要做到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特殊儿童的兴趣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以英语课为例,可以设计一些tpr活动,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示范下模范动作;以班队课为例,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合作性的游戏,如两人三足,背靠背夹气球等等,让他们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活动,也使他们能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利用契机,让特殊儿童走出教室。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比较看重智力水平的评价,而很少考虑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即对特殊儿童主要进行学业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其社会交往能力和体质方面的培养,这种做法背离特殊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我们既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又要培养他们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有利于特殊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尤其是要培养特殊学生的信心,寻找多种途径,利用一些契机,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去鼓励孩子不断超越自我。 四、平衡教育启智,引导特殊儿童爱上班集体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温暖的班集体,让特殊儿童感觉班级就是他们的家,让爱住进他们的家。 (一)作为教师,坚持差异教学,真心关爱。由于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间存在身心特点、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为特殊儿童确定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也应有别于其他的学生,同时还应选择照顾差异的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任务
分析法、示范讲解法、操作练习法、个别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照顾学生的差异。对于智障儿童所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引导,要用善意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教师的爱心滋润儿童干枯的心田,爱心和智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
(二)作为同伴,坚持同等相助,诚心相待。在班级中,特殊儿童的存在似乎像是同伴中的“群众演员”或“配角”,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他们的心灵无法得到舒展。鉴于这点,我采取的办法是为特殊儿童配备“优秀资源”,我会选择班上富有爱心、耐心的学生成立“助教小组”,与特殊儿童进行“小组合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高原现象,继而达到“小组合作”,让他们能够迸发相互交流的萌芽状态,对待智障儿童出现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
特殊儿童群体的存在需要得到我们的正视,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地对特殊儿童进行引导,为他们铺设一条“绿色的通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的美丽。也正因为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的存在,才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姬学峰.施以爱心教育提高特殊儿童的能力[j].教师(中),2010(4). 作者简介:孔赛华(1980.12- ),女,浙江温州人,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德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