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同步备课教案 第2单元第5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二单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第5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

课时目标导航

教材第14页内容。

1.能用一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提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速度和正确率,解决进位叠加乘法。

一、新课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参观吗?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参观?(学生交流)今天,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科技馆去参观(课件出示:教材例6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已知:有9辆这样的客车,每辆车准载客35人。问题: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

2.学生思考:求“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指名回答:35×9,也就是求9个35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5×9=)

二、自主探究 1.估一估。

提问:你能估计这9辆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吗? (1)小组讨论估算方法。 (2)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学生1:1辆车载客35人,10辆车载客是350人,9辆车载客的人数一定比350人少。

学生2:30×9=270,40×9=360,因为35比30大,比40小,所以35×9的得数在270和360之间。

2.算一算。

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计算出它准确的结果进行对比。 (1)请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学生1:35×10-35=315(人)

教师追问学生1:你为什么要这样算?

学生1:先口算出10辆车载客的人数,再从10辆车载客的人数里减去1辆车载客的人数就是9辆车载客的人数。

(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竖式。)

3.议一议。

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呢? (1)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 (学生2乘完十位后,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数了。)

4.说一说。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

(个位上5×9=45,向十位进4后,十位上3×9=27,表示27个十,27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4个十,就是31个十,3应该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该写在积的十位上。) (2)教师小结:9与3乘得27,加上个位的进位数4得31,要向百位进3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3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课件出示)找出错因,并改正。

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②集体改正,并说明错因。 教师强调错因:(1)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2)进位加错。(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来说一说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渗透估算、口算和笔算,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技能,而且利用计算技能更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取适当方法”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课后练习时,一部分学生计算时,个位进上来的数,十位乘完后没有加上,或十位进的数百位没有加,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安排了找错因并改错的练习,旨在提醒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出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