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影响高校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1O卷第6期 Vo1.10,No.6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2010年6月 JuHe.2OlO 影响高校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 闰敏伦,葛仁福,孙晓松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对江苏省38所部委和省属高校2003年科技统计指标进行分析,通过SPSS软件计算获得影响高校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拘建相应的主因子,得到 反映高校科技实力的加权求和综合得分模型,据此给出了38所高校科技活动绩效的优劣排序. 关键词:高校科技实力;统计指标;主因子分析法;加权求和模型 中圈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0)06—0030—04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of Universities YAN Min-lun,GE Ren fu,SUN Xiao—so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cientiifc and technological statistical indicator in 2003 of 38 state.owned universities and provincial U. 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and estimating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colleges through the SPSS,then summarizing the corresponding primary factors,the weighted summation model reveal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colleges was concluded to rank the scientiif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of 38 universities.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statistical indicator;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weighted summation model 高等学校是实现科教兴国的生力军,是经济、科技、教 的随机变量,要寻找的公因子为F=(F。,F2,…,F ) , 育的中心,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正确评估高校的科 则模型 技实力对于构件创新体系、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社 I=OLllFi+OLl2 F2+…+ 1mFm+sl 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的科技活动可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科技投入;一类是科技产出.科技统计指标则是 Xn=Ot lFl+Ol ’2+…+ mFm+s 在科技活动全过程中的各项量化指标,但其中单纯某几项 称为因子模型.也可用矩阵形式表示:X=AF+8.矩阵A 指标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一个学校科技水平的整体实力,而 =(Ol )称为因子载荷阵.找出公因子就是采用某种方法找 是要结合所有的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出因子载荷阵A. 为特殊因子,在实际中忽略不计.对所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 得到的公因子,首光观察它们在哪些变量上载荷较大,在 术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以江苏省38所部委和省属高 哪些变量上载荷较小,再根据载荷大的本身的内容来说明 校2003年科技统计指标为例进行分析,为高校更好地提 因子的含义.在因子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将每个公因子表 高科技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高校科技实力的健 示为变量的线性组合,进而用变量的观测值来估计每个公 康、稳定发展. 因子的值(即因子得分).其数学模型为:F =bl,X,+6 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6 (i=1,2,m),式中 为第 个因子得分.整个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多个指标的相关矩阵的内部依 计算过程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 赖关系,找出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公因子,将每个指标变 2指标的选择 量表示成公因子的线性组合,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 科技统计指标是反映科技活动中投入、产出等方面的 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寻求变量基本结构,简化 指标,它涵盖了高校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五个 观测系统,减少变量维数,用少数的变量来解释整个问题. 方面:①科技活动人力的数量、层次、结构以及他们在科研 设有|7、『个样本,P个指标.X:( ,, ,…, ) 为观察 活动中的投入情况;②科技活动机构组成及其开展科技活 收稿日期:2009—12—23.修回:2010—0l—l4 基金项目: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团队课题资助项目(KYTDKT09006) 作者简介:闰敏伦(1966~),男,江苏赣榆人,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概率统计方面教学研究 第6期 N, ̄ee,葛仁福,孙晓松:影响高校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 31 动情况;③科技项目、经费情况以及在不同科技活动中的 分布情况;④学术交流情况;⑤科技活动产出情况等. 委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高校、普通高校等38个能反映江苏 高校整体科技水平的高校作为分析对象,为既能全面反映 各高校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又便于计算分析,从科技投 根据《江苏高校科技信息》中((2003年江苏省有关高 校科技统计主要指标概况》,从63所高校中分别选取了部 入和产出两方面选取13个指标(表1). 表1江苏省2003年部分高校科技统计指标值 方案 高校名称 P1 尸2 P3 P P5 P1 P8 Pq P1o Pl】 JPl2 尸1, l 南京大学 789 203000 145781 53876 10o3 15O788 14 1708 27 14 3660 13 1 2 苏州大学 733 101097 26984 68843 557 69376 3 1375 20 3 735 6 0 3 东南大学 1425 317975 121750 178550 1107 219791 40 2298 48 42 20068 24 1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70 223376 143705 77281 1337 211257 48 1499 40 35 13549 32 1 5 南京理工大学 1170 227582 82998 142839 776 209985 32 1584 20 30 16140 371 1 6 江苏科技大学 275 38565 164O1 21464 106 33565 4 564 20 49 7251 10 O 7 中国矿业大学 846 l26739 23534 102O78 840 116301 26 751 20 7 159 26 5 8 南京工业大学 757 108306 28571 79735 470 1O1944 14 858 19 38 4950 8 2 9 江苏工业学院 l5l 18846 1O668 7069 197 16826 7 521 13 63 6176 5 0 10 南京邮电大学 268 44366 7586 36520 210 40303 11 54O 9 O O 2 O l1 河海大学 883 158689 30o82 126837 830 150193 19 1058 18 7 3o6 19 l l2 江南大学 656 82475 23213 50170 498 64146 8 1120 35 28 506l 6 0 13 南京林业大学 326 33429 26531 5318 386 25639 7 165 7 17 19l0 3 0 14 江苏大学 755 9761 18916 75888 561 83O43 19 1009 35 1 280 12 O 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62 3876 2878 998 146 2930 1 138 1 0 O 3 O 16 南通工学院 75 6083 1790 2472 129 5O63 1 228 7 O O 0 0 17 盐城工学院 86 4O25 2016 20o9 65 2907 0 469 10 36 464 1 O 18 南京农业大学 520 109400 89377 5043 539 64335 6 717 8 1O 2550 10 0 19 南通医学院 68 13012 8462 30 99 7361 6 10o 5 l 3oo 2 0 20 南京医科大学 38l 286O4 17618 5774 591 12O41 21 571 35 0 0 20 0 21 徐州医学院 109 5701 5591 O 74 966 O 92 4 0 0 1 0 22 南京中医药大学 2lO 12879 8677 3570 163 7738 21 228 19 3 1O42 7 0 23 中国药科大学 483 40414 19l68 21246 375 29799 23 51O 6 24 9140 4 O 24 南京师范大学 569 78913 52656 23050 61l 36834 8 1O55 7 96 9881 2 0 25 徐州师范大学 232 13424 107O4 2120 1o4 3940 7 345 O 1 1oo 0 0 26 淮阴师范学院 74 1895 1381 O 110 719 O 279 O 0 O O O 27 盐城师范学院 23 636 567 0 19 339 0 267 O O 0 O O 28 南通师范学院 20 1224 940 140 29 724 O 372 0 O 0 0 0 29 南京经济学院 20 2551 2366 50 40 1072 0 145 2 0 O O O 30 苏州科技学院 191 8996 443 3916 132 6202 4 231 4 O 0 2 O 3l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73 l8Ol 1177 0 54 336 O 73 O 10 511 0 0 32 淮阴工学院 31 826 784 O 3l 548 0 501 6 O O O 0 33 常州工学院 88 4458 1430 3oo2 47 3138 0 112 6 O 0 0 0 34 扬州大学 626 61617 32812 28051 545 50115 28 770 13 11 3248 12 O 35 南京工程学院 162 25478 3085 21825 132 23478 0 70 7 0 O 0 0 36 南京晓庄学院 26 650 550 0 13 195 2 72 O 0 0 0 O 37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38 1O74 948 0 57 343 l 72 lO 0 0 0 O 38 淮海工学院 97 2439 1759 480 102 118O 0 250 7 6 930 O 0 注:尸l为科技活动全时人数,单位:人年;P2为当年科技总经费,单位:千元; 为政府下拨资金,单位:千元;P 为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 经费,单位:千元; 为课题总数,单位:项;尸 为当年课题拨人经费,单位:千元; 为发表科技论著数,单位:部;P 为在国外及全国性 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单位:篇; 为鉴定成果数,单位:项;P 。为签定合同数,单位:项;P 为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数,单位:千元;P : 为成果授奖总数,单位:项;P,,为国家级奖励数,单位:项. 32 ———————————————————————————————————————————————————宜宾学院学报 —————————————————————————————————一———————————————————————————————————第10卷 ——————一 对高校科技活动的评价主要基于两个假设:一是“不 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具有相同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 另一是“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具有相同的创新能力”. 足轻重的作用,故此通过增列政府下拨资金和企事业单位 横向经费这两个指标来增加科技经费的权重,同时又突出 .了政府下拨资金和横向经费在科技总经费中的重要性同 国内研究者成功地利用这两个假设对国内高校进行了年 样在成果授奖总数中再增列国家级奖励数指标以加重成 度排名.根据上述假设,在对江苏省高校科技活动指标进 果奖励的权重,同时突出国家级奖励在成果奖励中的重要 行灰关聚类分析时,考虑到科技经费在整个指标中有着举 性. 表2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贡献率 Initial Eigenvalues Component T0ta1 l 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6.95 1.67 158 .of Variance% 68.194 9.331 Cumulative% 68.194 77525 .%0f Variance 53520 .Cumulative% 53.520 66.403 78.566 90.049 8.865 1.213 12.883 12.163 11482 .3 4 5 6 7 8 .921 .707 .437 .365 .2o4 .139 7.087 5.437 3.363 2.8O4 1.570 1.071 84.612 90.049 93.412 96.215 97.785 98.856 1.49 9 10 .062 .039 .479 .3O3 99.335 99.637 11 I2 13 .023 .020 .005 .176 .15O .036 99.8l3 99.964 1O0.000 3主要因子的构建和命名 从表2可以看出,变量相关矩阵有4个特征根:8.865, 1.213,0.921,0.707.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0.049%,说 国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和鉴定成果数,可以将其命名为 科技投入及重要产出因子.第二个主因子 在P,。上有较 大载荷,主要反映签定合同数,可以将其命名为签定合同 因子.第三个主因子 在P 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成 明前4个主因子综合蕴涵了原始数据l3个指标所能表达 的足够信息.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F。在P 、尸1、 果授奖总数,可以将其命名为成果授奖因子.第四个主因 P,、P 、P P 、P 、P。和P 上有较大载荷,这9个指标 子 在P 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国家级奖励数,可以 主要反映科技投入情况以及发表科技论著数、在国外及全 将其命名为国家级奖励因子. 表3正交因子表 P1 1 2 .850 .200 .265 .317 P1 .853 .234 .290 .849 .252 .146 p a .746 .113 .356 P5 .907 .169 .089 .276 p6 .856 .154 .342 .305 p .792 .130 .228 .237 .881 .282 Pe .871 .110 P10 .191 .968 Pl1 .597 .633 .393 尸l2 .207 .077 .951 .276 .011 .O64 .942 Component 3 4 .190 一.o48 .015 .114 .094 .252 一.o02 .428 .048 一.028 .082 4因子评分及其讨论 借助SPSS13.0分别计算各主因子的得分,并以各主 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求和计算各高校的综 合得分z. Z=0.5352F1+0.12883F2+0.12163F3+0.11482F 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鉴于说明问题的需要,表中仅 列出部分运算结果). 第6期 闫敏伦,葛仁福,孙晓松:影响高校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 33 表4江苏省2003年部分高校科技综合实力排名 高校名称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Zl 2.10375 0.92435 排名 3 6 Z2 —0.41242 —0.7869 排名 20 35 Z3 —0.69371 —0.26416 排名 38 28 乙 —0.21395 —0.34169 排名 21 32 总得分Z 总排名 1.335353 0.5l9627 3 8 东南大学 3.0872 1 2 11 15 12 1.21119 0.6oo16 0.43159 —0.51389 1.02161 4 8 9 31 5 —0.0o512 —0.37569 5.84608 —0.41016 —0.32135 15 30 1 33 29 —0.01985 —0.29691 0.17O65 5.30375 2.07977 5 28 4 1 2 2.2l6859 1.854478 0.853884 0.167074 O.187362 1 2 4 13 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0001 南京理工大学 0.57193 中国矿业大学 一0.06492 南京工业大学 0.o0254 南京邮电学院 一0.03653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14 5 7 —0.72206 —0.93576 0.4I4O7 34 36 10 —0.0o273 0.06886 —0.605 14 5 36 —0.16028 1.19027 —0.5008 12 3 36 —0.1Ol19 0.722866 O.531787 16 5 7 1.086 0.82596 南京农业大学 0.61905 江苏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9 4 8 —0.2O4O1 —1.19262 —1. 33 14 38 37 —0.16793 —0.44739 —0.62268 24 34 37 —0.77573 —0.36273 —0.69678 38 33 37 0.349041 0.646349 0.37761 11 6 9 1.18641 0.8199 扬州大学 0.60991 10 18 —0.3O453 3.83915 15 7 1 —0.08477 O.13946 —0.57928 20 2 35 —0.3935 一O.31553 —0.09363 34 30 9 0.360104 —0.00357 0.02958 1O 15 14 中国药科大学 一0.1l259 南京师范大学 一O.41427 l6— 0.86257 38个高校的综合科技实力排名中,东南大学、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 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大学为前l0 南京师范大学(58)、扬州大学(60)、河海大学(68).由于 选择的指标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因此结果不完全相同, 但也能说明上述分析结果与其的一致性.因此上述对于江 名,可以看出,它们均为全国重点大学,规模大、科技实力 强.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是东南大 苏省高校2003年科技统计指标进行的主因子分析及排序 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学,它远远超过了其他高校,成为江苏高校科技领头羊.南 京大学的排名落后于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直 接原因是本次分析缺乏被四大索引收录论文的统计数据, 影响了南京大学等的排名. 现将上述分析结果与“中国大学评价——2003中国 大学100强”进行比较.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人 [1]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吴玉明,李建霞.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 2003(3):15—19. [3]王学民.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分析研究[J].财经研 究,2002,28(1):64-69. 根据2003年全国高校统计指标值,通过建立评估体系等 方法给出了当年中国高校研究与发展(R&D)的排名,在前 100名中江苏高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南京大学(5)、东南 大学(17)、中国矿业大学(27)、南京理工大学(39)、苏州 大学(44)、南京农业大学(4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5)、 [4]徐小阳,黄莞苓,李光久.科技实力国际比较的因子分析[J].统计 与决策,2003(1):14—15. [5]高雷,宋顺林,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科技竞争力研究[J].科技 管理研究,2006(12):49-52. 【编校:李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