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蟹春季养殖管理(2)

来源:东饰资讯网


河蟹春季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管理,做好春季养殖管理是赢得河蟹高产赢利的关键!当前在河蟹养殖方面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蟹养成塘水位控制

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求在30-60cm左右,改变以前的早春浅水放养的做法,好处:

1、有效平衡昼夜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让其健康脱壳生长。

2、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首次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减少由于脱壳不遂带来的死亡。

3、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河蟹塘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一般肥水有以下几点具体好处:

1、促进水中有益藻类迅速繁殖,为早期蟹类生长提供营养和生物饵料,提高苗种成活率。

2、改善水体营养状况和水色,达到肥、活、嫩、爽状态,抑制青苔生长。

3、保持水质平衡,增加水体溶解氧,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4、可以有效的促进水草生长,维持池塘水环境平衡。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放养的的几个关键

(一)栽种水草

1、栽种种类:2-3个优势种,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结合,避免单一。推荐: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浮萍、水花生等。

2、覆盖面积:前期为20%左右,中、后期覆盖面积60-70%。要做到这点,要合理栽种水草,中后期水草多的时候要适时割除或“打头”。

3、空间分布:在池塘的东西向上规划有几条“水道”,忌乱七八糟生长。可以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4、促进水草生长、防死亡的注意事项:①水体保持充足营养盐,常量营养和微量营养盐都不能缺乏;②施肥前后2天以内,避免使用生石灰;③确保水体有一定的透明度,浑浊时要及时使用速效水净宝或增氧型水底双改;④水草上有泥,在投饲或巡塘时,定期用棍轻轻敲打,抖落污泥,以增加光合作用,利于生长。博士系列微生物和芽孢杆菌能分解污泥,洁净水草。

(二)螺蛳的放养

螺蛳能为河蟹提供优质动物性饵料,并能有效遏制底质恶化和水质恶化。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300-400斤,然后在6-7月第二次再

放300-400斤,一般前放稍多,后略少。也可以连续多次。

四、种苗的选择。

选择好的苗种,一般选择和成蟹塘口养殖环境最相近的苗种供货商来苗。苗种本身的选择,一般选择比较健壮的体质好的,具体要求如下:

1、亲蟹规格雌蟹150g以上,雄蟹100g以上;产地应从不同地点、多批次、纯淡水湖收购的二秋龄以上长江水系河蟹。

2、选择摄食能力强、颜色一致、规格整齐、游泳速度快并呈均匀分布的苗种。

3、苗种运输过程中和下塘前的管理:①天气的选择,一般选择晴好天气,气温比较适合。②交通工具的选择,避免长时间的颠簸,从苗种塘以最快最稳的方式送到成蟹塘。③下塘前的处理,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河蟹的病害防治

要做到防病在前,治病在后的原则,做好预防工作。河蟹养殖塘防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1、蟹种下塘第一次脱壳后,全面使用一次杀虫药并消毒,这时要选择有国家批号的药品,如“硫酸锌粉”、“聚维酮碘溶液”等。

2、河蟹每次脱壳前后,使用1-2次矿物质补充剂新硬壳宝,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脱壳生长。

3、进入5月份,河蟹吃食开始旺盛,此时应定期投喂内服药,主要以保肝、维生素、抗生

素等结合使用。并且要中西结合效果最好。如中药“健肝利胆素”、“三黄散”等,西药“恩诺沙星粉”、“氟苯尼考粉”等。

4、进入5-6月份,每隔10-15天,需要进行底质改良一次,并适时施放微生物制剂,如底净宝或博士系列微生物。在梅雨前将蟹池水环境打理好,能确保夏季蟹健康生长。

六、饵料的管理

饵料的选择,以新鲜的动物性饵料为主,如果投喂饲料,最好选择信得过企业生产的饲料。投喂时要按照四定原则,最好投放在水-岸交接处。自配饲料的,需要及时补充河蟹复合营养促进剂和脱壳素,并确保荤素搭配合理。

七、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技术以及也是养殖过程中关键因素

一般3月份亩放养优质蟹种600-700只,春虾放养15-20kg每亩;秋虾亩放养4万尾;桂鱼亩放10-12尾(规格7-8厘米)。这样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放养密度和养殖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