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文摘 2010年第2期 德育研究 J I 相・C 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范 君 巳 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安徽淮南232001 《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约5500字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没有有意识地或有效地 渗透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教育成了单纯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说教灌输,脱离了生动活泼的载体,显得教条、形 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和明显感知,使受教育者 式化。 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思想和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育者的素养有待提高 类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不 第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教育的重要补 容忽视。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职业意识与专业 充,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定性,又具有独特规 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求做了不求做好。对 定性。 隐性教育缺少研究,在具体工作中没有有效运用。 第二,教育的载体和环境可以设计和操作,教育 教师作为隐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时有对学生思想教 者将事先设计好的意向投置到各种具体生活环境之 育不负责任的现象。 中,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于创设的教育情境中。 第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隐性思想 强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是以非教育者的工作角色出 一、发挥教师隐性教育的作用 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借助实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1.加强榜样示范效应 第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是指在学校情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应是“隐性 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 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 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吸引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和 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过硬的业务折服学生。教师的基本职能不仅要“传 第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不 道”,还要“授业、解惑”,这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存在于大学生活的每时每刻 程来完成的。教师具有的渊博学识和过硬业务,在 和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 讲授知识时用自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易使学生接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受思想政治教育真理传递。教师还要以优雅的举止 感染学生,注意外在仪表形象、行为举止的“亲和性” 一、认识不足 设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还停留在概念 度上变得容易。 认知的层面,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方式,习惯于课堂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灌输,习惯于批评、禁止等行政管理手段来规范学生 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应是“我”和“你”,而非 的行为,习惯于居高临下从社会的需要对学生提出 “我”和“物”之间的关系。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需要 要求。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停留在表面和 正确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成功动机,使外部的教 零散的认识层面,没有把隐性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 学要求内化为学生内部的自我需要,从而激发出教 程加以认识,特别是对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与学双方的自我创造力。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 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刻认识和研究。 具有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等特征。 二、活动与思想教育经常是脱节的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一是与学生产生朋友般心 ・ 39 ・ 教育科学文摘 2010年第2期 教学与课程研究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一个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被误解的概念 杨金观,聂建峰 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81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年第1期,约7000字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慨念是人们对于课堂教学质 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并提高高等教 量评价这一特定活动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对象的 育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保证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价值形成过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评价主体、评 关键是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评价 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评价目的这五个要素 功能。 在综合运行中的价值体现。正确理解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从主体、内 评价的概念,首先应该明确这五个要素之间的逻辑 容到方法、目的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际工作开 关系。笔者认为,这五个要素逻辑关系的起点是课 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仍存在不足,实际工作中对 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质量评价概念误解,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质量评价?其他要素都是服从于或者服务于这一目 很难有效开展。 的的。任何评价都是为了通过对现有活动的测量、 正确理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概念 统计、分析得出现有活动的不足或者总结现有活动 的成绩,实现改进与提升或推广的目的。课堂教学 正确理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含两个层面的意 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测 思:一是理论研究层面上的正确认识,二是在实际工 评,发现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或优秀之处,针对 作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两个方面相互联系,是“做 不足进行有效地改进,对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 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的高度统一。 推广,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在“以人为本”理念成为 灵的感应。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想法和个性。 会自觉地加以维护和践行,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思 达到感情上的融洽。三要主动关心学生,及时为他 想政治与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达到最有效 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的教育目的。 二、发挥教育对象的自主作用 发挥社区的学生自我管理作用,让学生面对学 所谓教育对象的自主性,是指教育对象在教育 生,进行相互探讨和交流、相互帮助和鼓励,通过学 过程中对教育信息的自主反应、自主选择、自主整 生问的相互教育和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合、自主内化和外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 发挥学生朋辈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人 程当中满足了活动主体的自主、自尊的需要,让其在 们通常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即希望自己归属于 活动中自主反应、自主选择、自主整合,把活动中所 某一较大的群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以便得到群体 传递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为 的保护、帮助和支持”。同学、朋友会成为学生个体 自身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自主内化和外化,达到教 学习和模仿的最好选择,通过他们的言行对周边同 育的目的。 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发挥朋辈问“自我教 扩大制度建立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学生会有种 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催化剂作用。 被重视和信任的满足感,对制度会表示高度的认同, ・ 4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