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雒 我国与同纬度的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冬天 气候更冷,夏天气候湿热。在这种气候环境下, 我国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却要比发达国家差 得多。墙体、屋顶和门窗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为 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2~5倍,单位建筑 面积的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建筑用能 浪费极其严重。现在使我们感到非常忧虑和遗 憾的是,对于建筑用能的这种浪费状况还没有 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比如说,我国已制定 了节能建筑的强制性设计标准,按照这个标准 一 瓣 来设计,是可以达到节能50%的目标。遗憾的 是,现在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了,但真正按照 这个标准去做的,最乐观的估计,在新建筑里 还不到10%。 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 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 一五” ̄H2020年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 明确将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与建筑等列为三大 节能重点领域。国家建设部下发了 关于新建 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建科 宋冰峰’,杜勇 [2005]55号),通知与2000年实施的((民用建 (1.河北阳原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河北张家口075000; 2.河北省环境监察总队张家口支队,河北张家口075000) 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相 比,其要求更加严厉,对建筑节能的政策关键 词从“应节能”变成“要节能”。但是,节能标 摘要:讲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性,介绍外墙保 温,集中供热,屋顶“平改坡”, “大拆大建”到“再 利用”几个方面的措施。 准仅限于新建建筑,对既有(旧楼)建筑节能 的要求或指导不够。笔者认为,我国要想在短 时间内取得建筑节能的特效,就必须双管齐 下,即新建和既有建筑一起抓。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平改坡”;外墙保温 厂燃油补贴和煤电联动调价政策,兑现油机补贴0。6亿 决定性因素,而电力也是为两者服务的。电力是经济 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电力工业的发展要先行,因此, 电力市场的需求预测是非常重要的。电力工业的发展 需要发电、送电、变电、配电、用电相配合。根据用电 元,争取市财政补贴资金2。2亿元。 3.5进一步加大电力需求侧宣传力度 及时在各大报纸和分公司网站上公布错峰用电方 案,同时印制并派发了数以百万份错峰用电及节约用 电的宣传资料。 需求的预测结果,电力部门及早进行电力基建工程和 电力设备的装机容量的计划,调整电网及布点规划等 的编制工作。■ 4结论 电力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参考文献: [1]广州供电志,2004 [2]广卅1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04.http://www.dayoo.conr 2006.No.7・月刊 因此,电力市场预测,应该是中、长期预测比较合适。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是影响电力的发展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保论坛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从外墙保温做起 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 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故此,建筑墙体改革 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重 要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是建筑节 能的主要实现方式。 外墙保温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我国是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 于建筑领域的。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 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 筑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建 设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提 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 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其中应用于外墙保温 的各种泡沫塑料、涂料保温材料以及发泡聚氨酯 板材、更换中空玻璃外窗等因其综合性能优异而 令人瞩目。 利用新技术对原建筑外墙进行高水平的保温 隔热,是既有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外墙外保温系 统所具备的保温隔热功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冬夏两季室内外温差 而造成的能源损失问题,它代表了我国节能保温 技术的发展方向。该系统集保温、防水及装饰功能 为一体,适用于新建工业与民用建筑,也适用于旧 楼的节能改造。 与其他建筑节能技术相比较,外墙外保温不 会产生“热桥”、“冷桥”现象,具有良好的建筑节 能效果。冬天,当室内的热量经过墙体保温材料时 会被隔绝保存下来,而当室内温度降下来,墙体内 的热量又会释放出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在夏天外 墙外保温同样会阻止太阳的辐射和外部热量传人 室内,从而使建筑物室内环境“冬暖夏凉”,住宅 的室内环境和物理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外 墙体外保温还可起到保护主体结构的作用。外保 温材料置于主体结构外侧,减少了外界温度、湿 度、各种射线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在夏季高温和冬 季低温的反复作用下,建筑主体往往会因热胀冷 缩而引起裂缝,缩短使用寿命,外墙外保温却可以 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不良影响。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改造旧房立面的施工中也 显示了非常方便快捷的优势。外保温可以进行集 2006.No.7・月千lj 中改造,不必在室内施工,不影响室内居民的正常工 作与生活,另外,外墙外保温技术中,保温材料置于主 体结构的外侧,从而节约了室内空间,有效地增大了 使用面积。 2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目前,城市采暖供热主要是建筑所有权单位自备 锅炉取暖,不仅效率低,浪费能源,而且对环境污染严 重。供热系统状况差是我国既有建筑能耗高的主要表 现之一,如我国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仅为35%~55%, 远低于先进国家80%左右的水平。热电联产是世界各 国极力推崇的一种发电供热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改 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效应等综合效益。 在我国许多地区实行的分户供暖有两种方式:一 种是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另一种是单户自成一体的 分户独立系统取暖。专家普遍认为,多层或高层住宅 小区中,采取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的方式比较好。 实现分户供暖,不仅在房屋开发设计时就要采用 相应的技术,安装相应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对既有建 筑采暖系统的改造。推行温控与热计量技术是集中供 热改革的技术保障。 温控技术是指室内温度恒温调节控制,这一措施 既可以平衡温度解决失调,又可以利用自由热省钱,还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温度。热计量技术是指安装热量计 量设备,科学合理地计量每户采暖能耗,按热计费。这 一措施既可以公平合理计算采暖费用,又可以鼓励住 户自主节能,大幅度地节省能源。 用户安装了热量表,用热就将和用水用电一样,用 多少热就交多少钱。据测算,通过采取供热按热计量 收费措施,供热系统可节能20%~30%。再通过建筑本 身的保温功能,如在墙体、门、窗等易通风部位,通过 保温材料的应用达到采暖节能30%的要求,最终可以 实现国家要求的建筑采暖节能50%的目标。 但是实行集中供热、分户采暖也有许多困难。首 先是一次性投资较大,对于使用旧管网的旧楼,实现 分户供暖改造的投入就更大了。因此笔者认为,集中 供暖系统改造应政府、单位、个人分责承担,即政府负 责热电厂及规划管线;旧楼采暖系统的改造实行单位 补贴个人负担的办法。实行集中供热必须强化供暖系 统初调节,避免热失调,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合理的收 费体制。尽管实现分户供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如人们所说的,这是继房改以后的第二次改革,分户 供暖体现了将热这一生活必需品进行市场运作的理念, 体现了公平,而且有助于节能和环保,是大势所趋。 3老楼换新颜,屋顶“平改坡” 在建筑结构许可条件下,将现有低层或多层平顶 楼房改建成坡形屋面,并对外立面进行修整,达到改 善住宅・l_t能和建筑物外观视觉效果的房屋修缮行为即 “平改坡”。坡顶一般采用双坡、四坡等不同形式,在 视线上考虑平视、俯视、仰视不同的视觉效果;一般高 度在2至3米之间,当坡形屋面角度低于32。时不影 响周围的日照时间和面积。 随着都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多层住宅的楼顶 就成了城市建筑的第五立面。而城区的旧楼大多是火 柴盒式的造型,形式单一、呆板,从视觉角度来说,极 不美观。“平改坡”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也是 住宅节能的要求。许多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低 层或多层平顶住宅,顶层住户普遍存在漏雨、冬冷、夏 热的问题。再有,“平改坡”与拆迁危改等旧房改造模 式相比,具有投资少、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等明显优点。 北京“平改坡”北河沿试点的居民在问卷调查中普遍反 映,与往年相比,室内温度冬天提高了约3~4 ̄C,夏天 降低了约4~5℃。 实施“平改坡”首先要由有关部门对楼体的结构 进行安全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量体裁衣”;然后,在 材料上尽量选择轻型建材,以减轻坡屋顶的重量。像 试点项目选用的轻钢龙骨结构、多彩瓦、油毡瓦的重 量只相当于传统建材的30%左右,工期一般在3个月 左右。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坡屋顶上再加一层,利用加 层的销售利润来给旧楼“戴新帽”,同时还可“穿新衣” (加做外墙保温),使建筑从头到脚地实现节能保温。 4从“大拆大建”到“再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 我国增建了不少楼房,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对城市 发展速度的估计不足,新建楼房大都是低层的,二十 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基本上是2~5层,70年代开始兴 建了一批6~9层的。目前,这些低层楼房已经远远不 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了。但许多这样的建筑还 在使用周期内,拆除了非常可惜,最好的方法就是对 它们进行再利用改造。“抗震低层楼房加层结构”已经 节雒 成功地应用到许多旧建筑更新改造上,并取得了 十分成功的经验。 以往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不断 向郊区扩大面积,占用人们赖以生存的农田,有 不少城市的面积已比建国初期扩大了好几倍。然 而,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迅速减少,已经形成 了尖锐的矛盾。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要进一步 发展,只有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寻求出路。于是, 这几年来,一些城市的发展由扩大面积、占用农 田,转而形成为拆旧建筑物、建新的高层建筑的 “大拆大建”的局面。事实表明,这种大拆大建的 城市建设方向,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量建筑废 弃物的排放,又占去不少农田,有不少城市的郊 区,出现了用钱买农田堆放建筑废弃物的现象。 因此,既有建筑再利用应该是我们认真研究并大 力推广的做法。 在满足同样使用功能的情况下, 既有建筑再利用比拆除重建有明显的生态优势。 在对既存建筑空间结构改变较小的实例中,再利 用和拆除重建的能耗比接近40%;如果建筑物在 其生命周期内被再利用两次,再利用比拆除重建 节省能耗70%。 中国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那么,这 其中有多少建筑需要而且可以进行再利用改造, 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而按照再利用(包括加 层)比拆除新建节省近50%的投资计算,其节约 的效果可想而知。再考虑到生态环境效果和拆迁 带来的社会影响,既有建筑再利用的益处就更加 明显了。 建筑的生产、使用和解体过程都在消耗能源 和污染环境,如果建筑的“拆”、“建”过程频繁重 复,对生态破坏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既有建筑的再 利用,通过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在其寿命周期 内不断地更新使用、降低拆除重建的几率,将过去 “资源一建筑一废物”的物质单向流动转化为“资 源一建筑一循环使用建筑一循环再利用建材”的 物质闭路循环过程,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 资源消耗,节约土地,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建筑领域 内的具体应用。作为有效抑制“大拆大建”、缓解 生态和文化危机的一种手段,既有建筑的再利用 在21世纪初特殊历史时期对整体生态环境有着宏 观意义,是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之一。■ 2006.No,7・月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